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发英:助学兴学,打造乡村教育最美风景线

作者:文/王晓艳
巾帼风采 2022-11-24 15:17:07

“你现在到我们这里就会发现,学校是当地最美的风景。”英子姐姐——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在采访中骄傲地介绍。刘发英 党的二十大代表。湖北省长阳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副校长,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刘发英创办了“英子姐姐”助学网站,在这之前,她已经多年致力于助学。1991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刘发英主动申请到长阳县最贫困的黄柏山乡任教,2005年开始网络助学,身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和乡村教师,她说:“是国家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给了我动力。”
有了助学团队后,她更是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助学上,足迹遍布湖北、湖南两省,实地走访核实过的贫困学生信息都会被第一时间发布到网上“待资助信息”版块,方便资助人了解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累计行程近10万公里,她写下了20多万字走访笔记,180多本爱心账本里详细记录了每一笔助学款的来历和去向。
2011年7月,一位跟随患病母亲生活的女孩小娟,初中毕业时,家里实在供不起学费和生活费,面临失学的困境。刘发英了解情况后,走访了她的家庭,把她的情况发布在“英子姐姐”助学网站上,引来爱心人士连续资助,直到她完成学业。2016年,小娟通过教师招考成为一名幼师,2020年,她主动申请调离镇上的中心幼儿园,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来到60公里外的白沙驿小学附属幼儿园支教。“我因为英子姐姐的助学网才有了今天,饮水思源,我也想像英子姐姐一样为山区的孩子做点什么。”
刘发英说,像小娟这样的受助学生还有不少,他们受到资助完成学业后又加入到“英子姐姐”助学志愿服务团队,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这份助学薪火。
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刘发英把网络助学融入教育扶贫,写进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手册,被资助的学生家庭必须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网络助学平台成为湖北省教育扶贫的一面旗帜。
2020年,国家级贫困县长阳县脱贫摘帽,当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贫困生教育资助率、“雨露计划”等政策覆盖率均达到100%,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截至2022年2月底,“英子姐姐”助学团队与2000多名国内外爱心人士,共同筹集助学善款2900多万元,让4300余名困难学生上学读书,其中1500余名受助学生考上大学。
刘发英说:“以前的资助目标是让贫困孩子不辍学,现在的助学是让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能够自信、阳光地生活。”“英子姐姐”助学团队的资助方向随着生活水平的变化调整,转变为“以奖代助”,对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刘发英一直关注着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她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已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的阶段目标,“十三五”期间教育经费投入达28.62亿元,硬件设施得到大幅度改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均衡化程度大幅提高。
英子姐姐在二十大前有了新任务,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广泛征集民意民智,了解基层实情、传递基层声音。比如,继续对山区学校倾斜资金和政策支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推进城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山区综合教育环境,结合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加强山区素养课堂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课后托管,进一步优化时间、内容及形式,将社团活动、阳光锻炼等与托管结合,并借助农村闲置学校、种植养殖合作社等资源,充分利用退休教师、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体艺协会成员等各类乡村人才,为农村学生创新开展各类拓展活动创造环境,丰富学生假期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刘发英坚定地说:“让教育的阳光雨露洒向每个孩子,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