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凝“新”暖“新”|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成立“红色织女”来料加工产业联盟 织就妇女创就业新路径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5-16 11:48:05

为切实缩小“三大”差距,帮扶农村妇女家门口创业就业,提升来料加工从业女性的就业安全感和幸福感,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妇联建立“红色织女”来料加工产业妇建联盟,通过“家门口就业+指尖创收”模式,帮助来料加工从业群体增加劳动收入、改善就业环境、享受家庭服务。截至2025年5月,全县共有来料加工共富工坊72家,女性从业人员5000余人,2024年发放加工费2000余万元。

强链筑基,产业筋骨壮起来

实施“女工强基”工程开展藤编技术培训.JPG

龙头企业强根基

建立“巾帼红链”机制,依托各规上企业妇联组织,遴选12家龙头企业定制扶持方案,通过税收减免、厂房扩容等政策推动订单增长。2024年以来促成23个合作项目。搭建“龙头企业+共富工坊+家庭车间”三级生产网络,联合上下游企业采购研发,打造“区域产业共同体”,实现降本增效。如平桥镇“滤料共同体”到湖州、嘉兴等地统一采购原材料2636吨,平均降低采购成本约3%。

图片1.png

图片2.png

配套升级优布局

下宅村巾帼共富工坊内妇女正在制作塑料插花.JPG

构建“十分钟就业圈”,投入专项资金扶持共富工坊配套建设,平桥、白鹤等产业集聚区配置专业设备,山区乡镇承接串珠等简易订单,建成28个示范工坊。创新“家庭友好型”工时制度,女工留存率提升至80%以上。

风险防控稳发展联动县女企业家协会,引导成员企业将产业链末端业务转移至工坊,与工坊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开通订单直通车,帮助工坊每年锁定企业20%的年度加工任务。建立加工费预付制度,要求外地企业将部分加工费预存入第三方监管账户,降低工坊资金链断裂风险。
托市闯关,市场版图活起来

本土品牌树特色

图片

实施“一镇一品”培育计划,挖掘各乡镇特色资源,通过建设美食、非遗等工坊,打造“妈妈的味道”等县域公共品牌,将乡土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如三合镇以垂面专业合作社为基地,成立“灵水桥”品牌,将非遗垂面制作标准化、品牌化,产量超60万斤,年产值过300万元。

跨域协作抢订单
121.jpg建立“妇联+商会”联动机制,依托县女企业家协会及驻外商会妇联,筛选义乌市、苏州市等地高附加值订单,建立“订单资源库”并动态匹配工坊产能,帮助本地工坊增加订单。如在义乌市设立订单联络站,承接高附加值订单。

数字赋能抢新路

微信图片_20250515165237.jpg

依托县互联网妇工委,成立巾帼主播公益团队,依托巾帼“家门口创业圈”助富平台,开展“和合有礼·全城热播”巾帼村播活动。白鹤镇袜业工坊单场直播销售额破50万元,开发“知足常乐”“道鹤仙风”等文化创意袜品,融入天台山元素使单价提升200%,入选省级巾帼共富示范基地。

阶梯育才,发展动能强起来

1745828320889438.png

技能筑基强本领实施“女工强基”工程,创新“车间+课堂”双轨培训模式,龙头企业技术头雁驻点工坊“一对一”指导加工技艺,按工种开通缝纫、工艺品设计等定制化课程,每月派遣专业技师到各工坊开展现场教学。去年以来,开展橡塑、家具等专项技能培训15场次。

图片

图片

管理提能育精英

图片创办“女经纪人MBA班”,70余名工坊主完成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组建工坊主联盟赴温州等地学习对接,参加来料加工集中展销会、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等活动,2024年以来组织学习4批次,促成合作订单11个。

暖心护航优生态

微信图片_20250515164531.jpg

明确妇联各级主席联系企业、工坊,协调解决问题需求。开展“执委管家”一站式服务,打造“暖新小屋”3个,解决子女接送等问题20起。成立“姐妹互助会”,开设职业规划、家庭理财等5类实用课程,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健康讲座等活动。推出“巾帼共富贷”,每个工坊凭有效订单可申请信用贷款,全县年均发放“巾帼共富贷”1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