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守“粮心”,唯愿天下粮满仓

作者:文/风清
巾帼风采 2022-12-21 14:14:29

一人一粮仓,累计保管33000吨粮食无虫、无霉、无鼠、无雀,无一起储粮安全事故。蒲丽蓉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

从北京参加党的二十大归来的蒲丽蓉,心情依然很激动:“365体育足彩,: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令我特别振奋,感觉自己做的事很神圣。”她在日记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像守家一样守护天下粮仓!


蒲丽蓉?党的二十大代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铁佛粮油管理站麻石库点管理员,获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劳动模范

让百姓实现就近卖粮

蒲丽蓉出身农家,对粮食有种特殊情感。儿时“吃一顿饱饭”就是最大快乐。她七八岁就帮父母下田干活,深知“锄禾日当午”的不易,劳作的艰辛让她格外珍惜每一粒粮食。怀着对粮食的敬畏之心,中考时她报考了当地的一所粮食技校,毕业后当上了粮油保管员,从此与粮食结下不解之缘。

2013年,蒲丽蓉到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铁佛粮油管理站麻石粮库担任保管员。彼时麻石粮库已闲置多年,她的工作就是看看房子、干干杂活。看到偌大的仓房空空荡荡,房顶瓦片残破,墙壁蛛网密布,地上杂草丛生,蒲丽蓉很惋惜:“这么大的仓房难道就这样废弃了吗?”

麻石是粮食主产区,正宗的“粮窝子”,卖粮是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但麻石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农户要么把粮低价卖给粮贩子,要么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粮站,但往返又会产生费用。农民辛苦种的粮食卖不了几个钱,他们的生活怎么办?于是她极力向上级申请维修仓房,重新开仓收粮。有人说她傻:看着几间空房子,轻松又自在,也没多大责任,何苦要给自己找麻烦?但她回答说:“收粮保粮是粮食人的本分。”

在她的一再坚持下,上级终于筹款90万元维修了6间仓房。开仓前她四处下乡宣传:“麻石粮库修好了,可以重新收粮了!”一家农户听说后,把她拉到自家院子:“看,我家粮食放好久了,一直也没卖掉,联系了几个贩子,给的价格低,没舍得卖。”得知粮库收购价比粮贩子高,对方立马掏出手机,记下她的电话,高兴地说:“这下好了,以后可以就近卖粮了!”

粮库就在家门口,卖粮又方便又实惠,大家口口相传,沉寂的麻石粮库热闹起来。但收粮是个辛苦活,“一早就要准备收粮工具,晚上打扫卫生,清理地角粮,一天都挪不了窝。饿了泡碗方便面,渴了喝口自来水,困了坐着眯会儿……”可是她觉得再累也值,2015年麻石粮库恢复收粮,当年就收购稻谷2259吨,“这说明老百姓需要我们。”

不能让一粒粮食受损

然而收粮只是工作的第一步,后续关键是保粮。麻石粮库就她一个人,独立管理这么多粮食不容易,天天忙得不得闲。换上工作服,爬上5米高的梯子,钻进硕大的粮仓,抹屋梁、拣杂质、清蜘网、扫墙面……她每天标准的工作流程繁杂琐碎,“上午一身汗,下午一身灰”,但她乐在其中,“干不烦,干不厌”。

在她心里,粮食就像不会说话的婴儿,哪不舒服都会有反应,“你要去掀、去查、去看、去闻、去尝、去测……”一旦发现有发热、潮湿、虫害等异常现象,立马要采取措施,开窗通风、挖沟扒塘、松动粮面、降温除湿等,“总之,粮食非常珍贵,不能让一粒粮食受损。”

2016年7月的一天深夜,已经入睡的蒲丽蓉被巨大的雷声惊醒,随后便听见屋顶、窗台被雨点砸得噼啪作响。“这么大的雨,仓房会不会漏?墙壁会不会渗水?”她躺不住了,披衣下床,带着薄膜、麻袋、水盆等工具,扛着5米高的木梯,挨个检查仓房,查到最后一个仓,发现仓壁有几处渗漏,随即用薄膜盖住粮面,一有积水就清理……就这样守了一夜,“也不觉得累,反倒很欣慰,感觉就像妈妈守护孩子安然入睡一样。”

蒲丽蓉把粮食当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受委屈。2016年8月,巡查时她发现1-1号仓左后墙有雨水渗漏,一部分稻谷已经浸湿。她心急如焚,立刻挥铲掀开粮面,情急之下又用双手刨,边刨边将浸湿的稻谷装进粮袋,直至3.8米高的粮仓见底,一共装了68袋。手指扎了刺,手掌也磨破了,疼得火烧火燎,可她顾不上处理,接着又把一袋袋稻谷扛到晒场去晾。蒲丽蓉身体单薄,稻谷沉,扛起来吃力,还要从5米高的木梯上爬下来。木梯打着颤,她一手紧抓着肩上的口袋,一手紧扶着颤动的木梯,一步步往下退。累了,喘口气,歇会儿,再继续……就这样干了五六个小时,才把浸湿的稻谷全都扛到了晒场。待稻谷晒干,又一铲铲装回袋里,扛回仓房,爬上木梯,重整粮面。

长期一个人顶着干,她病了,到医院检查,发现血小板已低至危险值。医生叮嘱她:“多休息,少劳累。”可她从医院回来啥都没说,反而更注重粮情分析,每个仓的最高、最低、平均粮温等记得一清二楚。事后她说,这么做是怕自己哪天真的离开岗位,不能再守护这些粮食了,这些数据就是接任者最重要的管理资料,可以保证粮食不受损坏。

蒲丽蓉与粮食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人们亲切地称她为通江“最美守粮人”。


蒲丽蓉把一袋袋稻谷扛到晒场去晾,像守护孩子一样守护粮食

有粮可守是一种幸福

“手摸无灰,口吹无尘,粮面平如镜,粮道直如尺”是现代化粮库管理标准。令人惊讶的是,麻石粮库除了几台风机,并无其他高端设备,居然也做到了无灰无尘如镜如尺。秘诀是啥?“没有别的,只有干!”

麻石仓房的一角,放着蒲丽蓉的“十八般兵器”,扫把、刮板、靶子、梯子……每件“兵器”都是自制,且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刚到麻石库点时,她发现四周野草丛生,杂乱荒凉。想到粮站少不了扫把,她就开荒平地,在空地上种上一种叫“铁扫把”的植物,自己扎扫把,一来节约资金,二来美化环境。这些年,粮库就没买过扫把,一直都是“自给自足”。

刮板是用来刮粮的,刮过的粮面要“平如镜”。如何达到这个标准呢?蒲丽蓉想了很多办法,后来看到乡间泥瓦匠用的刮方,心里一动。她请木匠师傅对刮方进行改良,做成木制刮板,“好用,就是有点重。”接着又一次次改进,直到刮板“既能刮平,又能推薄,用起来还不费劲”。

耙子的制作她也动了心思。粮仓里要铺设走道板,方便在仓里行走。走道板与仓墙相距50厘米,如何把握这个距离?每次都量太费事,“干脆就把耙子做成50厘米,这样一耙子搂过去就是标准尺寸,干出来的活既规范,也更有效率。”

最独特的是仓里的木梯,那是她亲自选的木料。5米高的粮仓需要配5.5米的梯子,普通木料重,梯子长,她扛不动,于是她专门找来质地轻的沙木材料,做成的梯子轻巧耐用,一扛就走。库点就她一个人,没人帮她扶梯子,她就在每个仓门口挖两个凹坑,专门固定梯脚,这样背粮上下梯时会更稳当。

就是靠着这些自制的“土兵器”,麻石粮库实现了现代化粮库管理。近几年粮库加大了设备投入力度,引进了电脑测温系统,“以前都是带着手动电子测温器测温,一圈下来要大半天,有了电脑测温系统,鼠标一动就能看到各仓温度变化。”尽管如此,“土兵器”也没“退居二线”,“我们不是低温库,装备也相对简单,出现问题时,这些工具还派得上用场。”

一人一粮仓,累且不说,难道就不寂寞吗?记者的提问似乎让蒲丽蓉很惊讶:“我不觉得累,也不觉得寂寞,我喜欢粮食的味道,听惯了粮食的‘沙沙’声,它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的伴儿,我甚至能听到它们在说话。”说起粮食,她很满足,有一种特别的情愫:“现在是好时代,有粮可守。这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

在前往北京参加党的二十大盛会的飞机上,蒲丽蓉透过舷窗俯瞰大地,“天府粮仓”成都平原郁郁苍苍,似乎有万亩稻田在展开笑颜。喜欢写日记的她拿出日记本,工整地记下了那一刻的感受:惟愿天下粮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