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册亨县三万余名绣娘用“针功夫”绣出“锦绣路”
贵州省册亨县绣娘杨学琴作为州级扎染技艺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手艺一绝,很多看似不起眼的“边角料”(裁剪剩余的布料),经过她的巧手,摇身一变就是一个个漂亮的抱枕枕套。 “今年县里‘两会’,在我这里订做了600多个手提公文包,县妇联就和我一起专门设计,代表和委员拿到后都非常喜欢,光这单毛收入就有7万多。”2008年开始创业的杨学琴,主要做蜡染扎染、工艺品、布依族服饰等,作品参加刺绣比赛多次获奖。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在册亨县,像杨学琴一样的绣娘就有3万多名。 册亨县是布依族聚居地,总人口24万人,布依族占总人口的78%。全县70%的布依妇女熟练掌握着纺纱、织布、染印、刺绣等技艺,2016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册亨县“中国布依族刺绣艺术之乡”。 近年来,册亨县聚焦资源优势,将布依族传统刺绣作为妇女特色手工产业来发展,通过“锦绣计划”“巾帼创业”等政策引导,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让全县广大妇女同胞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创业。 走进册亨县纳福街道锦绣苑布依产业一条街,绣娘们在穿针引线,挑花绣朵,绣出来的成品摆在展台上,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据介绍,锦绣苑作为册亨县民族文化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册亨县结合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政策,打造的少数民族妇女、易地扶贫搬迁妇女创业就业孵化基地。 家家是小作坊,镇镇有锦绣坊,整县是锦绣园。 让“针线活”成为“致富宝”,册亨县深挖布依族传统手工艺文化,探索“公司+绣娘”“公司+协会+绣娘”“能人+基地+绣娘”等模式,将农村妇女手工产业从分散生产、零星生产逐步转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让“民族民间技艺”变为群众自力更生的“民族产业”。目前,册亨县13个乡(镇、街道)都建有生产、销售布依手绣产品、土布、民族服饰等商品的特色锦绣坊,绣娘覆盖 156个村居,锦绣产业就业人员达10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有5个生产车间,15台绣花机,两个销售门店,主营绣花、土布、花边、面料等。”2019年,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城区的莫燕和丈夫罗胜齐心创办了黔承锦绣厂,带动周边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册亨绣娘黄敏是云宇锦绣坊负责人,在“锦绣计划”的扶持下,生产出的布依土布、服饰、绣品绣件等产品远销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年产值80多万元,还带动30多位搬迁户与留守妇女就近就业。 “全县现有高级绣技绣娘2857人,各布依服饰、刺绣等传承人40余人,2018年以来,累计举办绣娘培训共培训123期6198人。”册亨县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14个贵州省级“锦绣计划巧手脱贫示范县”之一,册亨县大力实施“锦绣计划”,聚焦“针功夫”,扶持绣娘就业和创业,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除此之外,册亨县还强化文化展示促进推介,2021年9月,参加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会场展示三维草编、手工艺饰品、民族服饰等册亨民族特色文创产品,举办“册亨县2022年刺绣文创作品大赛”,县域内100位布依刺绣及设计爱好者以优美的布依刺绣作品为黔西南州建州四十年献礼,者楼、纳福、坡妹、高洛等9个乡(镇、街道)还在党的二十大前夕举办了“巾帼心向党、喜迎二十大”刺绣作品大赛。 册亨县妇联负责人表示,册亨县将继续开展好“锦绣计划”,让绣娘从“业余”到“专业”的同时,通过产销对接,生产出受市场青睐的绣品,团结引领广大妇女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