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这样“读”书
共读成为女性新的社交方式
“海风与书香里,我们找到了女性觉醒的另一种解法。”
——领读人:悦己悦读主理人 陈能梅
我们的社群开始于读书,又不限于读书
3月的鼓浪屿美院,百年玉兰树正簌簌落着花瓣。20余名女性围坐在具有浓烈艺术气息的美院活动室里,面前摊开的不是茶点,而是《认知觉醒》的书页。
这是我们悦己悦读社群第164场线下读书沙龙的漫游系列轻阅读。在这里,开始于读书,又不止读书。
最初,我作为社群发起人,纯粹只是渴望在很多个身份的转换缝隙中喘口气。留学海外回国创业,成为妈妈后,想在迷茫中通过阅读寻找到自我方向。厦门有很多有特色的咖啡厅茶室,我就想能不能有一个可供女性阅读的场所,让我们集聚在舒适的环境中,提供社交价值和情绪价值,人与书的结合,便是阅书、阅己、阅世界。
一个全由女性组成的读书会很快如愿成立了,我又有了新的思考,因为我看到,不少人读了很多书,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读书不是刚需,自我成长才是刚需。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遇到了同频的三位心理学专业小伙伴,她们都有一个信念,希望去做365体育足彩,心理问题预防和支持的工作,而不是整天坐在咨询室里,见到一个又一个需要治疗干预甚至是药物干预的来访者。于是,读书会开启了进化,让心理学接上地气走进生活。漫游系列就是和一群不同的人去不同的地方读不同的书。深度体验式读书会用专业的团体带领技术、表达性艺术等方式,带你沉浸式体验一本书。我们把这种深读活动叫作“摘果子”,和一群人深读一本书,然后带走属于自己的果实。
去年有一期“摘果子”,共读的是《不原谅也没关系》,这是第一本针对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的自我疗愈完全指南书籍,提供了许多有效的、可行的焦虑与压力缓解方案。四期的共读结束后,有人说:“我这次摘的果子是刺梨,很多时候,人和刺梨一样,全身长满刺的时候,可能已是他竭尽所能找到的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最佳模式。” 有人说:“我今天摘的是石斛,不管处于哪一节,都将为后续节点的生长提供有力的支撑与养分。”
一次次,我们阅读,都被其中的观点所打动;我们听故事,在别人的经历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但在读书阅人后终将要到生活中去回甘,去经历。
四年间,我们的社群版图悄然生长:全职妈妈在这里重拾职场竞争力,女企业家借团体疗愈修复亲子关系;95后姑娘通过微醺戏剧心理工作坊找到创业灵感;在社区活动室,我们边研读《中年之路》边演练如何设置婚姻边界;那个带着离婚协议来的中学教师,在深度读书团体中写出自己的收获:“原来我不是失败者,只是需要换个战场。”
我们所做的就是借由阅读的方式和场景,让改变发生在具体的生活褶皱里。心理学家荣格说:“真正的疗愈发生在人与人之间。”我们选择用更温柔的方式陪伴女性成长——在书页间埋下觉醒的线索,在茶香里编织支持网络,让每个平凡女性都能在群体光照中,看见自己未被开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