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风是前行的灯塔
“你们是将军的后代,不要给他抹黑。”这是从小到大,常青听姥姥方秀云告诫最多的一句话。“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是姥姥的九字家训,也是杨靖宇家族四代相传的家风。
“太姥爷最后一次回家,姥爷还不满2岁,姑姥姥出生仅5天……”常青讲述太姥爷杨靖宇的抗日故事,讲过多少遍记不清了。但每次讲,她都会沉浸其中,热泪盈眶……
常青?郑州二七区陇西小学教师,抗日烈士杨靖宇将军的曾外孙女
不能躺在先烈的功劳簿上
常青是听着太姥爷的故事长大的。儿时的她每年都会随家人一起到烈士陵园为姥爷马从云扫墓,姥爷马从云是杨靖宇的儿子,1964年8月在一次出差途中因公殉职,也是烈士。姥爷的墓旁,就是靖宇亭,每次扫墓,大人们提起太姥爷都肃然起敬。很小她就知道,太姥爷原名马尚德,化名杨靖宇,在东北与日军作战时牺牲,是著名民族英雄。
真正为自己是英雄之后而自豪,是在她8岁那年,学校组织师生为烈士扫墓,她第一次完整听老师讲杨靖宇的故事,心里又骄傲又敬佩,同时暗下决心:我是英雄的后代,凡事都要做好,不能给英雄丢脸!
姥爷马从云殉职时年仅38岁,小舅即将出生,姥姥方秀云独自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给别人看孩子、做手套、纳鞋底……靠打零工艰难养活一家人。虽然难,但姥姥从不抱怨,也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曾有记者采访,问起她当年的困难,姥姥感慨:“能不难吗?可再难也不能给国家添麻烦,实在难受了就想,妈妈郭莲当初是怎么过来的,父亲杨靖宇离家时,马从云只有一岁多,小姑子马锦云也刚出生不久,我的条件比妈妈那会儿可强多了……”
“不给国家添麻烦”是姥姥的原则。那时家里穷,妈妈马继先和小姨马继传同盖一床棉被。后来姐妹俩分别下乡当知青,姥姥只好向邻居借了棉花和布匹,又做了一床棉被。邻居劝她:“就凭你这身份,家里又这么困难,好歹跟领导说说,就能在城里安排个工作,孩子就不用下乡了。”姥姥却说:“正因为俺是烈属,才更应该带头响应国家号召。”
姥姥对几个孩子常说的是: “爷爷是爷爷,你们是你们,你们不能因为是将军的后代就躺在爷爷的功劳簿上。”姥姥的五个孩子都是普通的铁路职工,常青牢牢记着:“姥姥教我们本分做人,踏实做事。生在和平年代,虽不能像先辈那样轰轰烈烈,但做好本职工作,成为奉公守法的好公民同样也是为社会作贡献。”
二舅马继志18岁当兵入伍,临行前姥姥叮嘱他:“要在心里记住爷爷,不能四处张扬,你说了,人家肯定会照顾你,那你就不是爷爷的好孙子,你就是不孝。”二舅当兵四年,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受过伤,立过功,但直到他退伍,也没人知道他是杨靖宇的后代。
一块桦树皮成了传家宝
在常青的讲述里,“传家宝桦树皮”是最感人的情节之一。
1958年,姥爷姥姥前往东北参加杨靖宇公祭大会,见到了太姥爷牺牲时背靠的那棵大树,也见到了山上日军留下的碉堡以及被炸倒的红松。太姥爷的战友捧着一块桦树皮,颤声告诉姥爷姥姥:“杨将军最后就是靠吃这个跟敌人周旋的……”临走时,姥爷姥姥在太爷爷牺牲的地方带回了一块桦树皮,回家用红布包了起来,珍藏在柜子里。
从此桦树皮成了传家宝,每逢过年过节或太姥爷忌日时,姥姥都要把桦树皮拿出来,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爷爷就是靠吃这个抗日的!”一次,在外玩耍的小舅闻到了别人家的肉香,回家问姥姥:“为啥咱家不吃肉?我也想吃肉……”姥姥拿出桦树皮,掰了一块放进嘴里,又掰了一块给小舅:“尝尝,这是啥味道?当年你爷爷打仗还吃这嘞,咱现在虽没肉吃,可也没啃树皮,人要学会知足!”
小时候常青见姥姥嚼桦树皮,很好奇,想知道树皮到底啥滋味,于是也掰了一块塞进嘴里,但立刻就缩紧了眉眼:“又硬又涩,嚼不动,咽不下,真不知道太姥爷当时是怎么把这难咽的东西吃下去的。”但从此她对太姥爷的敬仰又多了几分。
2005年,小舅马继民到靖宇县参加杨靖宇诞辰100周年、殉国65周年纪念大会,当地县委领导希望他担任县长助理,协助开发红色旅游。去还是不去?姥姥为此专门召开了家庭会议,她说:“如果借爷爷的名声赚钱,那是给爷爷抹黑,决不能去;如果是为爷爷战斗牺牲的地方百姓做好事、谋福利,那就应该去。但有一条:不准拿工资。”就这样,小舅走马上任了,走之前姥姥又嘱咐:“到了那边好好干,别给爷爷丢脸。”
受姥姥的影响,家人都对太姥爷战斗过的地方有了一份特殊牵挂。表弟毕业于天津大学,品学兼优,完全可以在大城市拥有一份舒适的工作,可他却选择到靖宇县当了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每天吃食堂,住办公室。表弟说,他要让太爷爷奋斗的地方变得更美、更好。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她和家人商量,要给太姥爷写封告慰家书。太姥爷最想知道什么呢?家人说,一定是“国”和“家”。于是常青在信中写道:“敬爱的太姥爷,我是您的曾外孙女常青,我们素未谋面,却血脉相承……您放心,现在国很好、家也很好!”家书无法寄出,她就念给太姥爷听,她相信这声音一定可以穿越时空,告慰太姥爷的英灵。
杨靖宇的后人矢志代代传承红色家风
向365体育足彩,人传递红色信念
2014年,方秀云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如果说,从太姥爷身上,我学会了坚定信仰,从姥姥身上,我则学会了不怕困难。”姥姥没文化,却识大体,懂大理。她常说,靠人不如靠己,自己的路要自己走。80岁时,姥姥还戴着花镜学认字,用手指着一字一句地念,不会的就让孩子们帮着认。现在姥姥离开了,但她认真学习的一幕却成了常青最深刻的记忆。
像姥姥一样,妈妈也是做事认真的人。小时候妈妈带她去学琵琶,一学就是5年,春夏秋冬,风雨无阻。那时家里生煤炉子,放学后的常青要提前把煤火拢好,等妈妈下班炒菜做饭。有一次不小心,手指被炉火烫伤了。本以为不用练琴了,但妈妈简单帮她包扎后让她继续练。“当时心里可委屈,觉得妈妈狠心,现在想来,没有妈妈当初的严格,就没有现在的我。”
工作后,常青严守代代相传的家风,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当时报纸上曾刊登杨靖宇后人的报道,校长偶然看到了,指着照片上的人问:“咦?这不是咱学校的常青吗?”大家这才知道她是英雄的后代。校长问:“咋从来没听你说过呢?”常青笑笑:“说啥?太姥爷是太姥爷,我是我,我不能把英雄光环戴在自己头上。”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常青看到了“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好的家风能让你成为一个积极的人、向上的人、不轻言放弃的人。”她把“好家风”转变成“好学风”,一次次把杨靖宇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2016年,学校组建“思政课”骨干教师团队,会讲故事的常青成了首席教师。接着学校又成立了“常青工作室”,建起了“红领巾党史馆”,通过形式多样的爱国教育,让孩子们从小树立家国情怀。常青把一些红色故事做成音频,上传到喜马拉雅平台,获得了大量关注。学习强国郑州学习平台主动找到学校提出合作,在平台开设了“红领巾讲党史”专栏。今年4月,《中国德育》杂志到郑州二七区调研,赞扬学校的爱国教育“是一种文化品牌”。常青很自豪,她觉得讲好红色故事也是一种家风传承。
常青的女儿还不到4岁,但她不忘对女儿做家风的“渗透”。今年春天,她带女儿到碧沙岗公园,北门的长廊两边是英雄谱,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杨靖宇。在将军像前,常青为女儿讲述英雄的故事,并告诉女儿,这位将军是我们的先辈、我们的亲人,女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近年来,除了教学工作,常青还热心参加社会活动,应邀到校园、单位讲述太姥爷的故事。“于我而言,杨将军不仅是亲人,更是先烈,他为信仰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崇敬和缅怀。希望我的讲述能被365体育足彩,人听到、看到、感受到,让红色家风成为我们前行中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