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的另一种可能,住进胡同小院“植物园”
“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是旧时京城四合院小康人家的夏日风景。如今,在北京市西城区某胡同,陈欣琦闹中取静,坐拥新版院景,“露台、鱼池、核桃树,先生、肥猫、丫头不胖但爱笑”。
采访陈欣琦,好像一秒从市中心穿越到私家森林——大片落地窗前,600多种植物散发着各种清新,你的每个细胞都想大口吸氧。女孩冲你笑,而两只肥猫就懒懒地在你脚边眯着眼“躺平”,让你感慨,幸福大概就是这个模样。
民宿渐渐“长”成了家
和先生小武初识时,陈欣琦37岁,他38岁。她还记得第一次来这里时的情景——一片工地,小武打算把亲戚闲置的老屋破宅装修成民宿,对外营业。彼时,陈欣琦也想给自家小屋搞点绿植,朋友就推荐她去找对绿植很在行的小武。他是国内最早一批多肉爱好者,收集植物的癖好有十几年了。
北京盛夏的黄昏,小武带着她上了半完工的露台。“夕阳西下,鸽哨声响,风吹着树叶哗哗作响。这是我第一次登上房顶,有点踉跄,带点紧张,而他却平步青云,大步飞扬,像个电影里的武侠人物。那一天,我第一次感觉北京那么宁静安详,而他也让我看到了大都市的另一种可能。”
在欣琦眼中,小武活成了一道风景。“以前一个人‘北漂’,黄昏是我一天中最害怕的时刻,我总感觉焦虑,但和他在一起后,就再也没有这种感觉了。”
欣琦和先生小武在小院探讨未来花园的设计方案
此后,小武忙得不亦乐乎,要打好“动画电影的艺术总监”这份工,业余时间还要设计改造这处200平方米的小院。欣琦闲来无事,就说:“我来帮你做监工吧。”于是,她开始像个项目经理一样,和他一起应对各种琐碎。
理工女和美术男的组合,一静一动,一个浙江人,一个河南人。“我们在‘工地’上,一泡就是3个月。装修西边时,住东边,装修东边时,住西边。还记得半夜处理建筑垃圾,对方突然坐地起价,小武气不过,竟然独自扛了300个麻袋出去……”。
“同吃同住同劳动”,就像DIY手工改建房子会让人更爱这个地方,她和小武的感情在“共患难”中慢慢升温。“这里有泥土,植物丰富,菌群也多一些,很接地气,而我们的关系好像也很自然地在此生根发芽、水到渠成。”两个人都舍不得这个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小院和一砖一瓦的共同回忆,于是决定自住。
这个家,是真实地长出来的,带着土生土长的惊喜
随心所欲又因地制宜,他们把小院的格局改了,位于厨房和书房之间的几间客房的隔墙被他们砸掉了,变成家中客厅,只保留了玄关处的一面墙。“在风风雨雨中,这个家,是真实地长出来的,带着土生土长的惊喜。”
旧物新用让家更有故事
松树被精心修剪,槭树、块根类植物等相得益彰,热带植物和多肉植物错落有致,600多种植物各得其所……是胡同里的小森林、院子里的植物园,也是一家人的第二客厅。
欣琦在准备小院茶席
“没事儿就喜欢待在这里。”和很多太太在先生的镜头里花枝招展不同,陈欣琦特别喜欢拍摄小武料理植物的镜头——松土、浇水,每一帧画面都无敌治愈,湿润、绿意,似乎可以滋养每一位观者。
除了这些引人注目的植物,欣琦觉得家中的光影同样迷人。“每个房间至少保证有一个天窗,主房更是开了3个长条形天窗,将自然光尽可能多地引入室内。”其中,最特别的是,有一个位于露台的天窗,像个屋顶鱼池,鱼游水动时,整个房间里都是水波荡漾的感觉。
灯罩也能营造出山水之境
“我们不用普通的铝合金、塑钢做窗,而是采用大面积玻璃,玻璃门的木框是上百年的老松木,质性稳定,且自然通透。”为避免整体氛围过于透和轻,也以玄关的竖条格栅木屏风压一下气场,主调仍是通透。
“你能看出来吗?这是我们用收来的木地板的反面拼接出来的。”在欣琦眼里,家中最有故事的就是原木及旧物改造。比如,客厅的长椅,是别家拆房子拆下来的大梁。因太长无法运输,只能截断一节,作为废旧物本身并不贵,但运费却花了两三千。还有,他们刻意把老房柱子上的红漆刮掉,露出其“本来面目”,还特意拿普洱茶的“老根”上色,确保室内木色统一。
冬天客厅变成了一个温室花园
家中地砖是上百年的南洋花砖,和梅兰芳博物馆的地砖同款,本来埋没于地下、隔着几任主人的不同地板无人知晓,不见天日,是夫妇俩像考古挖掘一样,用手抠出来,又打磨如新的。很多客人一看到这复古花砖,就仿佛随时可以穿越到一个世纪前,与历史隔空对话。
给孩子一个有院子的童年
随着女儿童童的出生,欣琦和小武把茶室改成了儿童房,儿童房的外面就是一片小竹林,他们特意做了很大的窗户。除此之外,整体还保持原有的布局。“别人家的孩子刚出生,只能看到白花花的天花板,但童童看到的是风吹竹叶摇曳生姿的‘皮影戏’。”夫妇俩不为孩子专门置办地垫之类,不把家打造成小型幼儿园,而是尽量维持原有家庭生活风貌。
女儿童童从小也喜欢花花草草
如今已四岁半的童童非常喜欢这个家。她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跑跳笑闹,还经常在露台的鱼池边开心地作画,拿着落叶蘸着池水,原创自然艺术画。“我们能给孩子的是一个有院子的童年。女儿可以和小伙伴在这开小小‘泳池派对’;秋天拎着篮子满院子捡核桃,手作核桃酱;冬天到屋顶收干掉了的丝瓜络,做成搓澡巾、洗碗布……生活充满纯天然的趣味。”
家中没有电视,炎炎夏日,躺在手工编织的旧凉榻上,天然舒适,家里的两只肥猫也喜欢抢这个VIP好座。冬天最期待下雪,看积雪慢慢从透明薄纱堆叠成白色蛋糕。“这时候在屋里煮上火锅,喝杯暖茶,别提有多幸福了。第二天早上,洁白的雪地上,还会留下野猫和黄鼠狼的小脚印,让你猜测昨晚有几个意外来宾……”。
“住在这么美的家里,你每天早上怎么还舍得去上班?”欣琦也是个上班族,在互联网大厂从事战略咨询工作。“不能每天坐在这里喝大茶,我经常很忙,赶材料到凌晨三四点,第二天还要早起,十点开会。先生要去打理新开工的‘野武花园’,每日往返150公里。但,好在有周末。”
周末,夫妇俩会一同打理屋院,小武主攻户外,欣琦负责室内。“我们轮流创业,互相依靠,一人脚踏实地时,另一个就可以仰望星空。”
小院儿见证了欣琦和小武相知相恋和相互扶持的人生
回忆住在这里的5年,大概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处在疫情之中。居家的大量时间,他们的感官变得更敏感了。“我先生看图快、读字慢,我读字快、看图慢,现在我好像也慢慢变得能聚焦小风景、微观世界,静静感受一些幽微之美了……比如,冬日的阳光,更斜一些,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打进天窗、投下来的位置不同,光影的长短、角度也不同,像天然日晷,每一秒都值得细细品味。”
阳光从天窗上打下来,灵动的时刻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是欣琦家中悬挂的一副对联,也是她的心声。只要静下心来,你的故事总可以变得更细腻,而静观万物本身,就是一种最简单的疗愈减压。
静下来,让“山野风”吹进胡同、沉淀于心,余生,皆浪漫——我们一起,生有热烈,藏与俗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