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八红旗手贾巴子则:走出深山的巾帼力量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她们,是榜样先锋,在新征程中彰显责任担当,在自己的领域不懈奋斗,尽显芳华,巾帼不让须眉。
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而从金阳的大山深处走出的贾巴子则,一个人顶起了“一整片天”,也为许多妇女同胞撑起了那把“希望之伞”。


2022年,贾巴子则被表彰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而今年,贾巴子则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贾巴子则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贫困妇女,小时候在金阳县的大山里,在母亲的熏陶下,对彝族刺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4岁时已经基本掌握了彝绣,和母亲一起接单做各种服饰,从此开启了属于她的“彝绣”人生。
1997年,她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离开家乡金阳县,走进了西昌市的车水马龙中,然而因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刚开始时,孤儿寡母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不过即便是只能吃白水煮面条,连盐都没得放,她也从未想过放弃,硬是靠着自己的双手一针一线开启了新生活。

贾巴子则与儿子小时候的合影

贾巴子则在西昌的第一家门店
到西昌后,贾巴子则想要学习更为正规的裁剪方法,进一步精进自己的手艺。面对一天五十元的高额学费,她也欣然同意。却最终因不识字,两度求学失败,在陌生街头掩面哭泣。

好在她有一颗坚强又不服输的心灵,求学这条路行不通,她便另寻他法,在商场花了五十元,买了衣服,开始自学,最终靠着勤学苦练,一步一步成为了凉山州彝绣领域的代表人物,现在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服饰传承人。

有过这段经历,贾巴子则学成以后,无论谁来求学,她都不吝赐教、倾囊相授,几十年如一日,目前教授学生已达上万人。
在西昌闯荡近三十年,贾巴子则凭自己的坚韧,用手中的针线,绣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也帮助许多妇女同胞绣出了一条条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贾巴子则创立的凉山州贾佳彝族传统服饰生产有限公司,每年都有上百万元的产值,被评选为四川省彝族传统服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凉山州彝绣产业示范基地、凉山州妇女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等,并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中国彝族服饰展示馆,还是国家级首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

公司的绣娘越来越多,旺季最多的时候有五六百人,最近是淡季,也有绣娘四十余人。她们大部分为兼职,在这里接到适合自己的单子后,按期交付即可,用更为自由的时间换取劳动所得,作为家里的半边天,绣出了幸福生活。


贾巴子细是贾巴子则的堂妹,跟随姐姐从事彝族刺绣二十年左右,她也在西昌买了房、安了家,生活过得简单幸福。

现在,贾巴子则的贾佳彝族传统服饰生产有限公司已经享誉凉山州内外。凉山各县市每当有节庆活动,便少不了她的服饰,无论是购买还是租赁,大家都喜欢到她这里来,穿上一身漂亮的彝族服饰,圆满完成每一次的“人生大事”。
甚至,她公司的产品还远销到了云南、贵州等地,一年大概能售出两、三万件,包括衣服、裙子、包包等。
贾巴子则一辈子都在与“彝绣”打交道,回忆起初到西昌时,鲜少能看见身着彝族服饰的人。如今在西昌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彝族服饰的销售门店,彝绣也成为了凉山州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彝族刺绣的活跃让她欣喜。





贾巴子则彝绣作品
“我们彝族的彝绣和四大名绣不一样,彝绣的花纹多源于生活,很有自己的特色。”言语间,尽是贾巴子则对彝绣的“偏爱”。
作为一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她深知传承不是一个人“吃独食”,而是要靠大家一起发扬光大。有时候发现自己公司注册的版权花纹被它用,也想着人多力量大,只要有利于传承,她也不会过多追究。
“今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这个荣誉称号,又到了北京去中央电视台录节目,好像在做梦一样,想起来自己也很感动、很高兴。”谈起前段时间的北京之行,贾巴子则还显得有些感慨。

贾巴子则与全国三八红旗手们一同参与央视节目录制

贾巴子则在成都领奖

贾巴子则与大儿子在央视节目录制现场
贾巴子则的大儿子陪她一起去北京参与节目录制,站在首都的街头,儿子告诉她:“妈妈你很厉害,你一个人将我们兄弟俩拉扯大,现在我又沾你的光来到了北京,你一辈子的努力奋斗很值得,我们都很幸福。”
听完孩子的话,贾巴子则很感动,仿佛做了一场梦,在梦醒时分,却惊喜的发现,自己的生活正像梦里一般美好。
“以前别人问我有什么梦想,我只是想可以绣出最美的鲜花,绣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金山银山。希望广大姐妹,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坎坷,都不要回头、不要放弃、好好努力,党委政府和妇联都在背后支持我们。”贾巴则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