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30 我们的承诺与行动

聚焦 2025-09-23 14:35:57

1995年9月4日至15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主题是“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30年来,《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与《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等联合国人权公约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保护、促进和实现妇女权利的强有力机制。

428fef93e5b110c42cb5a363195cebea.jpg

朱晓青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顾问


迄今为止,北京世妇会是联合国召开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在妇女权利和性别平等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全球推动性别平等的行动蓝图。站在国际人权法视角,回顾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是非常有意义的。

发出声音,妇女的权利就是人权

北京世妇会召开期间,我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参加了妇女与人权、妇女与法律论坛。
我的研究方向是国际人权法,比较熟悉各种国际条约、宣言、准则和决议等,这次盛会让我深刻认识到国际法与个体的链接,文件里的词语都“活”了起来。我对自己的研究更有动力和热情,此后也更加注重法治实践,以行动去促进理论研究。
参加大会开阔了我的眼界,也让我的研究视野拓展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妇女与环境、妇女与食品等议题,是我未曾关注过的领域,在当时令我耳目一新。
30年过去了,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已经成为每一个普通人都会关注的事情。我国在治理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妇女的生存条件,为妇女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大会最显著的成果就是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前者宣布:“妇女的权利就是人权”,后者则明确定位为“一项赋予妇女权力的纲领”。这两个实现性别平等的关键性全球政策文件,成为联合国和各国政府的庄严承诺,确定了提高妇女地位的战略目标,并为这些目标的实现作了机制安排。
“妇女的权利就是人权”听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却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例如,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2001年设立“母亲水窖”项目,旨在帮助西部地区妇女及家庭解决饮用水困难。项目名称是“母亲水窖”,实际受益的是一个个家庭,甚至是一个个村庄。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展,“母亲水窖”从基础安全饮水升级到水生态、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帮助380万人获得安全饮水、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绿色农业。
2025年2月24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举行人权主流化问题年度高级别主题会议,纪念《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会上,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以视频方式,介绍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和成就。从西部母亲获得安全饮用水,到女航天员进行主旨发言,女性一步一步所取得的成就,正是保障和促进人权的重要体现。
第79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菲勒蒙呼吁各方重申承诺,让这一纪念日成为转折点,选择行动而非空谈,选择承诺而非自满。

落实行动,推动反家暴立法

北京世妇会结束后,我带着满满的激情和收获归来。
当时我国对于国际人权法的研究初具规模,但对妇女与人权法的研究非常少。会后没多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成立,运用社会性别、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视角分析中国立法、司法、执法,推动建立有利于男女两性共同发展的法律框架。
在研究中心工作期间,我和黄列老师共同翻译了三卷本的《妇女与国际人权法》,为理论研究作出了一定贡献。
理论研究之余,我感触最深的是陈明侠教授牵头建立的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积极推动反家暴立法。“对妇女的暴力行为”是《行动纲领》的12个关切领域之一,家庭暴力是其中一种。家庭暴力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联合国强调消除暴力是政府的责任,并通过国际公约要求各缔约国以国内立法等方式进行积极干预。
制定反家暴法是我国履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条约,响应《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等国际宣言,承担国家义务的表现,更是有效遏制家庭暴力,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人等受害人的人格尊严、生命健康安全等基本人权的重要举措。
在反家暴网络,我承担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我们从联合国相关文件入手展开研究,收集习惯法和其他国家相关法规,立足我国国情和需要,积极吸收有益内容。
在全国妇联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终于改变了“家庭暴力是私事,社会不应当介入干预”的观念,推动了反家暴法的出台。
2016年3月1日,反家暴法正式施行,明确规定“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对妇女权益的保障上升为国家意志。作为一部专门立法,反家暴法指向鲜明、注重实践,人身安全保护令、强制报告制度、告诫书制度如今已成为人们非常熟悉的“法律武器”。
很多人和我一样,是参加北京世妇会才关注和了解到反家暴。大会后的30年里,反家暴法无疑是重要“成果”之一。
国际人权公约是保护妇女人权的重要国际法律规范,而国内法是保护妇女人权的第一道防线,反家暴法让这道防线愈加紧密、坚实。

男女平等,践行承诺的作为

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以及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一贯承认和尊重联合国促进人权的宗旨和原则。北京世妇会上,我国在联合国层面首次作出庄严承诺,把男女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随着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365体育足彩,等各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当时的法律法规已经难以满足妇女的实际需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07年进行调研时,在甘肃一个偏远地区的法院看到一份民事诉讼案件卷宗。女方的律师在法律意见中援引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中的内容,提出我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建议法官在裁判时加以考虑。
一方面,我为律师的职业素养和性别平等意识而欣慰;另一方面,我又为当时没有可以直接适用的国内法律而遗憾。实际上,北京世妇会后,为了满足广大妇女的要求,更好地保障妇女人权促进性别平等,立法机关一直在持续进行修改法律及制定新法的工作。
30年来,我国修订了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选举法、村民组织法等,制定了民法典、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障法……以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为标志的妇女人权保障政策框架已经定型;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国家各种单行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各部门行政规章在内的保护妇女权益和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体系业已形成。
“追求男女平等的事业是伟大的”“妇女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沿着365体育足彩,: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各级妇联组织以坚定的政治站位、强烈的责任担当、创新的工作举措,持续推动完善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体制机制,做实做深做细妇女儿童维权关爱服务,为妇女全面发展营造环境、扫清障碍、创造条件,亿万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2020年,国家主席365体育足彩,: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大会上提出,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等主张,并倡议在2025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这是我国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更是在实现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益等方面作出的进一步承诺。
行至半山不停步,中流击水再出发。建设一个妇女免于被歧视的世界,打造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我相信,“北京+30”将成为新的“转折点”,让全世界继续携手努力,加快实现性别平等、促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


讲述人:朱晓青
整理:白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