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踏绿而行,上一堂自然教育课

健康生活 2024-05-28 11:57:40

夏意正浓,丛林探秘、观鸟赏景、与小动物亲密接触……带孩子去上一堂自然教育课吧。

探寻丛林奥秘

今日“小小探索家”是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接班人

清明小长假,我和儿子参加了钱江源国家公园两天一夜的亲子研学活动。钱江源国家公园位于浙江省开化县,保存有全球最好的中亚热带低海拔原生常绿阔叶林,曾获选全国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

开营仪式上,助教老师用一场生动的演讲揭开了国家公园的神秘面纱。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互动,“世界上真的有摇钱树吗?”“森林里的消防员是谁?”“红外相机里记录的传奇世界是什么样的?”研学第一课,孩子们不仅学到很多科学知识,也被这环环相扣的“剧透”激发了更强烈的探索欲望。随后,在了解了此次研学规则后,孩子们纷纷给自己取了各种脑洞大开的自然名,儿子给自己取名“大柚子”,令我忍俊不禁。

傍晚,我们戴上头灯,走进夜色中的国家公园进行夜间自然观察。灌丛中热闹歌唱的“纺织娘”,路边头顶树叶上正在大快朵颐的天蛾幼虫,乘着夜色在路边穿行的竹节虫,正在捕食比自己体形大很多的夜蛾的络新妇、靠着趾尖大吸盘趴在路边崖壁上休息的华南湍蛙……孩子们被灯光下的世界深深吸引。
第二天清晨,吃过早餐,我们整队出发,深入古田山植物样地。沿途,见到了之前只在书本上见过的植物,南方红豆杉、青钱柳、枳椇、厚朴、杜仲,还有开化人夏日必备的黄金茶的原形——柳叶腊梅。
到达60米高的森林塔吊脚下,儿子努力仰头,想象科学家如何借助这些工具深入高大的原始森林,在林冠层间自由移动和探索。在自然教育师引导下,孩子们分组布设5米乘5米的植物调查样方,仔细记录其中每一棵树木的名称、分类、胸径和生长状况,儿子还首次尝试了红外相机和鸟鸣收集器的布设及使用。
下午,我们到科普馆参访,这个国内首家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特色的主题性展馆复原了原始森林的多处场景,豹猫准备捕食树上的鸟雀、大野猪带着小野猪觅食、石头旁留下的蛇蜕……似乎在述说钱江源物种繁衍、竞争和嬉戏的故事。孩子们边观察边记录,“快看,熊出没!”“白鹇、亚洲黑熊、白颈长尾雉……老师,我已经找到10种动物了!”孩子们的声音不时响起,充满了探秘自然的成就感。

孩子们全神贯注地绘制自然笔记

闭营仪式上,孩子们用文字、画笔分享了研学之旅的感受,还绘制了自然笔记。儿子和伙伴们一起约定,以后要继续探索自然公园。期待未来的某一天,这些孩子会真的成为自然科学家,加入到国家公园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列中。

夜访动物园

一副完整的蛇蜕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广州动物园里的游人渐渐散去,我们却开启了夜访动物王国之旅,在遵循尽量减少对动物影响的原则下,通过手电近距离观察生物夜间习性,获得一种特殊的自然体验。
跟随园内科普老师,我们这场奇妙旅程从草食动物园区展开。整个园区最引人注目的是长颈鹿,它身姿高挑,哪怕在暗夜中也极为醒目。我们举着手电小心翼翼扫过,看到长颈鹿有的在缓缓踱步,有的在低头吃草,有的俯卧在地上睡觉,有的却靠着树安安静静站着……长颈鹿在发呆吗?孩子们提出疑问,科普老师解释说,站着不动的长颈鹿其实也在睡觉,长颈鹿通常有两种睡姿,在安全环境中它们一般选择躺睡,在野外环境中则大多站着假寐,这样有助于时刻保持警觉,及时躲避危险。
继续深入探访,我们依次造访了刺猬、小浣熊、蝙蝠这三种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它们昼伏夜出,白天穴居休息,夜晚出来觅食。科普老师说,夜行性动物通常具备良好的感官,警觉性极高,尤其是蝙蝠,听觉异常发达,在昏暗环境中也能依靠回声定位能力精准无误地捕捉食物,甚至可以发出低频信号与同类“交谈”。

夜行动物小浣熊静静地观察这些“小小探索家”

一路走过,偶遇攀附在高处的壁虎,目光如炬的小青蛇,蜥蜴悄无声息地换上伪装寻找猎物,青蛙和蟾蜍打破宁静,“呱呱”叫着谱写夜的交响曲……我们还有幸目睹了一只球蟒,深褐色的蟒身在灯光下呈现出精致的纹理,它优雅灵活地扭动,眼睛闪烁着深邃的光,时刻洞察周遭的一切。老师说球蟒是濒危物种,目前数量正在逐年递减。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任何一种生物的消失都将影响食物链的完整性,保护濒危物种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大自然是一本五彩斑斓的教科书,也是最有趣的老师。这次夜观动物园的奇妙之旅,对女儿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不仅在游玩中学到了知识,更在近距离体验中贴近自然,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心灵感受,生命原来如此美妙,值得敬畏。

走进“候鸟食堂”

在我的家乡江西,有一片美丽的湿地——鄱阳湖。它不仅是众多水生生物的家园,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白鹤、白鹭、夜鹭、池鹭等珍稀鸟类在星罗棋布的生态岛上徜徉飞翔,长江流域特有的动物江豚在水中鱼跃穿梭,构成了一幅生动和谐的自然生态画卷。

前不久,我和女儿成功报名了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的公众观鸟体验行活动。在余干保护站,展示了鄱阳湖特有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保护站的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科普课程,让孩子们了解东方白鹳、黑鹳、白琵鹭等珍稀鸟类的特性,以及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当讲到白鱀豚因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功能性灭绝时,女儿稚嫩的小脸上满是遗憾和惋惜。
接下来就是实地观鸟,我们来到被誉为“中华白鹤之乡”的上饶余干白鹤洲观鸟点。据介绍,当地特地预留了1000多亩藕塘和稻田供候鸟们觅食,这里也成了“候鸟食堂”。
我们站在湖畔,仰望天空,时不时就会有一群候鸟从眼前飞过,它们乘风翱翔的身姿在湛蓝的天空绘出一幅流动的画卷,每一次翅膀的挥动,就像是对生命的歌唱。听工作人员说,夜鹭是一种很聪明的鸟类,会用鱼饵钓鱼。捕鱼时,它们会先把野果扔在水里,然后在岸上等候,一旦发现猎物就迅速冲入水中,饱餐一顿。女儿目不转睛地盯着湖面,想拍下夜鹭钓鱼的场景。
此次旅程的另一个亮点,是在离白鹤洲不远的江豚湾,我们有幸观赏到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江豚。目前,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为1249头,比大熊猫的数量还要少,可谓鄱阳湖生态系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头部钝圆,嘴巴为半圆形,看起来总是笑眯眯的,仿佛在向人们传递着喜悦和祥和。每隔几分钟,江豚就欢快地跃出水面,继而又潜入水底,留下一缕缕涟漪,好似在和我们玩捉迷藏。
在回家的地铁上,显示屏上正在播放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女儿兴奋地对我说:“妈妈,下个月我们还来这里,观察鹭鸟宝宝们出壳和在空中盘旋练飞的景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