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居台胞”驻村书记的故乡情

巾帼风采 2024-08-13 15:55:58

党的二十大代表、驻村第一书记……出生于祖国大陆的台胞蔡光洁把浓浓 的桑梓情化为促进两岸交流与融合的动力,为两岸同胞搭起一座连心桥。

采访蔡光洁时,她正在筹备台商台 企考察团考察四平市的相关事宜。前不 久刚挂职四平市铁西区区委副书记的 她,在新岗位上仍时刻不忘促进两岸交 流,“我希望尽己所能,让越来越多的 台胞走进东北、走进祖国的城市乡村, 让大家同心同行,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image.png

蔡光洁(后排右二)带领孩子们走进电台录制节目

从“黄毛丫头”到“蔡书记”

蔡光洁的奶奶是台湾省台中市人, 1948 年,蔡奶奶投奔亲戚,来到吉林 求学,后因两岸隔离,便在长春成家定 居,蔡光洁的父亲和蔡光洁因此有了 “定居台胞”的特殊身份。采访时,蔡 光洁笑道,“我的籍贯是祖国台湾,户 籍地是长春,我还有第三个故乡,那 就是马家岗村。” 马家岗村隶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中朝边境上,与朝鲜 惠山市隔着鸭绿江相望。2019 年,长 白县率先退出贫困序列,其中就有蔡 光洁的一份功劳。 2015 年 12 月,吉林省台联接到 承担长白县宝泉山镇马家岗村的精准 扶贫任务。蔡光洁没和家里商量,第 一时间就报了名,“我是党员,又年轻, 就该去祖国最基层最偏远的地方历练 一番”。 虽然已经在地图上见识过马家岗 村的偏僻,但让蔡光洁没想到的是,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个“下马威” 竟然是“行路难”。 马家岗村四面环山,海拔近千米, 每年无霜期仅有 110 天。“那会儿长春 到长白县还没通火车,我坐了整整一天 长途大巴到了镇上。第二天一早,再从 镇上赶往村里。出了镇子,车就一直爬 坡,时不时地左拐右转。当时正值寒冬, 沿途一派白雪皑皑美景,但路面厚厚 的冰层,让我紧张发毛、手心攥出了汗。” 进村第二天,蔡光洁就开始入户走 访。不少村民窃窃私语,这位城里来的 “黄毛丫头”能否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既然叫我‘黄毛丫头’,那我就要 发挥‘黄毛丫头’干工作的优势。”走 访时,蔡光洁主动拉住村民们的手聊 天,在一声声“大妈、大姐”热络称呼中, 她慢慢成了“村里人”。 经过调研,蔡光洁发现,马家岗 村人口稀少,老龄化严重,水资源短缺, 全村用的都是旱厕,也不能洗澡。破败 的房屋、泥泞的村路、落后的医疗条件、 贫困的经济状况,村民们都觉得生活 没有盼头。扶贫先扶志。蔡光洁从策划推出 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入手,找到了驻 村工作的突破口。她带领驻村工作队 组织开展了党建扶贫知识竞赛、新春 联欢会、元宵喜乐会、义诊送健康等 文化健康活动,还举办养殖技术培训、 电商培训等,在积极宣传党的富民惠 民政策的同时,激发起父老乡亲坚决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斗志。 2018 年,村里想进一步发展壮 大村集体经济,最终把目光放在了劳 动力要求不高、采收季节在农闲时的 沙棘种植项目上。经过多方联系努力, 沙棘苗木有了着落,可村集体的苗木 怎么种植又是一个难题。蔡光洁把全 村父老乡亲召集起来开会,当提出希 望由全体村民义务种植村集体六亩地 的沙棘苗时,会场炸开了锅,有在一 旁看笑话的,有说风凉话的,第一次 开会不欢而散。会后,身心疲惫的蔡 光洁哭了,生气、委屈和不甘涌上心头。 蔡光洁没有被挫折吓退,她擦干 眼泪,继续带着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 做思想动员工作。有的村民说:“蔡书 记,我们知道你不容易,你这么做也 是为了村里好,但我们就是想不明白, 为啥干活不给钱。”“因为马家岗村是 咱们的家啊,家好,人才能好。”每家 每户走访一遍后,蔡光洁又开了一次 全体村民大会,这次出奇顺利。就这样, 驻村工作队和全体村民共同出力,完 成了六亩地沙棘苗木的义务种植。 一年后,要为沙棘补苗并开展村 容绿化美化,当蔡光洁再次召集乡亲 们开会分配任务时,很多村民主动说, “就和去年一样,各家各户都出人,一天也就干完了。”看到村民们的变化, 她满是欣慰和感动。 五载寒来暑往,生态鸡养殖、沙 棘苗木种植、光伏发电站、“爱心超市”、 饮用水安全保障……随着一个个精准 扶贫项目落地和一项项惠民政策实施, 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笑容也多了,“我 们的蔡书记”成了村民最爱提起的那 个人。

长大也要像蔡姑姑那样 

马家岗村虽然人口不多,但孩子数 量不少。农忙时节,家长们基本无暇 照看孩子的功课和午饭,蔡光洁带领 驻村工作队开设了周末小课堂和暖心 食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 帮村民托管孩子。一开始,孩子们觉 得这位会讲中外文学名著的阿姨是老 师,随着朝夕相处,孩子们亲热地称 呼她“姑姑”。一个想带孩子们走出大 山看世界的想法在蔡光洁心中萌生了。 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帮助下,蔡 光洁和驻村工作队带着村里 10 个孩子 走出了大山。当车辆驶上长春人民大 街,蔡光洁刚想提醒孩子们看看长春 的这条主干道时,一回头却看到所有 的孩子都把脸贴在窗户上,目不转睛 盯着外面闪烁的霓虹灯。那一刻,蔡 光洁的眼睛湿润了,由衷庆幸自己做 出的这个决定。 李杵针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他的 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改嫁,爷爷也 因病去世,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和弟 弟。了解到李杵针的家庭情况后,蔡 光洁向他和家人表态,“办法总比困难 多。你放心,你家的事,我们一定帮!” 蔡光洁立即联系相关部门,为李 杵针家办了低保,并争取省台联领导 的支持,开展“爱心助学子”捐款活动。 当第一笔捐款送到李杵针奶奶手里时, 老人紧紧拉住蔡光洁的手哭了出来。 2017 年,当李杵针去县高中报到时, 送他上学的正是蔡光洁。她拉着班主 任的手一再叮咛,班主任好奇地问,“你 是孩子的什么人呢?”蔡光洁脱口而出: “我是孩子的姑姑!”如今,李杵针已 经上了大学,一家人的生活也越过越 好,越过越有盼头。 2019 年暑假,蔡光洁和驻村工作 队又办了第二期研学营,带着孩子们 走进吉林乡村广播电台,参与录制《少 儿风采秀》节目。当主持人问“村娃” 朱玘轩,长大了想做什么时,孩子害 羞地笑了,坚定地说:“我想和姑姑一 样,长大了也当第一书记,去帮助更 多的人。” 

祖国发展台胞不会缺席

因工作关系,蔡光洁的微信朋友圈 有很多台湾朋友,通过经常交流,彼此 的感情不断加深。蔡光洁结婚时,台 湾朋友特意在日月潭、阿里山等地录制 视频发来祝福。驻村之后,蔡光洁经 常在朋友圈分享驻村生活,为台湾同胞 深入了解祖国大陆打开一扇窗。 “台湾同胞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在祖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应该缺席 也不会缺席。”这句话时常挂在蔡光洁 的嘴边。脱贫攻坚期间,马家岗村翻天 覆地的变化背后是两岸同胞共同奋斗 的身影。村里孩子们的书包和保温杯 是台胞捐赠的,文化活动室里的电视机 是台胞支持的,村里的沙棘种植项目能 够成功落地更与台胞的帮助密不可分。 去年 8 月,台湾辜金良文化基金 会和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传播学院主办 的第二届“两岸春天报道文艺营”来 到吉林,几十位台湾籍学者、高校教师、 学生到马家岗村开展田野调查,了解 乡村振兴之路。来大陆求学一年多的 00 后台胞黄茗敏第一次走进大陆农村, 她想探究什么是“乡村振兴”。黄茗敏 说,在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资讯了解 有限,偶尔听过“乡村振兴”四个字, 对其内涵了解甚少。她关心的是,在远 离城市的乡村,村民如何解决饮水问 题,就医条件怎样,孩子们去哪儿上学。 蔡光洁逐一为青年台胞进行讲解,很 多台胞在离村时表示,他们将与大陆 同胞一起,共同拥抱“大时代”,发挥 台湾精致农业、青年乡建、乡创等优势, 积极投身祖国大陆的乡村振兴,开辟人 生一片新天地。 带队参访台湾时,蔡光洁印象最深 的是她闻到了熟悉的牛轧糖味道,那 是奶奶一直做的家乡美食。这同根同 源的味道,带着两岸永远割不断的血 脉亲情和回归乡愁,让她感觉自己仿 佛从未离开过台湾,也从未离开过大 陆,因为两岸本就同文同种、根脉相系、 血肉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