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省唐山市妇联“三聚”强“三联” 在助推市域社会治理中实现“三个转变”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妇联推荐
妇联直播间 2021-10-27 15:37:12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妇联围绕市委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唐山创建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联”字优势,持续推动基层妇联组织创新工作模式,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实现“三个转变”,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治共享新格局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image.png

 

一、聚力强“联动”,从“单兵作战”向“联合作战”转变。建联动组织提供作战指挥部。联合政法委等7部门建立“365体育足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婚调委”),实现市、县两级365体育足彩,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全覆盖,为指导全市开展365体育足彩,纠纷预防和化解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建联动机制提供作战部署图。联合公安、检察院等部门出台《唐山市加强家庭暴力案件处置工作联动机制》 《建立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合作机制》,实现资源联结,提高妇女儿童维权效能。建联合阵地提供作战堡垒营。市婚调委引导基层妇联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妇联+法院”“妇联+民政”“妇联+法援中心”“妇联+律所”等一批各有特色、各具风格的婚调服务站室建设模式。重点打造省级示范婚调室2个、特色市级示范婚调室20个,在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建立婚调中心,在条件成熟的村设立婚调室,打通了365体育足彩,纠纷调解的“最后一公里”。


image.png

 

二、聚能强“联治”,从“柔性调解”向“刚柔并济”转变。多年来,基层妇联干部发挥“柔性”特质,开展亲情调解,但面对法律意识淡薄的施暴者往往束手无策,因此我们与职能部门“刚性”执法实现联治,获得平和的社会心态支撑。问题处置互补共治。在全市14个行政区建立“一站式”办案区,实现对未成年受害人的侦查取证、医学身体检查、核实证据的“一站式”办理和办结。探索建立“接警处警、联合调解、跟踪抚助”家暴案件联动处置模式,截至目前,接报家庭暴力警情1480起,联合调处705起,出具《家暴告诫书》65份,占警情的4.39%,远超婚调考核指标要求的0.5%。关爱帮扶互助共促。妇联联合检察机关对受害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24人次,并积极宣传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搭建爱心桥梁帮扶低收入家庭儿童1250人,涉及款物43.92万元;开展“学党史办实事、巾帼暑期送爱心”活动,发动市女企业家协会出资5万元,资助10名困难家庭女大学新生每人5000元。素质提升互学共进。组织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治安、法制、刑警支队、接警员业务骨干、派出所民警、县区妇联干部业务培训,家暴联动处置、婚姻纠纷调解工作现场观摩,实现互惠交流、优势互补,为提高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能力、提升参与平安唐山建设水平积聚能量。


image.png

 

三、聚合强“联防”,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转变。各基层妇联组织主动担当,走上风险防范工作的“前台”,为党委政府解忧排难。重点排查提升组织服务力度。各级妇联干部发挥基层触角作用,主动融入网格管理,开展365体育足彩,纠纷、重点侵权隐患专项排查化解。全国“两会”期间,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26件,化解420多件(次),在基层维稳中发挥了“平安网”和“减压阀”作用。主动预防体现组织关爱温度。县、乡、村三级妇联组织联动,联系基层公安,发挥检察官、法官专业优势,在村、社区普遍建立起“六个一”预防性侵未成年人防护网络。即:一张重点人群摸排网、一份女童包联台账、一堂法治宣讲课、一张公安片警联系卡、一支巾帼志愿服务队、发现案件第一时间报告。全市摸底排查213个乡镇(街道)、5555个村(居)、1537028户家庭,通过微信对聊、入户走访、邻居关爱、组织关怀等形式对重点关注的1203名未成年女孩实施重点关爱。招贤纳士扩大普法宣传广度。挖掘女法官、女检察官、女律师62名建立“木兰有约”讲师库,开展普法宣传32场次;联合社工组织、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开展“巾帼爱守护、心身同健康”线上心理健康讲座25期,被点播9000余次,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邀请家庭教育“大咖”,利用“唐山网上家长学堂”公益平台,注册家长49.3万人,举行直播课12场,服务家长292万余人次;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开展线下家庭教育流动课堂,每年组织入学校、乡街社区家庭教育讲座30余场次,3000余名家长受益。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