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筑“家”力量!福建莆田这样做

来源:福建省莆田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7-01 13:52:33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家教和家风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今年以来,福建省莆田市妇联聚焦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需求新期盼,认真落实《莆田市“清风润莆田、爱暖千万家”工作方案》,创新推动家庭家教家风融入基层治理,促进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

倾情维护妇儿权益

“感谢你们再次前来探望。”6月26日,在仙游县枫亭镇阮女士家中,面对回访的市妇联干部,她连声道谢。

此前,阮女士19岁的儿子在厦门送外卖时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其无偿捐献的器官挽救了7人生命。然而,用人单位否认劳动关系,拒绝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令阮女士一家陷入漫长艰难的诉讼维权困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市妇联维权干部迅速展开行动,通过跨区域协调、跨部门协作,搭建法律援助和关爱支持网络,经过不懈努力,帮助阮女士一家成功维权。

这一案例,是市妇联全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生动写照。

市妇联构建“市—县—乡—村—网格—单元”六级工作体系,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千家万户。以村级妇联执委为核心,吸纳女党员、女村民代表、巾帼志愿者等组建工作专班,精准提供服务,创新打造1万多个“网上妇女微家”,为妇女群众送去关怀。工作专班常态化排查家庭矛盾隐患,力促“小隐患、小纠纷、小诉求”及时化解。同时,融入“全市一张图”建设,依托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参与治理“七步闭环”流程,市、县区妇联领导班子成员挂点镇、村,推进“‘妇’联网·治家有数”行动,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莆田模式”。

加强指导做暖家庭

6月27日,一场由市妇联主办的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在城厢区水利局举办。省税务干部学校讲师林小芳受邀以《传承好家训 弘扬好作风》为题进行授课,阐述了好家训、好家风的内涵与传承意义,引发现场观众的共鸣。

今年,省委、省政府将万场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妇联闻令而动,结合市委市政府“做暖家庭”工作部署,迅速启动工作机制,计划年内开展800场家庭教育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为家长们搭建多元便捷的学习交流平台。

依托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工作,我市不仅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覆盖到农村社区和企业等薄弱领域,还通过对接北大教授等高端师资开展专场指导,有效提升家庭教育队伍的指导服务水平。

在推进家庭教育过程中,我市创新机制亮点频出。在全省率先将家教特派员选派工作纳入市政府正向激励考评,组建家教特派员联盟,课程涵盖科学育儿、心理健康等领域;首创开设家庭教育特需小学堂(实验班)三期,实现家庭教育指导令闭环管理;首创“科特派”与“家特派”衔接,开展户外实地教学,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目前,全市已建立100多人的师资库,累计开展400多场公益讲座,线上线下覆盖19万人次家长,让科学育儿理念走进365体育足彩,家庭。

家国同脉和美新风

5月15日,“最是清风传家远”——新时代好家风思享汇莆田专场活动举办。现场,8位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最美家庭的讲述人通过“忆人说事”的宣讲方式,分享和感悟英模党员的优良家风故事,引导党员干部及其家庭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弘扬优良家风,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莆阳好家风,清韵世代传。围绕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我市印发《致全市人民一封信》,深化“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引领广大干群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等方面发挥作用,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依托莆田“文献名邦”底蕴,市妇联用好本土红色资源和先进典型,开设“莆阳好家风”线上课堂,录制“好家风”微课堂及家庭教育优质课程。深入挖掘莆仙历史文化中的优良家风基因,以文化人、以文润家。同时,活用各级家风馆和祠堂等,开展各种晾晒家风实践活动。

为更好地传播优良家风,我市精心培育200多名家庭教育宣讲员、巾帼宣讲员,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木兰姐姐”宣讲团等队伍,从多维度讲述家庭故事。此外,“萌娃晒家风”微视频征集、婚恋新风进高校、“涵家风我来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持续开展,全市各村(社区)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部分村(居)还举办“四季村晚”,村民自编自演节目,让文明家风在欢声笑语中吹拂人心。

“七一”临近,我市还筹备开展“家国同脉 和美新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暨共产党人好家风主题展。届时,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史料,展现莆阳儿女优良家风故事,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让好家风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光芒。

从维权保障到教育赋能,从家风传承到风尚引领,市妇联正以扎实有力的举措,让爱与温暖浸润千万家庭,为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和谐稳定注入强劲“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