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制乡村好“丰”光

巾帼风采 2024-06-20 11:42:34

在山西忻州的田野上,姚艳梅播种梦想,以她的热情和智慧,编织了一段乡村振兴的传奇。

首都国际机场,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的巨幅海报中,不是万众瞩目的明星,也不是功成名就的富豪,而是一个平凡的农家女。

姚艳梅静禾创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背靠金灿灿的玉米垛,一袭红衣,将她的微笑衬得格外明媚。她就是33岁的“返乡创业新农人”姚艳梅。

田野“纸墨” 定制专属农民的浪漫

在土地上书写丰收的喜悦

初夏时节,一张张漂亮的“剪纸稻田画”在山西忻州的乡村田野间铺展开来。这些以田为“纸”、秧苗为“墨”的“稻田画”,表达着劳动人民与党同心同德,不负乡村振兴使命,畅享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生活的愿景。

绘画者是一群农村的“艺术家”,她们如同神笔马良般把简洁清新的图腾描画在天地之间,而把她们变成“艺术家”的是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姚艳梅。
从小生长在忻州农村的姚艳梅,眼里看到的是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勤勤恳恳,口中吃的是一方热土滋养出的玉米高粱,她对土地的亲近与生俱来。填报大学志愿时,她选择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
大学期间,姚艳梅跟随老师见识了更大的世界——采摘、农家乐、农产品加工……传统“农业”早已拓展出新的边界,务农不再意味着“汗滴禾下土”,乡村也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
“要是我家也能变成这样该多好啊!”姚艳梅迫切地希望学以致用,改变家人的生活。大四那年,她和一群同样雄心勃勃的同学携手创业,专注于有机农产品种植和创意农场科普教育。年轻,不缺勇气,但缺乏经验。
由于对市场判断不足,加上种植的有机葡萄和有机蔬菜产量低、品相差、成本高,不到一年,伙伴们纷纷另谋高就,姚艳梅首次创业失败了。
之后,她在沈阳的一家农业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从电商运营到农产品开发种植,踏踏实实全流程了解了农产品运营等相关内容。
28岁那年,“不安分”的姚艳梅决定返乡创业,“这是我给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再难我也要闯一闯。”一辈子务农的父母当然不支持,又苦又累又挣不到钱,他们深有体会。
姚艳梅理解父母的担忧,可作为家中长女,她习惯了担当,她四处走访调研,发现家乡静乐县虽然是传统的农业县,但土地面积小而零散,传统种植的效益并不高。
本乡本土的非遗剪纸艺术成为她的灵感之源,行动力超强的姚艳梅很快设计出了独特的“剪纸稻田画”。她说服父母,贷款 10 万元成立了静乐县静禾创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起初姚艳梅只租了60亩地,别看面积不大,却足够令她焦头烂额的。无论春夏秋冬,她每天早上6点准时到农田里“报到”,忙到晚上8点才能回家。
不用打卡机,农时是最严格的“监工”。可这还不是最苦的,姚艳梅坦言,最难熬的是孤军奋战。她曾因水电不便、工具短缺、育苗大棚环境差连人都雇不到,“创意农业是啥?村民们没人懂,他们对我不信任也不服气。”
无奈之下,她请妈妈出面挨家挨户说服左邻右舍婶子大娘。乡亲们个个都是干农活儿的“好把式”,姚艳梅细心看、用心学,做起了“拿得了笔也扛得起锄”的新农人。
当漂亮的“剪纸稻田画”和“杂粮迷宫”亮相时,姚艳梅给自己立下“军令状”:过年前一定给大家把所有工资结完!君子重诺,那一年,不少摄影团队、采访团队慕名而来,农田接待游客5000余人,姚艳梅不但按期结清了工资,还带动20多户贫困户脱贫,人均增收3000元。
“转年我再需要人手时,村里的大喇叭一广播,乡亲们就主动找上门了。”姚艳梅成就感满满。

模式创新 广袤乡村大有可为

丰收时节,涌动着喜悦与希望

因着“把地种出了美感”,姚艳梅备受关注。忻州市妇联、共青团、工会等单位纷纷给予支持,还获得央视《镜头中的脱贫故事》节目组的邀请,这位“90后返乡小农女”成了家乡忻州的“推介人”。

为帮扶优秀乡村女性创业者快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快手联合发起“她力量·乡村振兴帮扶计划”,精准有效地提高女性参与乡村振兴的专业能力,推动女性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创新发展。这让姚艳梅有机会站上更大的舞台,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除了将传统农业和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姚艳梅还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她将种植基地扩大到300亩,利用糯玉米和菜豆角套种,改良土壤、提高土地利用率;她紧跟时代发展,开展直播带货,首战告捷,效果令人欣喜;她还带领乡亲们响应县里倡导的“庭院经济”模式,建民宿、开饭馆、种果树、发展农耕研学,还建起了农产品深加工工厂。

在姚艳梅的推动下,静乐当地古老的老黑酱、胡麻油、手工酿酒、酿醋技艺得到恢复和传承,成了热销的旅游伴手礼。
当年不起眼的小姑娘俨然成了村子的“领头雁”,大娘们碰到她,总会热情地招呼:“燕子,有活儿记得叫上我!”
姚艳梅还牵头成立了静乐县青年创业互助协会,希望把当地的创业青年“串成一条线”。她觉得,“现在村里还是老年人比较多,他们虽然擅长农活,但却很难接受新事物。”而发展电商、民宿,探索新的发展思路,还要靠青年。
“现在的年轻人能愿意回到家乡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外面的世界诱惑太多,而农业又注定不是个来钱很快的行业。”但姚艳梅用自己的故事,印证了人生可以拥有无数选择。
她说:“愿我能成为同龄人看得见的希望,让他们觉得家乡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她盼望着乡亲们能给在外打工的孩子打个电话,告诉他们,回家乡一样能做事情,做成事情。当古老的土地遇到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定能成就一段“双向奔赴”的新篇章。
32岁,姚艳梅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她用自己酿造并定制包装的美酒作为喜酒,在自己的民宿里,办了一场热闹又喜庆的传统中式婚礼。
在姚艳梅眼中,家庭和事业并不矛盾,家人是后盾,也是努力的原动力,一家人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谈到下一步打算,姚艳梅笑着说:
“打算抓紧生个娃,对人生的新阶段,我充满期待。”爱满则溢,此时的她就像一个能量巨大的小宇宙,充盈、丰满,拥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