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奥之约, 巾帼一起向未来

作者: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文/王晓艳?陈昊晴?王梓蓉?邵玮?申敏夏?杨华
聚焦 2022-01-26 10:41:33


北京2022年冬奥会进入倒计时!


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的愿望即将成为现实。


“大家把手都牵起来,一起向未来。世界越爱越精彩,雪花纷飞迫不及待入怀……”


当冬奥歌曲唱响,我们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准备好了!” 自2015年7月30日申办成功,6年多来,多少人为筹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贡献智慧和力量,其中,女性的担当作为不可小觑,成为亮丽风景。


2022年1月4日,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刚好一个月,365体育足彩,:总书记专题调研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每一步都踏踏实实走过来了,现在到了冲刺的阶段。” 总书记一路看,一路思索,一路鼓劲。这是365体育足彩,:总书记第五次实地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体育是国家强盛的一个标识,是民族凝聚力的一个象征。成功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也给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


从2015年夏天欢庆申办北京冬奥会成功的那一刻起,天天月月年年,各项筹办工作紧锣密鼓只争朝夕。“参与冬奥、奉献冬奥、服务冬奥”,彰显巾帼智慧和力量。


北京冬奥会女运动员人数创历史新高,占比45.44%,男女平等的理念更加凸显。冰雪玫瑰顽强备战,为国争光,“她”力量势不可挡;赛事保障,赛场内外显示“她”担当;酷炫科技,凝聚“她”智慧; 冬奥之美,点亮“她”风采…… 冬梦飞扬,巾帼一起向未来,奋力谱写服务保障冬奥会精彩篇章。


冰雪玫瑰,势不可挡“她”力量


30年前的法国阿尔贝维尔第16届冬奥会上,叶乔波为中国代表团赢得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枚奖牌,实现了中国冬季项目奖牌“零的突破”。30年来,中国共组队参加了11届冬季奥运会,获得了62枚奖牌,其中40枚是冰雪女将拼来的。担任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的叶乔波说,北京冬奥会女性运动员的参赛比例进一步提高,成为一大亮点。


image.png

叶乔波 21 年冰雪生涯,共夺得 133枚奖牌,23 项速滑世界冠军,中国首位冬奥会奖牌获得者,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不舍冰雪再尽心力 


“运动员是奥运会的主角,北京冬奥会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没想到我们这些老运动员还能继续发挥余热,许多奥运选手都毫无保留地将运动生涯的经验和感悟传达给冬奥组委。”叶乔波就场馆建设、竞赛组织、运动员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十几条建议,看上去事无巨细,却饱含关爱。如对运动员的餐食成分要做出清晰标注,防止小概率过敏事件发生;运动员休息室提供柜体、热身器械、淋浴间,卫生间不与观众混用,更衣与上场比赛动线合理设置,提供小语种服务等。叶乔波还倡议建立图库共享平台,让运动员输入ID号码就能找到所有与赛事相关的图片、视频,尤其是自己参赛时的“高光时刻”;甚至提出了颁奖广场的保温措施等等。

凭借女性细腻独到的观察,叶乔波还提出“以家庭为中心”的建议:给予运动员家属票务、住宿等优惠政策。因为疫情的复杂变化,有些建议一时难以实现,但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依旧令人心头一暖。“我们作为70年代初期的运动员,训练条件十分艰苦,为了能早上一天冰,甚至掉到了冰窟窿里,比谁练的多,比谁练的苦。随着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运动员比拼的365体育足彩,是综合素质与能力,这反而有利于‘年长’的运动员创造成绩,奥运赛场上出现了很多‘妈妈运动员’,因此,我们要为她们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尽可能让她们能兼顾到比赛和家庭,以好心情、好心态,创造好成绩。”


带动365体育足彩,人参与冰雪运动 


回想自己训练的艰苦岁月,叶乔波下意识地攥紧拳头。早年还没有室内冰场,教练只能带着她们滑野冰(在河道湖泊里),哪里冷就去哪,常常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气温里,叶乔波和其他小伙伴们背着一个比自己还大的行囊,寒风刺骨,一路向北,那种冷是刻骨铭心的。


与夏季奥运会相比,我国冬奥会项目起步较晚。主要受制于场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我国冰雪运动普及程度不高、竞技水平落后。从1992年叶乔波实现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开始,中国冰雪项目才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2015年7月,北京2022冬奥会申办成功,作为“双奥之城”,冬季体育项目更是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叶乔波自豪地说:这30年的追赶速度相当惊人,已产生50多位奥运名将,绝大多数都是女运动员。


更重要的是,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冰雪运动,提前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最根本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充分利用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形成的热潮,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一体推进,成为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发展的方向。


永不服输巾帼不让须眉


image.png

冬奥会上为中国夺取第一枚奖牌的叶乔波


叶乔波至今难忘,1980年中国首次参赛冬奥会,西方媒体用醒目的标题报道:《中国两个第一:第一次参赛、成绩倒数第一》。从那时起,她和许多队员一样,发誓要摘掉这个被嘲讽的标签。经过12年的拼搏,在1992年法国第16届冬季奥运会上,叶乔波夺得银牌。从此,每一届冬奥会,中国队都战绩不菲,陈璐、徐囡囡、杨扬、王濛等都在冰雪赛场最高领奖台上留下倩影。叶乔波笑着说,“冬奥会上很多‘零’的突破都是女运动员实现的,她们在冬奥会上争金夺银,参与和见证了我国冰雪运动从低谷走向国际体育大舞台的崛起。”


女性在体育竞技舞台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可取代。此次北京冬奥会男、女运动员人数分别是1578人和1314人,女性参赛人数达到历史新高,与参赛男运动员趋于平衡。巾帼不让须眉,体现了《奥林匹克宪章》中“男女运动员均应得到平等对待”的精神。


回溯到1994年,叶乔波在左膝盖半月板粉碎、大面积软骨脱落,十字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移位的情况下,披挂上阵,出征在挪威举行的第17届冬奥会,挂着冰刀出征的她最后坐着轮椅回国,用伤痛浇铸“破零”丰碑的悲壮感动了许多国人。叶乔波永不放弃、永不服输的精神,镌刻在一代又一代冰雪女运动员的心中。相信北京冬奥会,冰雪玫瑰定会绚丽绽放。中国冰雪蓄势待发,女性力量势不可挡。


赛事保障,赛场内外“她”担当


赛道上,运动员奋力拼搏。赛道外,本着“参与冬奥、奉献冬奥、服务冬奥”的美好愿望,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她们默默付出,为赛事全程保驾护航。


首登冬奥会赛场的冰壶女裁判 


image.png

上海外国语大学体育老师李凌姝在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中担任副计时长


中国冬季项目起步较晚,相应的配套工作人员稀缺。统计显示,自1992年到2018年的8届冬奥会中,中国共有22人次担任裁判,大部分集中在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项目,2018年冬奥会上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首次出现中国裁判的身影。而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将有4名中国冰壶裁判首次执裁,两位女性赫然在列,其中一位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体育老师李凌姝。


学冰壶、做教练,组建学校冰壶队、考取一级裁判员资格、执裁国际比赛,直到登上北京冬奥会的裁判席,李凌姝一路拼搏一路成长。 


得益于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北冰南展”发展规划,2011年李凌姝被学校推荐进入上海冰壶人才培养计划。随后,她在学校开设冰壶选修课,给很多“没见过雪”的南方孩子打开了一片冰天雪地,“限量发售”的冰壶课一课难求,常有学生跟她抱怨:老师,我又没选到您的课!


李凌姝在本次冬奥会担任副计时长,主要任务是管理4条赛道的计时员,一旦计时员出现任何疏漏,她要挺身而出,及时处理和更改。


为了和国际裁判们零障碍交流,李凌姝几乎每天都在精进英语。上线上培训班、跟私教课程,确保不会因为任何语言沟通问题,造成执裁失误。


接受采访时,李凌姝刚结束为期一个月的冬奥测试赛,她得知本次冬奥会的计时工作将面临重大挑战。“我们到现场才被告知本次冬奥会用的是一个全新的Omega操作系统,计时软件跟以前我接触的完全不一样。”李凌姝从零起步,和计时长、工程师一起反复测试找问题,手头的小本子上用中英文密密麻麻交替记录着各种要点。


裁判规则也有所更新。她随身携带着《冰壶规则和竞赛规则》中英文两本小册子,一有时间就学习、记录,仿佛好学生的“错题本”,她对裁判新规的理解,也在“烂笔头”中不断更新。“有些新规则可能一下子理解不到位先标出来,到了冬奥会现场,跟国际技术官员或者裁判长交流,才能更好地把握执裁尺度。”


冰壶比赛非常熬人,一场比赛可能需要两三个小时,任何情况下开小差都可能导致裁判失误。李凌姝说:“只有用专注态度和过硬专业技术对待冰壶项目,才称得上是合格的裁判。”


首次登上冬奥会的赛场,李凌姝深知自己的使命。“站在奥运会赛场上是每个运动员的终极梦想,也是所有裁判员心目中的圣殿,冰壶为我搭建了走向世界的舞台,我不会辜负国家对我的培养,一定做到最好。”


气象巾帼追逐更精准更精细 


image.png

滑雪赛场往往地处山地,对气象条件要求更精准


与夏季奥运会项目多在体育场馆内举行不同,冬奥会项目多在室外山地举行,受气象条件影响更大,尤其是北京冬季大风、低温、能见度等气象因素,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发挥。


在冬奥气象保障团队中,女性的作用举足轻重。从无到有建设山地气象站、从0到1重构预报系统、从预报到服务的精准抵达,都不乏她们的身影。


延庆赛区气象服务组副组长张曼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次登上冬奥会延庆赛区海坨山区域时,当地向导看了看唯一的女性张曼有点担心。“女同志啊?那可能挺费劲,还有点危险。”张曼却笑了笑,像以往上山一样,带着六七个人的队伍就出发了。这一走,开始了7年百余次攀越海坨山的征途,他们的任务是在这座荒山上,寻找合适的点位,建设4个气象监测站,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提供气象数据。


“气象数据对气象的分析和预报的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有一定时间量的数据积累,才能保证预报员获取365体育足彩,的分析资料。”以张曼为代表的“先行者”们用双脚丈量着连路都没有的小海坨山,实现了气象站从无到有的建设。


天气预报的产生过程就像是一场接力赛,有了气象站等设备的监测数据后,接力棒就交给了天气预报员。北京市气象台副台长时少英,是延庆赛区冬奥气象服务团队队长,主要负责延庆赛区高山滑雪项目的天气预报。


高山滑雪赛场环境水平距离短、垂直落差大。海拔落差每一百米,气象环境就有天壤之别;翻过一道山梁,又是另一番光景。对于预报来说,面临山区复杂地形下“一天变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考验,站点预报以及常规的网格差值预报不能满足对赛事保障的要求。


“无论多么精细的天气预报数值模式,在这样复杂的山地地形中,都无法精准刻画风发生的乱流、扰动等,一开始我们都感觉无从下手。”面对难题,时少英苦恼过。但越是困难,越要敢于担当。


时少英带领预报员团队展开了三个冬季的冬训,更加熟悉各个赛道地形,摸索出了各气象要素垂直变化规律,从硬件着手,不断完善山地预报模型,从软处提升,在人工订正和服务中更加精细。


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天气预报“睿图-睿思”系统由此诞生,首次实现了复杂地形下“百米级、分钟级”预报。根据气象服务团队提供的天气预报,14项赛事的官方训练或比赛进行了赛程调整。


酷炫科技,凝聚“她”智慧 


“科技冬奥”,一项项“黑科技”、新成果得以应用,为冬奥披上一层酷炫的科技色彩,而女科技工作者的参与,注入了365体育足彩,温柔与浪漫。


让“雪飞天”风姿持续美丽


image.png

首钢滑雪大跳台是首个为单板滑雪大跳台项目修建的永久性场馆


在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科技融入了建设、训练、保障等各个环节中,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 


image.png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简盟工作室副所长窦光璐,全程参与了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及配套项目的设计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简盟工作室副所长窦光璐全程参与了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及配套项目的设计。通过技术攻关,结合女性审美,将科技感满满的滑雪大跳台,变成人们口中亲切的“高跟鞋”。相较“高跟鞋”,窦光璐更喜欢首钢大跳台的另一个名字——“雪飞天”,因为它的设计中融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元素,飞天飘带的曲线与大跳跃的曲线十分契合,为当代体育项目增加了可识别的中国文化元素,也展现了现代科技中的独特女性视角。


“场馆建设是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重中之重,要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展示中国风格。”在建设位置上,设计团队既要保持场馆和环境的契合与美感,又要保护首钢百年的工业遗址。首钢滑雪大跳台作为世界上首个为单板大跳台项目建设的永久性场馆,让与冰雪项目场馆鲜有接触,又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中国设计团队犯了难。


最终经过各方努力,首钢滑雪大跳台和冷却塔自然衔接,完美重塑了北京西部的天际线,斜行电梯的轮廓线与冷却塔的弧线大致呈小角度对称分布,展现出独特风姿与魅力。


响应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窦光璐及其团队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赛时需求和赛后利用。以国际雪联给出的运动曲线为依据,加长了大跳台的长度和坡面曲线高度,挑战赛道的快速切换。他们研究出了像钻石一样的四面体新模块,经过组合排列,用四个最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把已有的跳台结构和剖面连接,在48小时内实现可变剖面,让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在场地上有了365体育足彩,选择,这在国内尚属首创。新模块可折叠、省空间,大大降低了仓储费用,不但能在跳台上做搭建,还能“哪里需要就搬到哪里”,用于搭建临时舞台或者观众席。“模块本身造价不贵,能灵活重复利用,可持续性很强。”


可持续还体现在对场馆本身的利用,不仅竞技运动相关活动的开展是其未来使用的主要方向,还将作为京西冬奥公园的一部分对市民开放,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活动场地。窦光璐说:“作为建筑师,不只要让建筑壮观,还要成为老百姓喜欢的样子。首钢滑雪大跳台不仅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了当代体育项目,更融入了北京人的文化生活,我认为这也是奥运真正的意义。”


智能应急医疗处置随时待命


image.png

在相约北京冰上测试活动中,受伤运动员正在迅速被转运到运动员医疗站


冰雪盛会的背后,有这样一套系统,汇集了5G、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现场医护人员制定救治决策,让急救变得可视化。它就是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李静联合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共同开发的应急医疗处置决策系统。


image.png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李静联合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共同开发应急医疗处置决策系统


这在大型国际赛事中尚无先例。李静组建了一个跨学科研究团队,根据各个场馆容易引起的关键伤病情和主要应急医学保障场景,进行建模分析,第一时间通过人工智能的模型算法进行精准计算,得出不同时间窗内不良预后的风险评分,科学确定关键伤情,提高医护人员对于危重伤病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快速预测功能将整个过程压缩到5秒左右,大大缩短了救援时间成本。


“一旦运动员穿戴上我们研发的智能生命体征监测设备,人体相关生命指标会迅速监测并传导到后台,给出伤情智能风险评分,一旦达到临界值会自动报警,辅助医护人员对伤情进行动态判断……”。


17种主要伤病情,18种应急模式……把每一种关键伤病情的医学语言转化成数据语言,再得出相应的算法。李静笑着说:“我们的团队成员戏称自己是‘没有感情的算法机器’,大家真的记不得计算了多少次。”三年下来,李静和团队成员俨然已经是半个医生,算法机器看着冰冷实则无比温暖,生命至上,医疗作为赛事保障随时待命!


这一项项“黑科技”“生”于冬奥,却不止于冬奥。未来,都将变成宝贵的“奥运遗产”,应用到365体育足彩,场景,推动全民共享冬奥成果和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


冬奥之美,点亮“她”风采


形象景观设计是北京冬奥会鲜明的文化标志,传递着中国文化特征和民族审美,具有高度的识别性,不仅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更完美展现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双奥之城”北京的形象与精神内涵。


千锤百炼“冬梦”“飞跃”


image.png

image.png


北京冬奥会形象景观设计,具有高度的识别性,传递着中国的文化特征和民族审美,蕴含着奥林匹克精神,也完美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双奥之城”北京的魅力形象。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形象景观是一个完整的视觉体系,从会徽、色彩系统到核心图形等,女性在冬奥会形象景观设计中用心用情用力,以专业艺术素养和女性灵动细腻心思,以视觉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image.png

林存真 :会徽设计者、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


会徽设计者、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林存真教授,用一句话表达设计感受:“设计过程中崩溃过不止一次,最终坚持下来了。但每次修改都让会徽变得更完美,回过头看我倍感幸福。”


如何让世界既看到中国文化,又看到冰雪运动的魅力,林存真及其团队非常看重汉字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意义。核心图形的设计,将京张赛区山形及长城形态,《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等与前沿科技相融合,呈现出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会徽色彩系统经过对中国历史上代表性色彩的挖掘,对中国色彩文化的提炼以及对三个赛区城市色彩的分析得来,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体验和文化心理。


image.png

看似只有寥寥几笔的会徽,经历了上万次的推翻与寻找


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飞跃”,正是以书法为灵感来源,看似只有寥寥几笔的会徽,融入了层峦叠嶂的山形和运动员矫健的身姿,缤纷多彩的颜色更体现出冰雪运动、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内涵以及热烈的节庆氛围和独有的长城文化魅力。从入选到最终确定下来,林存真和她的团队经历了长达八个月的封闭修改,上万次的修改提升,才有了两个会徽的完美呈现。会徽作为奥运会最重要的视觉标识,色彩鲜亮、线条流畅、寓意深远。


林存真说:“希望能够借助奥林匹克的国际平台,通过冬奥整体形象景观的展现,让世界看到一个既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同时也引领着时代、充满活力朝气的中国!”


冬奥制服美得“像一幅中国画”


制服装备同样是奥运会形象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外观设计,旨在传递奥林匹克价值观、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愿景,传播中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激发民族精神和奋进力量。


image.png

贺阳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制服装备视觉外观最终方案设计师

霞光红、天霁蓝、长城灰、瑞雪白组成的制服装备涵盖大小17个品类,在京张赛区的山水长卷中,在中国风韵的冬季美景中,数万名冬奥会、冬残奥会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和志愿者将披挂上阵。制服装备的视觉外观最终方案设计师、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贺阳说:“本次设计征集时,众多参赛作品处处蕴藏着中国文化,这说明我们对文化更自信了,理解也更深刻了。”


灰白色的雪山充满了中国水墨画韵味,浓厚淡薄的线条、远近虚实的层次将传统美学和冰雪运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视觉上构成一种中国式的雅致、含蓄。国际奥组委评价冬奥制服美得“像一幅中国古画”。


image.png

倒计时 100 天之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正式发布


“中国的山水画,讲究留白与意境,不是把山水画得多么像,更是表达寄情山水、海纳百川的情怀,这正是中华文化的博大与包容的深刻内涵。”在她看来,山水本身就体现了君子人格、仁者之风,具有博大襟怀。这与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是契合的。


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领到最合身的衣服,实现制服美学表达最大化,制服并非成套发放,M码的上衣不必匹配M码的裤子,分发更具人性化,也体现着特有的细腻与智慧。


用雕塑语言展现东方之美


image.png

女雕塑家黄剑创作的七彩金雕塑《冬奥之约》,如今成了冬奥园区的艺术地标和网红打卡地


北京冬奥会大型主题雕塑《冬奥之约》,2019年12月25日落成于首钢冬奥园区,女雕塑家黄剑独创的七彩金雕塑如今成了冬奥园区的艺术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头戴奥运五环标志丝绒贝雷帽的黄剑,带着记者全方位参观并讲述了作品创作经历与人文内涵。


“中国少年‘和和’与古希腊少女‘美美’是和平与美好的化身,他们托举起奥运五环翩然起舞,他们张开和平之翼穿越漫漫时空,相约在北京冬奥会……”来自“双奥之城”北京与古代奥运发源地的两位青年人炫舞于一片冰清玉洁的半球形雪花之上,雪花由手牵手的人字图案组成,寓意着全世界人民手牵手、心连心,共同构建更团结、更和美的奥运共同体,也诠释着北京冬奥会的主题——“纯洁冰雪,激情约会”。


image.png

用雕塑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是黄剑做奥运艺术设计的初心


二十年的不断尝试与打磨,黄剑对七彩金工艺了然于心,色彩鲜亮,光彩夺目,她以此在北京冬奥会展现东方意象之美。艺术无国界,是不需要翻译的通用语言。奥运因和平而起因和平而兴因和平而发展。用雕塑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就是黄剑做奥运艺术设计的初心。


首都巾帼展东道主风采


随着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作为东道主,北京市妇联时时聚焦冬奥、处处围绕冬奥、事事体现冬奥,以决战决胜冬奥会为“纲”,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引领广大妇女奋力谱写服务保障冬奥会巾帼篇章。


首都女性和家庭,与冬奥同行


北京市妇联以“人人都是东道主、携手共建‘双奥城’”为主线,向首都广大妇女和家庭发出“迎冬奥首都巾帼一起来”的倡议,号召首都广大妇女群众和家庭,积极参与 “唱响冬奥精神”——迎冬奥首都巾帼唱起来、“律动冬奥激情”——迎冬奥首都巾帼动起来、“描画冬奥梦想”——迎冬奥首都巾帼画起来、“绣出冬奥色彩”——迎冬奥首都巾帼绣起来四项行动中来,全面展现首都女性和家庭助力冬奥的精神风采。


北京市妇联组织包括“北京巧娘”在内的首都广大妇女开展“冬奥礼物”献冬奥活动,精选剪纸、皮影、唐娃娃、风筝、火绘葫芦等代表中国文化和北京特色的巧娘非遗作品,作为“冬奥礼物”送至北京冬奥村运动员公寓,展示首都城市风貌和妇女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冬奥的热情和良好精神面貌,将首都广大妇女群众对于冬奥的支持和热情传递给各国运动员。


image.png

image.png

奥运圣火展示暨“冬奥有她”女性赋能项目学员作品


首都最美家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汇聚建设“双奥之城”的家庭力量,传唱冬奥歌曲“一起向未来”,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高潮。在2021年“首都最美家庭”揭晓仪式上,“首都最美家庭”代表共同宣读“一起向未来——家庭与冬奥同行”倡议书,号召首都家庭主动参与冰雪运动,积极传播冬奥精神,全面助力冬奥。新年第一个上学日,中国第一个滑雪世界冠军、2021年“首都最美家庭”获得者郭丹丹,就给武汉市吉林街小学的学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新年“第一课”,她从运动员转身成为冰雪运动宣传员,成为“冬奥宣讲团”的一员,已在线上、线下举办300多场讲座,在全国各地播撒下冰雪运动的种子,为冬奥会助威。


image.png

“首都最美家庭”代表共同宣读“一起向未来——家庭与冬奥同行”倡议书


巾帼志愿者,冬奥绽芳华


北京市各级妇联以巾帼志愿服务为主战场,号召全市广大巾帼志愿者和志愿家庭,积极参与城市志愿服务,充分展现首都女性东道主风采,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增光添彩。


延庆区妇联启动“党的女儿话初心,逐梦冬奥绽芳华”主题活动,向广大妇女家庭发出“服务冬奥会,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倡议,连续三年开展“我为延庆增光,我为冬奥添彩”万户家庭守礼仪活动,直接参与8千余人,间接辐射妇女及家庭成员7万余人次。


image.png

延庆区妇联组建巾帼滑雪队,参与到冬奥会的服务保障中


在延庆冬奥小镇,由各村妇代会主席等组成的“情润海陀”巾帼志愿服务队,自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每年都深入冬奥建设工地,与工人一起包饺子、演节目、送粽子、做香囊,让冬奥建设者感受到延庆人民的热情,在全情服务冬奥、奉献冬奥中展现人文之美、共享冬奥之光。


朝阳区妇联启动“冬奥一起来 志愿有我家”志愿家庭点亮冬奥社区活动,动员广大家庭成员和巾帼志愿者,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阵地,成立社区志愿家庭服务队,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城市志愿服务工作中。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融合,共同创造美好的北京城市记忆。曾6次打破残奥会纪录的刘玉坤,加入了冬奥会宣讲团,成立了“刘玉坤志愿服务队”。她说:“我要尽我所能服务奥运,祝福中国运动员拿金牌,让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高高飘扬。”


image.png

残奥会世界冠军刘玉坤成立的“刘玉坤志愿服务队”正在做旱地冰壶项目推广示范


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期待“双奥之城”的荣耀时刻,期待一起向未来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