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织密防护网 多方联动护“童”安 ——黔东南州丹寨县妇联2025年未成年保护工作综述
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妇联坚持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为守护家庭平安、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抓手,整合多方力量,创新工作载体,深入开展预防妇女及未成年人被侵权等安全教育宣传,特别对重点群体关爱、风险隐患排查与联防联控工作,有效构筑起未成年人安全保护防线。
第一,宣教为先筑牢思想“防火墙”。一是结合当前县妇联重点工作,印制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册40000余份,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家政培训、家庭家教家风、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开展宣传。二是充分发挥各级“妇女之家”等核心阵地作用,将安全教育深度融入“巾帼大宣讲”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主题活动,实现安全教育与家风涵养同频共振。累计深入村(社区)、学校开展专题宣讲(培训)70余场,覆盖家长、儿童7600余人次。三是联合县法院等部门深入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保护课堂”,重点强调家长监护职责与家庭安全教育重要性,引导家长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义务。1200余名家长接受教育,监护意识显著增强。四是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工作,线上依托“云上丹寨”、县妇联微信公众号、各级妇联工作群等媒体平台,高频次推送儿童安全保护提示、自救互救知识、警示案例等20余条;线下组织巾帼志愿者在重点区域、公共场所发放宣传手册3万余份,利用寨寨响和宣传栏等载体,循环播放、张贴安全保护和防溺水宣传海报,营造“人人知晓、户户防范”浓厚氛围。
第二,精准关爱织密重点“防护网”。一是组织基层妇联对辖区内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重点群体开展全面摸排,精准掌握其家庭监护状况及风险点,建立动态管理台账。二是深化“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全县122个村(居)均已建立“爱心妈妈团”,1409名“爱心妈妈”与4369名未成年人成功结对,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学业辅导、心理关爱、物资援助等,截至目前开展爱心走访服务惠及儿童全覆盖,发放慰问金1.1万余元及价值2.56万元的衣物。三是整合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大学生志愿者等力量对摸排出86名监护薄弱未成年人及1484名有喜欢游泳的未成年人开展“多对一”或“一对一”的重点关心关爱与动态监管,确保风险可控。
第三,阵地活用丰富儿童“安全港”。一是围绕全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的保护、成长、发展三大需求,与县教育局联合共同在学校建立家长学校38个,2025年争取爱心企业资金8万余元,在丹寨二中、金钟一小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和大沥镇雅悦会“爱心妈妈”工作室,针对重点人员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疏导和关爱活动。二是活用学校阵地,联合政法部门开展家庭教育法治课、模拟法庭等进校园70余场次,全覆盖各中小学,发放法治宣传资料13800余份,联合司法、法院等部门对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开展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培训3期230余人。三是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阳光驿站”“农家书屋”等阵地,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吸引儿童远离危险水域,目前各村已陆续开展读书活动近300余场次。四是发挥村两委阵地作用,各村(居)在原有儿童团基础上,由村支书和妇联主席牵头,组织辖区内未成年人就近加入儿童团,目前已组建儿童团1952个。五是挖掘本土特色形成“一村一特色”课堂。排调镇将苗家吊脚楼改造成非遗蜡染传习所,开展蜡染传习活动217场,惠及儿童1500余人次;雅灰乡则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开设竹艺课堂23期,吸引200余名儿童参与。
第四,联防联动拧紧安全“责任链”。一是成立以县委分管领导为总召集人,明确县委政法委、县委宣传部(网信办)、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妇联、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六大保护”工作组职责任务,工作机制下设办公室在县妇联,专人抓好未保工作。二是制定丹寨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联合政法委、水务、公安、民政、农业等部门成立县级防范未成年人溺水专项帮扶指导组,坚持每周两次深入各包保乡镇开展专项帮扶指导,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反馈、限期整改,并抽调1名骨干常驻县水务专班协同开展督导,压实属地管理责任,目前已开展县级督导42次。
相关新闻

“小”暑有“大”爱 情暖困境儿童 共绘温馨画卷

石榴花开 异地有家 | 宁夏青铜峡市瞿靖镇妇联开展“异地有家·离乡有爱”关爱行动

“巾帼云品”耀申城 沪滇协作谱新篇—— “巾帼云品”入沪推介活动成功举办

甘肃酒泉:一抹巾帼红 绽放“她”力量

儿童友好 和合台州 | 从空心村到研学顶流:临海江南·溪望谷儿童友好共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