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甬尚巾帼创丨宁海巧娘打造大凉山里留得住的巾帼共富产业
大凉山


4月的大凉山新枝绿叶、春光明媚,但有一道风景美得与往年不同,那是宁海巧娘与当地彝族姐妹交流共享的美好场景。

何旭泓(蓝衣)向村民传授长寿糕制作技艺

尤婷婷教村民学做香包
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是一个彝族聚居的高山村落。这段时间里,宁海巧娘的两位骨干成员何旭泓和尤婷婷每天都在这里,向当地彝族姐妹传授长寿糕和香包制作技巧,并在设计中添加彝族文化特色元素,赠予其文创产品。




德育村村民阿呷和她制作的长寿糕
“这里的姐妹非常聪明,学起来很快,我还送了2个长寿糕模具,希望她们能用起来,有创意地做出365体育足彩,的美食。”宁海巧娘何旭泓说。另一位巧娘尤婷婷则表示,“她们的图案大多设计在衣服上,价格也不便宜,游客很难带走。”于是她结合当地特色,设计了一些文创产品,将图案绣在香包和发夹上,把特色图案变成了游客能带走的特色产品。
德育村是宁海巧娘工作室东西部协作的结对村。去年9月,德育村的6位彝族姐妹代表曾来到宁海县“取经”。宁海巧娘工作室为其量身订制了手工艺产业课程,手把手现场教学,教她们把现代美学和传统技艺结合起来,通过手工钩编、女红文创、美食制作、文旅融合等实地教学课程使之感受到了巧手创业致富的魅力。
彝族姐妹在香包上绣出的图案

临行前,彝族姐妹们表示希望能继续保持联络,于是一场深入践行东西协作艺术振兴乡村共同富裕行动开启了。宁海县巧娘工作室就两地姐妹共享共富目标,定点结对德育村开展手工艺创业就业技能友好帮扶共建工作,在技艺培训、人才培育、产品开发指导、理念引导等方面开始了线上线下多渠道帮扶途径的探索。


此次两位骨干巧娘代表跨越2400公里,来到德育村传经授道,通过“1+N”的形式进行线下面对面技艺指导、理念引导等导师带徒式的帮扶,既是两地手工艺巾帼人才结对互进的尝试,也是同走艺术振兴共富路的实践。
下一步,宁海巧娘还将通过“云课堂”“云沙龙”等线上互动形式,与德育姐妹共享技术攻关、产品开发等交流互动,通过“空中授艺”带动365体育足彩,普格当地手工艺从业女性提高技艺水准、改变产品理念,进一步提升手工技艺在助力当地女性巧手增收、共同致富上的作用。
“未来,我们村里会建起我们自己的民宿,糕点美食和文创产品能吸引游客前来购买,我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35岁的德育村姐妹阿呷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