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青海省西宁市妇联“五·一”“亲子林”种植活动开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新实践
携手植绿护绿
共建儿童友好城市
为扎实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深化未成年人保护与生态教育实践,5月1日,青海省西宁市妇联联合市林业和草原局在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举办“大手牵小手 共育亲子林”主题活动。通过种植丁香树、湿地研学、法治宣教等环节,为80组家庭打造了一堂生动的“绿色成长课”,为高原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注入新活力。
以“绿”为媒:构建儿童友好实践新场景
活动以全市公开招募的80组家庭为主体,以西宁市“丁香之城”文化品牌为纽带,共同种植丁香树200株。通过挖坑、培土、浇水、挂牌等实践环节,家长和孩子以“家庭责任田”形式认领树苗,建立“成长档案”,让“亲子林”成为见证儿童与城市共成长的绿色坐标。现场通过发放《西宁市花—丁香》科普手册、讲解全国独有的丁香种质库,生动展现西宁打造“中国西北生态文化园林城市”的实践成果。23个丁香新品种在湿地公园、机场绿带的种植案例,进一步激发了儿童参与城市绿色发展的热情,传递丁香“耐寒抗旱”精神与高原品格共鸣的生态价值观。
以“育”为基:解锁自然教育新课堂
依托青海首个湿地主题科普馆——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科普馆,活动开设五大主题研学路径:“走进湿地”。通过多媒体互动揭示湿地生态功能,激发儿童探索兴趣;“水生万物”。借助3D打印模型、拼图游戏解密湿地食物网与生物多样性;“文化湿地”。以河湟文化、母亲河故事唤醒生态保护使命感;“四季飘歌”。通过人工造景与声光技术展现湿地季相变化之美;“湿地与我们”。用数据对比彰显西宁湿地保护成效。馆内156种野生植物、187种野生动物及152种鸟类资源标本,为儿童呈现了一部“高原生态百科全书”。
以“法”为盾:织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网
聚焦未成年人保护核心主题,活动现场设置普法宣传区,发放《家庭教育促进法十问十答》《校园欺凌防范手册》《青海护蕾行动普法宣传》宣传手册500余册。通过漫画图解、情景问答等形式,向家庭普及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知识,强化家庭教育、家长监护主体责任与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市妇联强调,西宁作为全国第二批儿童友好城市,始终将儿童“四大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融入社会治理,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亲子共植+法治宣教”模式,推动形成“一米高度看城市”的友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