分享

洗衣学问大!来看看洗衣大师的匠心绝活

巾帼风采 2022-05-06 13:37:25


陈爱华执著钻研洗染技术,破解洗衣难题,研发独有的“去渍拔色”工艺,创新衣服洗涤三大流程88道工序,不断收获新的荣誉、跃登新的平台,成长为行业知名专家。


陈爱华 上海正章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上海洗衣业唯一的洗衣大师,全国洗染业专家,国家高级考评员。获评全国劳模


2021年底,前全国第12届洗染业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上,被客户誉为“手到渍除”的“洗衣神匠”陈爱华,再次以裁判身份现身赛场。她感慨万千,“没想到会有今天的成绩,当初入行只想学门手艺。”25年来,她越干越投入,越学越入迷,除了苦练洗涤技术,还探索设备创新,尝试工艺改革,研发的40多种洗涤溶剂攻克了诸多洗衣难题,成为洗衣业知名技能大师。



大师绝活是怎样练成的


陈爱华“手到渍除”的经典洗衣案例常令人叫绝。前两年,上海有家高档酒店找到她,请她清洗一条国礼级挂毯。挂毯长期悬挂,沾满了浮尘,褪色更是严重。挂毯是毛麻材质,足有三四十种颜色,洗时要防脱色、防染色,洗后还要固色、修色、补色、着色……整个过程就像工笔画临摹,一丝一毫都不能差。这块“硬骨头”她连“啃”了两个月,挂毯重新亮相时惊艳了现场所有人:图案清晰,色泽亮丽,就像新的一样!


有位客户慕名而来,手里拎着一只价值30万元的BV皮包。皮包由内而外被墨水污染了四分之一,污渍渗到了外层皮面。BV专卖店直接对其判了“死刑”,但客户不甘心,听说正章的陈爱华很厉害,便抱着一线希望请她帮帮忙。


BV包连里外带夹层都是皮革材质,要去墨渍,先要将墨水化开,但化墨就要下水,而皮包又不宜下水,因为皮质遇水容易变形。陈爱华拿着皮包反复琢磨,最后决定把包拆开,从里到外分层清洗,这样墨水就不会形成二次污染。然后再采用去渍拔色工艺,去掉外层皮面的墨渍。清洗完成后,她又一针一线把包缝好。


修复后的BV皮包完好如初,客户又惊又喜,一个劲儿地跟陈爱华说:“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陈爱华直言相告:“包我是拆开洗的,洗后又缝上了。”客户不相信:“真的吗?我怎么没看出来?”


2014年亚信峰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期间要悬挂参会国国旗。国旗均为贡缎面料,软薄丝滑,因为长期折叠,形成了明显的折痕。安保要求国旗不能带出场馆,必须现场熨烫,接到任务的陈爱华带着烫板和熨斗赶了过去。


国旗大,烫板小,咋办?她灵机一动,将线毯铺在大理石台阶上,自制了一个超大“烫台”。熨烫不能用蒸汽熨斗,因为现场没有抽湿设备,倘若烫过之后旗上仍有水分,折痕会再次出现。她就采用老式电熨斗,靠水滴在熨斗上发出的声音控制温度和湿度。巡烫、焖烫、轻提、慢移……一气呵成,108面国旗光洁平整如初,她以自己深厚的功底再现了一个工匠的绝活。每完成一次挑战,陈爱华都很欣慰,因为“每一次挑战都是历练”。



一块手帕烫了三周


功夫都是练出来的。1997年,18岁的陈爱华中专毕业,到上海正章做实习生。“不就是洗衣服嘛!”当时她想的很轻飘,一动手才知道没那么简单。入行第一课是烫手帕。师父告诉她,烫出来的手帕要平整,四个角要保持90度,然后对折再对折,折成新的正方形时四条边必须都是直的,且每条边都不能露出来。一块普通的手帕,她一连烫了三周才过关,但四个角90度仍不达标。


陈爱华有股倔劲,她不信自己干不好,从此一头“扎”了进去,天天拎着熨斗练,手和胳膊肘常被烫得红一块紫一块。练罢熨斗又练扇茎刷。扇茎刷是一种精工手洗洗涤工具,刷时需控制手腕的力度,保持表面平整,不伤面料,也不能像扇茎一样有丝丝的刷痕。常常是别人下班了,她还继续一遍遍地刷。


握熨斗,拎刷子,一干就是一整天,每天回家胳膊都累得酸疼,晚上睡觉都不敢碰。陈爱华叫过苦、喊过累,甚至还想过放弃,人家女孩子都干干净净坐办公室,她也想找一份轻松的工作。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们相信手艺的力量,“再说,没有苦哪来甜呢?”父母的鼓励让陈爱华坚持下来。


定心之后,她开始琢磨干洗技术。同一种面料,洗一分钟什么样?洗两分钟什么样?二者效果有什么不同?她发现学问都藏在细节里,“你只有多用心多了解,才能带着365体育足彩,的问题去请教师父,也才能学到365体育足彩,的技术。”


爱钻研肯吃苦的陈爱华成了实习生里第一个正式入职的员工。之后的她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营业员干到团支部书记。2003年,公司准备在淮海路开设一家分店,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旗舰店”。领导想为这家店选一位年轻的店长,挑来挑去,锁定了陈爱华。“这女孩踏实,业务能力强,挑得起这副担子!”


那一年,24岁的陈爱华成了上海正章公司最年轻的店长。


淮海路地处繁华的商业街,业务繁忙,收洗的衣物常有各种“疑难杂症”。有些污渍很难洗,或者洗掉了衣服也花了。还有些褪色严重,且存在大面积色差,恢复起来很麻烦。如何去渍又不伤面料?如何拔色又能固色?陈爱华开始率队深入研发“去渍拔色”工艺。


“我们买来上百种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面料,用不同的药水逐一进行测试,观察面料颜色的变化情况。”面料有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因此要学纤维知识;药水大都是化学合成试剂,因此还要学化学知识。那段时间她买了很多书,大量阅读,“包括师父们留下的专业书籍我都读过。”在无数次测试中,她独创的“去渍拔色”工艺渐渐成熟。



探索洗衣大学问


陈爱华教徒弟熨烫衣服


陈爱华研发的新工艺很快得到了市场的验证。一天,店里来了位德国客人,想洗一件米其林玩偶服装。这件衣服价值14万元,整件衣服都沾上了黑色胶印,而衣服本身又是纯白色的。之前这位客人已经跑了上海二三十家洗衣店,都没人敢接,他灰心了,说如果实在洗不了,就只好带回德国洗。


陈爱华检查后发现,这件衣服清洗的难点在于面料有一层涂层。“传统洗衣店有很多除胶方法,但普通除胶剂无法用在这种面料上,药剂会与涂层发生化学反应。涂层掉了,衣服也就废了。”虽然是块“烫手的山芋”,陈爱华还是接了过来,“凭经验,感觉自己有50%把握。”


她先在缝线背面选了处芝麻大小的点作小样,把药水滴上去,察看胶印和涂层有何变化,再根据变化情况调整药剂浓度和药剂种类,这种不行,换;那种不行,再换……直到调到第五种,奇迹出现了:黑胶印掉了,涂层没掉!太好了!就是它了!


两米高的衣服,几百处污渍,被陈爱华处理得干干净净,面料无变化,涂层无变化。德国客人不敢相信地瞪大了眼睛:“这是你洗的?”他以为只有德国工艺能达到这种清洗效果,没想到上海也能做到。


你为啥敢接别人不敢接的活?面对这样的提问,陈爱华总是笑笑说:“我胆大,运气好。”当然她也直言:“其实我也做评估,心里有数才会接。”


陈爱华爱钻研,看到店里干洗机的冷凝水直接排掉了,她觉得可惜:“水是干净的,又有温度,能不能再利用呢?”一个水箱,一个水泵,水箱加温,水泵加压,干洗冷凝水被接到了水洗机里,实现了冷凝水的循环再利用。这套“干洗冷凝水循环节能法”迅速被行业推广。


皮革喷护时要使用化学药剂,人与皮革面对面不利于身体健康。陈爱华偶然在上海汽车厂看到了汽车喷房,喷房内由机械手操作,人不用入内。她受到启发,也发明了一个“皮革喷房”,喷房是透明的,设有水帘,水可以带走雾化后的废气,人只需将手臂伸进去即可操作。“皮革喷房”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洗衣大有学问。陈爱华主编撰写行业教材及题库,恢复了停滞23年的洗衣师工种高级技师鉴定;她带徒传艺,弟子们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由于技艺精湛,陈爱华成为上海首批洗衣师首席技师。2018年,她被评为上海工匠,2020年,又当选全国劳模。


问及如何理解工匠精神,陈爱华的回答是:“诚心对待所有的衣物,把它们当艺术品一样‘精雕细刻’,对我来说,这就是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