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栖梦归处 万物皆可盘

作者:文/蔡凝馨
巾帼风采 2022-12-09 09:43:51

盘扣,也称为盘纽,或者纽结、纽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元素。在今年“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上,盘扣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胡玲制作的雪花样式的“盘扣”精美绝伦,引观众驻足围观。


中国“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及意义,心有千千结、结婚、结亲、结发,等等。盘扣作为一种“结”,除了起固定、装饰服装作用,也具有不一样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而来的元素之一,在今天的时尚舞台上演绎着其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走进首创咏园“非遗”主题文创园区,看见门口一个大大的红色“盘”字,就到“玲玲工坊”了。而胡玲更是一个行走的“盘扣”代言人——戴着朱红色的盘扣小吊坠,一袭中式立领红色针织衫,步履轻盈,雍容闲雅,柜子上陈列着她亲手制作的琳琅满目的盘扣工艺品……

母女盘艺传承,寄情达意“结”果

捕获.PNG

胡玲 玲玲工坊创始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盘扣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胡玲生长于传统“工艺世家”,太姥姥、姥姥和妈妈几代人都在传承“盘扣”工艺。她笑言:“家里带‘盘扣’的中式衣服皆由我们独立制作,包括整件衣服的立体裁剪、熨烫、缝制等工艺环节。其中,对于盘扣这项手缝工艺,我们家传承下来的步骤是完整的。”

胡玲制作的作品《黄鹤楼》,整个楼身仅用一根盘条盘下来,并左右对称。“黄鹤楼中花椒粒般的这些小小灯笼,我也遵循传统盘扣扣头的方式。即使越小越难‘盘’,工艺步骤也绝不能马虎!”

现在,每到新年前,她都会给新生代妈妈们开设“做新衣”课程:从扣子怎么缝,到怎么绲边,再到怎么嵌边……过程中,妈妈们成就感满满。成品带回家,孩子们对小衣服爱不释手,穿起来非常兴奋,妈妈们也不舍得将它送给别人,重现如今大城市里已经难得一见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画面……胡玲回忆,自己儿时的衣服都是由妈妈或姥姥缝制的。

“也是小时候,我就喜欢将画报上好看的服装剪下来,收集起来,玩得不亦乐乎。”2000年,胡玲考入清华美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受聘担任五星级酒店工服的设计总监,开启了15年的“高级定制”生涯。

渐渐地,胡玲并不满足于上班带来的安稳,她希望能不断给自己“充电”。产假期间,她便蓄势待发,每晚哄孩子睡着后,开始挑灯夜读。就这样,她加入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并燃起了“创业”的激情。

2015年,怀揣对“盘扣”这项非遗的热爱与传承的责任感,她辞职创办了 “玲玲工坊”,以非遗盘扣技法和汉宫花技艺研究、设计、制作为重心,主打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元素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我想把该做的事做了,心栖梦归处,不负韶华。”

非遗走进课堂,盘出文化自信

捕获.PNG

《年轮》盘扣系列

捕获.PNG

《瑞雪》盘扣挂饰


2022年,胡玲携带《年轮》《瑞雪》等盘艺作品,参展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主办的 “北京故事厅”和“非遗展示回廊”,以及北京文化周开幕式。她感到小众的非遗盘艺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认可,更加坚定了继续开拓创新的决心:“我会继续努力,培养365体育足彩,学员参与制作,普及推广,将老一辈的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如果盘扣这项技艺无法被年轻人知晓,那么就没有流通性、没有市场,会面临被淘汰的可能。”这是胡玲思考最多的问题。为此,她积极带领非遗传统团队走进学校、社区,开启“小传承人”课程,传授盘扣、刺绣、剪纸等非遗工艺课程。

“青少年的文化传承很重要,从小学到大,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后,还会产生文化自信。”胡玲总是想把课程制作得更具仪式感。“每次课程结束,我会给孩子们颁发‘小传承人证书’,孩子觉得不仅学到了知识、带走亲手制作的小成品,最后还能获得一份小证书。当小朋友的个人满足感提高后,对于知识的获取就更加主动了。” 

胡玲还费尽心思培训老师——外出作业时,每个课程需要根据不同地点、主题“因地制宜”,她要求老师们调研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保证让孩子在“此地此景此情”的情况下创作。他们的直观感受越强烈,对课程的知识点记忆也就越深刻。

每堂课中,胡玲也会安排任课老师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愿意走出来传授非遗技艺的老师很少,能坚持下来的老师更是屈指可数。大多数老师没有自己的工作室,也就很难一次性看到他们的大量优秀作品,但我珍惜每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 

胡玲每年都会带领团队积极参加北京“工艺美术杯”大赛。“这个奖能入围者很少,参加比赛的人员综合素质很高,大家都是相互学习。”

胡玲指着身后的白色表盘,“这个表就是2019年参加大赛的获奖作品《花样年华》。”她介绍,表盘中12、3、6、9这四个数字是胸针,其余的数字是红黄蓝三色耳钉,一个胸针搭配两个耳钉,兼具装饰性与功能性。“而4枚胸针的设计是采用传统图案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代表着四个季节,又与钟表结合,代表着时间的概念。”

而由三种大小不一的盘扣巧妙拼成的“吉”字,中间镶嵌红色珠子,下接长流苏,新中国风设计感盘艺流苏项链,作为胡玲代表作之一的《年轮》,曾获2019年“工艺美术杯”创新设计大赛银奖。事后,几位留学生还向她定制了《年轮》送给外国朋友,让中国非遗“盘扣”艺术品走出国门……

定制有“心”意,老盘扣讲出新故事

捕获.PNG

《蝶恋》苗银盘扣挂饰


一枚小小的盘扣看似简单,制作过程却很繁琐。单是前期面料准备就有五个步骤:挑选面料,对其预缩和熨烫整理;熬制浆,需要现熬现用;为面料上浆,要用刮浆刀一遍一遍地上,直到达到理想中的硬挺度;将面料进行45度斜裁,根据作品调整裁剪宽窄,多裁备用;烫条,把剪裁下来的条烫成扣条……

面料准备一切就绪后,胡玲开始画设计图,盘制造型,把前后收尾接头处理干净,再把各个连接点缝合,调整造型,最后填充合适配色的丝绸或珠子。“有时会融合刺绣来进行点缀。完成一件完整的盘扣定制作品,需要两周到三周左右。”

胡玲记得一份七夕节“有爱”的盘扣定制,是一个朋友要送给一对情侣的礼物。胡玲打算用名字做文章。女孩名字尾字为“珅”、男孩为“通”,胡玲不想呈现效果过于直接,决定用篆书体表达。两个字全程用一根线盘下来,绕出一个爱心分别藏于两个字中,最后两字收尾处相连盘出一个扣来。“这款盘扣定制很适合送给情侣、夫妻,寓意为‘永结同心’,世间独一无二。”

还有一份“难忘”主题的盘扣定制。胡玲的一位客户为爱人定制一份60岁大寿的礼物。“这位客户的爱人是一位二胡演奏家,我就将二胡的琴头、琴杆、琴桶与琴弦盘成‘六十’的样子,将爱好与生日结合,琴弦位置围出的圈上装点出‘云纹’,代表二胡演奏的悠扬之感。”

胡玲还考虑到装裱底纹,她选用凌霄花与山脉纹样,花语与山脉的结合寓意为“勇攀高峰”,60岁也可以是事业巅峰时期。胡玲说,“全程制作依旧是一根盘条下来,如同一碗长寿面,很有礼品属性。”

每个作品制作完毕后,胡玲都会随作品附上一篇设计说明,阐述设计思路与表达寓意。“文化性礼物,单凭一个图案,可能根本看不出是盘扣制作的,也感受不出是一根盘条盘下来的,给客人讲出创作背后的故事,是定制的最后一步,也给作品流传更远的可能。”

不久前,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胡玲用盘扣技艺制作了《百年红船》装饰画。

采访结束时,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胡玲热情地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为一名青年女性非遗传承人,要在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新征程上,既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技艺、彰显文化自信作出自己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