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素珍:以“蓝天”之爱致敬生命

来源:中国妇女作者:文/本刊记者 陈晨
巾帼风采 2021-09-28 15:52:51

image.png

封面人物:陈素珍


7月,河南多地突降特大暴雨引发灾情,福建省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总队长陈素珍第一时间率队赶到救灾一线,沉着冷静指挥救援,带百姓从洪水中突围。平凡英雄的英勇无畏,扣动人心。


在蓝天救援队,为救助时方便称呼,每人都有“代号”,陈素珍代号“水草”。这位苗条秀丽、长发及腰的女子,有水的灵动纯善,更有草的柔韧刚强。


image.png

陈素珍 福建省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总队长、全国三八红旗手

        

同舟共济,水无情人有情


闻讯河南暴雨灾害,陈素珍带领4个梯队90名队员及多种水域救援装备第一时间驰援河南。7月21日傍晚,救援队抵达郑州之后就接到了一个求救电话:载有8人的郑州570路公交车被困在高架路上。大家来不及扎营就在暴雨中展开救援,忙到凌晨4点才安顿下来。刚睡了一个小时,又被新的任务叫醒,投入下一场救援。


随后12天,救援队员们带着56件重型装备和大量物资,活跃在郑州、新乡、卫辉、鹤壁、巩义等受灾地区,转移受灾群众,发放救援物资。


无法洗澡、满身泥浆,湿衣服贴在身上,每天清晨六点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连轴转,累了只能席地而卧。当地天气一时暴雨倾盆,一时烈日灼人,没过下巴的水中漂满了垃圾和粪便,水底堆积玻璃和碎石……多日不眠不休,很多队员都晕倒了,陈素珍体力也达到了极限,救人时她扶着一个支点就能在水里睡上几秒,被叫醒之后继续救援。有队员中暑了,从冲锋舟上栽入水中;有队员在水里触电,被送到医院抢救。他们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赶回前线。


狭窄的居民楼道,冲锋舟无法进入,大家要游进去将被困者一个个背出来。有位被困三楼的女子被陈素珍救到冲锋舟上,却紧紧搂着她不撒手。原来她对水十分恐惧,曾有两艘冲锋舟路过她家楼下,由于水流湍急加上没有发动机后挂,未能施救成功。“我已经绝望了,跪求有好心人能发现我,然后你们就出现了。”女子抱着陈素珍哭着说。


每只冲锋舟能救十余人,每天来回十几趟不间断。陈素珍和队员们以这样的速度转移受灾群众,仅26日一天就救了1000余人。不少群众断水断粮,陈素珍用两米长的竹竿挑起装满食品的塑料袋逐栋发放,收到的人喜极而泣,一位妇女双手合十哭着向她作揖:“谢谢你!我母亲已经一天没吃上饭了!”。


有人被困地下室,洪水倒灌,千钧一发时获救。有孕妇即将临盆,救援队及时赶到,把她送去医院。有时救援队进入一个居民楼,楼道里十几人齐刷刷看向他们,目光都是绝处逢生的喜悦。


累到极限时,陈素珍有无数个坚持不下去的瞬间。但温良淳朴的百姓们,并肩作战的志愿者们会给她无穷动力。


陈素珍看到一位老大爷在水中摸索游动,大家想把他拉上冲锋舟。老大爷看着几近满载的冲锋舟连连摆手:“我还能坚持!你们把位子留给妇女孩子吧,赶快去救人!”朴素的话让大家深受感动。最终,一位队员下水,给老大爷腾了位置,他顺利获救。


有位九旬老人特别心疼陈素珍,被救时一直摸着她的头:“闺女你辛苦啦,大老远跑来救我们,看把你累成啥样了!我这么老了还麻烦你们背我,怎么好意思……”陈素珍瞬间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和她说话时,也爱摸她的头。


每次只要有冲锋舟擦身而过,不论是否相识,大家都竖起大拇指相互打气。每次运送一船的人到达泊舟地带,泡在水中接应的官兵、志愿者和救援队员都会像迎接英雄凯旋一样欢呼鼓劲:“兄弟加油!”下一次出发又是动力十足。在航海体育馆,2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自发加入陈素珍的救援队伍,其中500多名各地自发赶来的退伍老兵,成了救援的中坚力量。


同胞间的友爱互助辉映着人性之光,衬托出心手相连的朴素情义。“这些同胞如此可爱可敬,我们怎能不拼尽全力施以援手?”陈素珍说,每救一个人,那种欣慰和满足无法替代。


image.png

陈素珍和队员们随时准备奔赴下一场救援


投身救援,撑起爱的“蓝天”


2008年之前的陈素珍,从未想过自己能和救援扯上关系。她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有车有房,经营着净水器生意,生活优渥。她不爱走路,甚至连买菜都要开车。2008年5月她正在度假,5月12日汶川地震,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那年她44岁。


打开电视看到残垣断壁、满目疮痍,陈素珍旅游的心情瞬间全无,满脑子想的是为同胞做点什么。她当机立断退了机票,订了去成都的航班奔赴灾区。可是真正进入灾区,陈素珍才意识到,她没有救援知识和设备,根本帮不上忙。建筑物完全倒塌,即使专业救援队全力以赴,挖掘也极其艰难。很多废墟白天还能听到呼救声,晚上已是一片寂静。陈素珍第一次直面灾害,感受到生命如此脆弱。救人帮不上忙,陈素珍便在灾区发放物资。随后近一个月,她两次往返厦门和汶川,筹集运送药品。


从汶川回到厦门,陈素珍有了“后遗症”。她整宿睡不着,一闭眼都是灾区景象。只要一听“地震”二字就会泪流满面,她沉浸在未能拯救生命的遗憾和自责中走不出来。如此持续了一个月,她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和在汶川结识的几个朋友商量:“我们要组建救援队!”


2008年夏天,陈素珍和朋友们着手组建厦门蓝天救援队。他们在厦门的山上贴路标,附上救援电话。渐渐地,不少登山爱好者拨打电话加入队伍。厦门四面环海,陈素珍带队义务在海滩巡逻、搭救溺水者,时间长了,一批体校游泳专业的学生及游泳爱好者也报名加入。就这样,救援队初步组建。队部设在她经营的净水器店,20多平方米的店面放上救援设备,队员们只能站着开会。队员多了,开会时店门口站着一堆人。


如此过了3年,陈素珍一咬牙,每月花5000元租了个空房子,可“经费”如陈素珍心里压的石头,喘不过气。由于救援太忙,她的生意逐渐关停。然而置办设备、请培训老师、承担路费、给队员提供伙食等处处都需要钱,她已经搭进去了不少钱,这笔房租对她来说也是不小的开支。


没过几年,怕打扰其他住户,小区物业决定不再出租。陈素珍有点坚持不下去了。她在海边借了个铁皮房,暂存救援设备。一天夜里暴雨倾盆,她半夜两点开车到铁皮房“抢救”发电机等设备,一人搬到清晨。这是她印象最深的一次“崩溃”,屋外暴雨狠狠砸下,屋内她趴在设备上崩溃大哭:“这条路怎么这么难?”


除了经济上的重担,还有周围人的不理解。陈素珍是个女强人,开始办救援队时,她的生意顺风顺水。后来生意关停,她为了生计和救援队卖掉了一套房产,公司原有的两辆车也被用于救援,开到报废。很多亲友觉得她“不是傻了就是疯了”。


好在母亲不会责备陈素珍。母亲40多岁才生了她,对女儿疼爱有加。陈素珍经常搬个小凳子坐在母亲膝前给她喂饭喂粥,母亲会摸着女儿的头说:“一个女孩子,别让自己太辛苦了。”于是陈素珍每次去救援,都要编个谎话骗母亲。即便如此,老人心里依然清楚女儿在做什么。一次到家已是凌晨三点多,陈素珍看到母亲还没睡,在客厅走来走去。见到女儿便担忧地说:“你这次去山里黑,我担心你。”


2012年母亲去世了,陈素珍也离了婚,她身边的至亲只剩还在上小学的儿子。那是最黑暗的一段日子,她无数次问自己:“做救援到底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在每次救援中都能找到答案。一次有位老人在山谷走失,陈素珍带队整整搜救七天,中途家属都想放弃了,但陈素珍不肯,终于在第八天一早救起了腿摔断的老人;一次有对叔侄在海滩溺水,救援队给孩子做心肺复苏,海滩上围满了人,大家喊着:“蓝天加油!”孩子得救后一片欢呼。还有好几次,她救到的轻生者、溺水者、灾区百姓及其亲属,自告奋勇地加入他们,成了患难与共的队友。


陈素珍突然明白,做救援队的过程中,她在救援,也在自愈。救援队已经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无法割舍。“我经常半夜接到救援电话,如果不去救,我会一宿睡不着,心里放不下。很多人好奇我为何如此执着地去救那些陌生人。他们对我来说不是陌生人,就像那个摸我头的九旬老人,看着她,我会想起我妈妈。看着等待救助的孩子,我会想起我儿子。就像我喜欢的一句话所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可能是一种更深、更广的共情。”陈素珍说。


image.png

救援中,陈素珍和丈夫是并肩作战的队友


生命至上,救援十三载践行使命


让陈素珍欣慰的是,儿子非常支持她。孩子上小学四年级时,一天凌晨,陈素珍的手机响了,有急救任务要马上前往。睡在一旁的儿子“噌”地爬起来说:“妈妈我跟你一起救人!”陈素珍吓了一跳,转瞬眼眶就湿了。


一次厦门举行百公里竞走赛,陈素珍带队负责安全保障,在山里保障到凌晨两点。儿子不哭不闹,铺了几张报纸就睡在人行路上。队员们既心疼又感动:“这孩子太懂事了。”


兼顾救援和独自育儿,难上加难。很多时候陈素珍去救援,来不及与孩子打招呼。2016年福建闽清特大洪灾,陈素珍接到电话便飞往救灾现场。等想起给儿子打电话,已经是两天以后了。儿子在电话另一边说:“我已经去同学家住了!不然等你想起我,我估计快饿死了。”二十天的救援结束之后,陈素珍打开家门吓了一跳:厨房里老鼠上蹿下跳,储存的菜已经被啃得不成样子……如今儿子已经上大学,这些事一直是母子俩的笑谈。


生活中的陈素珍喜欢穿素色中式长袍,热爱茶道和书法。到了救援一线,她却雷厉风行、沉着果敢。一次在南平光泽县猪母港救援,深山老林浓重的雾气中,陈素珍被树根绊倒,差一点滚下悬崖,奋力抓着藤蔓才止住翻滚。不知磕到了什么,“咔”的一声,三颗牙应声而断。她冷静地安慰自己:“我不能慌!我慌了,队员心态就不稳了。”于是她装作无事,把头巾往嘴上一裹,咬着一团棉花继续搜救。等完成救援,嘴已经肿到说不出话。


一次救援,海上电闪雷鸣,巨浪把船掀翻了。幸好大家训练有素,落水时避开了发动机的螺旋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风急浪大,队员们成了怒海惊涛中的“小蚂蚁”,陈素珍克服恐惧还不忘安慰队友:“放松,队友马上就来救我们了。”


“说不恐惧是假的,每一次救援,都是生死考验。但有比恐惧更大的力量,就是责任。我面前是遇险者,背后是队友,他们都是我肩上的责任。”


救援队在陈素珍的带领下,一步步走上正轨。不止是日常的山地、海上救援,地震、洪水、泥石流等特大灾害的救灾一线都能看到陈素珍的身影。青海玉树地震、云南昭通彝良地震、甘肃定西岷县地震、四川庐山雅安地震、四川九寨沟地震、云南盈江地震、福建泰宁泥石流、江西抚州洪灾、福建闽清洪灾、广东汕头洪灾、河南暴雨……她都第一时间带队奔赴,救援愈发成功。


2013年,厦门蓝天救援队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它也是福建省较早的民间救援公益机构。2015年,思明区政府提供了200多平米的场地作为救援队总部,还提供价值50余万元的崭新设备。如今,陈素珍已经是福建省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的总队长,全省登记在册的成员有2000多人,志愿者约5000余人,成为一支包含山地救援、海上救援、城市救援和心理救援等多项目的专业队伍。成员中有医生、律师、建筑师、教师、大学生等,大家义务参与救援。此外还聘请了13名专职救援队员。


蓝天救援队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购买服务、社会捐赠等,救援从不收费。为保证队伍正常运转,陈素珍重启生意,注册商标卖起了茶叶,用收益补贴救援队。


在做救援的过程中,陈素珍也收获了爱情。2018年一次参加会议,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小她9岁,高大帅气,他支持陈素珍的救援事业,相识一个月,就和她一起到汕头参加8.30特大洪灾救援。此后无论到哪里救援,两人都寸步不离。他们既是亲密爱人,又是患难与共的队友。


陈素珍更得到了“娘家人”的支持和关爱,并当选厦门市妇联执委。此前到汕头救灾, 厦门市妇联帮她对接好当地妇联,提供各方面的支持配合,这次到河南救援,厦门市妇联又送来慰问与关怀,让她倍感温暖。她还通过巾帼讲堂等各种活动,为妇女和家庭普及救援知识,吸收她们加入救援队伍。


一路走来,陈素珍更明确人生的信仰。2017年,蓝天救援队成立党支部,随后,陈素珍也光荣入党。“救灾一线,我见到过无数党员为了拯救人民生命财产挺身而出。他们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我志愿加入党组织,成为守护百姓的一面旗帜。”陈素珍说,救援十三载,“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是她的初心和动力,“走过的路和救过的人,让我对生命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生命赴使命,是我作为党员和救援队长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