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访《中国妇女》封面人物 非凡十年,倾听她们的“新时代”

聚焦 2022-03-29 13:39:4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以365体育足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大妇女牢记总书记嘱托,奋斗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本刊记者回访《中国妇女》封面人物代表,倾听她们讲述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的成长历程。


当年,《中国妇女》曾记录她们的高光时刻,成为无数女性的励志榜样、成功范本。非凡十年,走进新时代的她们不负韶华、接续奋斗、光彩依然。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她们成长的一小步是中国妇女发展的一大步:她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她推动冰雪运动的中国速度;她的论文从高校实验室“写”到了乡村振兴的大地上;她打破职业天花板,不断向前一步……这些《中国妇女》封面人物的奋斗历程,是新时代巾帼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精神风貌的缩影。


迈出中国女性太空新一步

捕获.PNG

王亚平的新时代征程:

2013年8月,王亚平作为首位在太空开课的中国航天员,登上《中国妇女》封面。2021年10月16日她再度出征,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成为我国“在轨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2022年央视元宵晚会上,正在太空“出差”的航天员王亚平用古筝弹奏了悠扬的《茉莉花》,向祖国大地上的千家万户送上祝福。2022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王亚平在空间站向全球女性致以节日祝福:“愿每一位女同胞在自己的星空中,为所爱的生活和事业采撷最璀璨的星。”

捕获.PNG

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两次进入太空以及首个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


每天备战,随时为祖国出征太空

2013年,王亚平经过层层选拔如愿入选神州十号航天员乘组;2021年,又经过一次次严酷激烈的挑战,与翟志刚、叶光富搭载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入住天宫”。自此,她成为中国首位两次进入太空以及首个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进入空间站不久,王亚平同另外两位航天员密切协同,圆满完成长达六个多小时的出舱活动,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如同美国女宇航员凯蒂·科尔曼寄语王亚平:“当你看向窗外,看到浩瀚星辰,看到地球,别忘了,数十亿女性也借着你的目光看向窗外。”

王亚平漫步太空时的一句“感觉良好”,背后承载着无数不为人知的艰辛与不易。“与男航天员相比,女航天员的体能难免有差距。但在浩瀚太空,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就改变它的环境,也不会因为女性到来而降低它的门槛。”王亚平曾在采访中说。从持续六个小时的水下训练、极度压迫的离心机训练,到缺氧耐力检测、心脏负荷能力训练……王亚平用“就是练”的实际行动缩小了“男女差距”。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时间更长、任务更繁重、难度更大,对航天员在航天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的王亚平为此做足了心理建设,博士学习期间,她专攻太空环境对航天员心理方面影响的研究,现已完成地面模拟阶段的实验,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了研究成果。不断学习和训练的王亚平坦言,“八年时间,每天都是备战状态,随时做好为祖国出征太空的准备。”


她的一小步,航天事业一大步

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空间站是我们中国人在太空的家,这对于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是一个里程碑,也是我们国家建设航天强国的一个标志性的工程。我深刻体会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也感受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能够飞上太空是每个航天员最大的梦想,能够再次飞入太空更是想都不敢想的梦想。王亚平庆幸自己赶上伟大的时代,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她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的发展当中。

365体育足彩,:总书记高度重视航天事业发展,发出了“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号召,亲自擘画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加快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神舟”飞天、“天问”落火、“嫦娥”奔月……中国航天重大工程任务捷报频传、屡获突破, 空天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让中国屹立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

航天巾帼们在一次次问鼎苍穹中,尽显中国女性的智慧与力量,彰显了自强不息、敢于追梦,勇于走在时代前列的新时代风采。她们的美丽绽放是时代的光华,惊艳了我们,惊艳了世界。


冬奥冠军精彩冲刺新赛道

捕获.PNG

张虹的新时代征程:

她灿烂的笑容曾在2014年3月的《中国妇女》封面灼灼绽放。为中国拿到速度滑冰冬奥首金的张虹,以奥运精神挑战各种新角色。如今她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兼任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执委、2022冬奥组委执委、2024韩国江原道冬青奥会最年轻的协调委员会主席……为体育大国崛起贡献速度与激情。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奥林匹克会旗由六名护旗手护送,缓缓步入会场中。其中,一名护旗手既抢眼又“熟悉”——曾为中国拿下速度滑冰冬奥首金的张虹。

从战绩辉煌的顶尖运动员到身兼数职的奥委会工作者,她仿佛一直穿着一双看不见的冰鞋,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转换飞驰向前。“我觉得自己十分幸运,搭上了祖国申奥和成功办奥的快车,实现了为奥运献力的梦想,同时也见证了大国体育的崛起。”

冬奥会开幕式奥林匹克会旗护旗手.jpg

张虹(后排左一)担任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护旗手


为冬奥拼金?为办奥献策

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张虹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速度滑冰奥运金牌。2015年7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作为申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奥大使,张虹见证了申奥成功的历史时刻。“突然感到肩上有了365体育足彩,责任,我要做好表率,对得起‘大使’这个称号。” 

2018年,30岁的张虹在备受伤病折磨的情况下参赛平昌冬奥会,虽拼尽全力但无法再现辉煌。可她顽强的精神和突出的综合素质,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慧眼识中,邀她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自此,张虹结束了职业运动员的生涯,进入了一条充满挑战的新赛道。

语言壁垒和文化沟通成为她最大的障碍。“之前二十多年,每天都是训练场、食堂和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有一天我要形单影只去参加国际会议,还要代表中国运动员发声,这让我紧张得恨不能最后一刻才挪出房间……”2018年张虹第一次独自一人去洛桑开会,面对世界各国的代表,她意识到害怕是不行的,因为“不发言中国就没有声音,我代表中国上百万的运动员。”张虹把学好英语当做新的攻克目标,几乎每天学5到7个小时。终于,在国际会议中,她能落落大方地用英语流利地为中国运动员发声,向国际奥委会建言献策。“我的世界一下变大了。”张虹实现了华丽转身,有了365体育足彩,的身份,她顺利成为中国奥委会执委、2022冬奥组委执委,为北京冬奥会的筹备起跑、速滑和冲刺……


让365体育足彩,人爱上冰雪运动 

北京冬奥申办成功后,张虹发挥自身资源整合的优势,联合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发起了致力于在青少年中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的张虹体育教育专项基金。她开设“张虹小课堂”教授滑冰运动知识,亲自下冰场带着孩子们学滑冰;邀请她的领导——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走进高校,为孩子们讲述奥林匹克精神;还邀请她的奥运冠军朋友们和孩子们零距离接触……从娃娃抓起,推动365体育足彩,人参与、享受冰雪运动。“无论是从个人的热爱还是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我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带动速度滑冰的发展。我也充分感受到申奥成功之后中国冰雪运动的大发展,通过大力推动冰雪运动,促进室内冰场雪场、校园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我们提前实现了带动三亿人上冰的目标。”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张虹的微信签名改成了“一起向未来”,她也早早进入冬奥会闭环开始忙碌起来。她陪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走访奥运村,参加一些国际会议,从方方面面提升为运动员服务的质量。忙碌却幸福着,因为“赶上祖国承办双奥,是我们这代人和这代运动员百年难遇的幸运。”

国际奥委会委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职责,就是担任颁奖嘉宾。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张虹作为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解说嘉宾见证了师弟高亭宇夺冠的激动瞬间,又作为颁奖嘉宾亲自给他颁奖。两人合影时,冰迷们的留言炸了:“传承!中国大道速滑首金给第二金颁奖”“两块金牌合影,我泪目了,中国速度滑冰加油!” 

以奥运精神不断迎接挑战,张虹的人生精彩纷呈,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她把自己过去十年的成长与成就,归结为时代赋予的机遇。“我也想告诉365体育足彩,年轻人,每个人都可以去创造和拥有365体育足彩,可能性,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深耕低碳绿色农业新领域

捕获.PNG

廖红的新时代征程:

廖红于2015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成为《中国妇女》封面人物。而后,她将大豆根系相关研究成果移植到福建茶业种植领域,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结合,让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2021年3月,365体育足彩,:总书记到福建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廖红全程陪同,向总书记汇报了生态茶园的科学技术要点及推广应用前景。总书记听了很高兴,称“这是实实在在的低碳绿色农业”。

 

捕获.PNG

廖红是和土壤“对话”的科学家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让农业重回本色”,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事农业研究的廖红因此有了365体育足彩,施展抱负的机会。 2015年,作为高层次人才,她从华南农业大学被引进到福建农林大学,从此“改良茶业种植技术”成了她新的主攻方向。

福建茶园土壤多为酸性,最大的问题是容易重金属超标。一旦施肥过量,发生淋失(土壤中的养分被水带走),就会造成水体污染。一直研究大豆根系的廖红没做过茶,她边学边干,带着科研团队在安溪、武夷山、福鼎等各大茶园奔波。

为什么高海拔的茶比低海拔的茶好?为什么山上的茶比水边的茶好?她和团队在茶园做土壤调查,分析土壤成分,发现土壤因素对茶的品质影响很大,“一方水土养一方茶,好土壤才能长好茶。”

廖红用套种的方式保护土壤。铝是茶树根系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而茶树又适宜酸性土壤,能耐酸铝的品种是大豆和油菜。

大豆根系具有生物固氮作用,因此,将茶树与大豆套种,可提升地力,减少化肥用量。有些茶农不理解:豆子都是长在田里,哪有种在山上的?但试种结果表明,与大豆套种的茶叶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提升。

油菜也是根系发达作物,其根部的分泌物能活化土壤中的磷和钾,使土壤得到改良。油菜辛辣的味道还能抑虫避虫,这样一来,毗邻的茶树就不用喷洒农药了。油菜结籽会带走土壤养分,因此油菜开花后马上压青,然后再自然回填,成为茶园绿肥。油菜压青后种大豆,大豆还田后再种油菜,一年之中交替轮作,茶园有了“新邻居”。


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茶园生态变好了,虫鸟也来了。那茶叶会不会被虫吃掉呢?顾虑很快变成意外惊喜,廖红发现:凡是大豆长得好的地方,几乎没有茶虫。原来大豆易生菜青虫,茶树生的是茶尺蠖,菜青虫的天敌是蝽象,但自从与茶为邻,蝽象便换了“口味”,转而改吃茶尺蠖,把菜青虫留给了鸟。虽然其中奥妙还无法解释,但这是一条神奇的生态链,链条的顶端是茶。由于套种了油菜和大豆,还抑制了杂草生长,茶农不必再用除草剂,进一步减少了环境污染。

2018年,廖红向社会征集合作者,准备大规模推行此技术。她承诺,凡是合作者,她都会到他们的茶园看一看。没想到报名者踊跃,而承诺也必须兑现,因此那段时间她天天奔走在不同的茶园,一天走三万多步都不喊累的她,那些日子可“累坏了”。

套种后的茶园自然景色大为改观,尤其春天,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与碧绿的茶树相互映衬,美得如同油画。夏秋两季,大豆与茶树错落有致,一个浅绿,一个深绿,深深浅浅,层层叠叠,像波浪起伏的绿色海洋。

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农业科技,绿色发展的步子越迈越大,“现在福建80%以上都是生态茶园,有机肥茶园也超过了90%。”总书记说过,要解决科研、生产“两张皮”问题,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而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并为百姓送到田间地头,也是廖红最感欣慰的事。

今年她把套种技术从茶园平移到了果园,进一步扩大“战场”。廖红说:“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能够为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作贡献,是人生幸事,很有成就感。”


保驾护航优生优育新需求

捕获.PNG

王红艳的新时代征程:

2013年,王红艳首次在患有神经管畸形的人类胚胎中发现了Vangl2突变基因,找到了导致神经管畸形的“元凶”,被授予第七届中国女科学家奖,成为《中国妇女》封面人物。这些年她继续深耕,在出生缺陷研究领域再度获得突破,在新的生育政策下为保障女性健康助力。


2013年,成功发现 Vangl2突变基因后,王红艳又有了新想法,她希望自己的研究能与临床相结合,“解决临床问题更有实际意义。”她从复旦生命科学学院调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捕获.PNG

优生优育无论于家庭于社会都是大事,王红艳深知使命在肩


探索减少出生缺陷新思路 

在我国每年80万至120万新生缺陷儿中,神经管畸形的致残率最高。临床上通常采用孕妇补服叶酸的方式降低发病率。叶酸是重要的营养素,能促进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但并不是所有孕妇都对叶酸敏感,接近40%的人群“补不补都一样”,这类人群被学术界称为叶酸抗性人群,而“叶酸抗性神经管畸形的形成机制以及预防措施”一直是全球科学家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叶酸要从膳食中提取,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王红艳认为,现在人们食物丰富,源头上并不缺少叶酸,但如果存在叶酸代谢障碍,叶酸就无法得到正常利用。通过筛查大量样本,王红艳发现了一种特殊基因,这种基因与叶酸代谢并不直接相关,而是与叶酸进入体内后的转运利用过程有关。如果孕妇携带这种基因突变,可以促进从食物中摄入的叶酸跨膜转运和膜内利用,从而使得血液中的叶酸浓度低,细胞内的有效叶酸浓度高,降低新生儿的缺陷风险。这个发现也很好地解释了临床上叶酸浓度不能准确预测出生缺陷的现象。

王红艳又利用小鼠做实验,发现当叶酸的转运基因被破坏时,可诱发神经管畸形,这类孕鼠即使补服叶酸,也不能有效逆转胎鼠的畸形表现,但是如果补服叶酸下游代谢物,却能使四分之三的子代小鼠回归正常,这一发现为分开叶酸敏感与非敏感人群提供了突破的契机。让敏感的人继续补服,不敏感的人另寻替代品,从而为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思路。


为女性生育计划提供新参考

国家相继实施二孩、三孩生育政策后,有些妇女发现自己“想生却怀不上”,到医院检查又没毛病。王红艳理解她们的焦虑,“如果错过了最佳生育期,怀孕的机会确实会降低。”一般来说,妇女绝经前10年是生育能力降低的拐点,“假如你有可能50岁绝经,那么应尽量选择在40岁之前完成生育计划。”

那么如何预测绝经年龄呢?早绝经具有遗传性,有遗传性就有遗传标记,“关键是如何找到这些标记,这需要筛查大量的样本。”王红艳先是借助国外一家专业学术机构的数据库进行比对,从中寻找与绝经相关的遗传标记,再在国内的样本库中加以印证。之后又与日本一家研究机构合作,在东亚人群中寻找共同点,最终发现了10个与早绝经相关的遗传标记,“比如个子矮,体重轻,BMI(身体质量指数)低等,而最明显的标记是甘油三酯高。”这些发现使早绝经的预测天花板由60%提升至74%。王红艳还发现,除了遗传标记,母亲怀孕时是否抽烟、是否双胞胎、是否系母乳喂养以及出生体重等因素也都决定着早绝经的风险。

优生优育无论于家庭于社会都是大事,“时下女性婚龄和育龄都推迟了,如果能预测绝经年龄,可以帮助女性合理安排自己的生育计划。”另外,早绝经还会伴随骨质疏松的发生,倘若能确定自己是早绝经的风险个体,可以提前防控,“所以这是一项很实用的研究成果。”

我国是人口大国,出生缺陷研究任务很重。王红艳深知使命在肩。她说:“虽然科学无边无底,投入并不一定能够产出,失败是常有的事,但我享受科学探索带来的乐趣,你离答案越近,你就越兴奋。”


追寻现代农业梦的新农民

捕获.PNG

顾慧华的新时代征程: 

2012年,顾慧华在上海创建了专营优质生鲜农产品的“森鲜馆”,跻身“全国十大农产品女经纪人”之列,荣登《中国妇女》封面。十年来,当年的小公司已裂变为拥有九大公司、三大版块的产业集团。2021年顾慧华获评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农村农业创新优秀带头人,2022年获评全国巾帼新农人。


回顾十年奋斗历程,顾慧华发自内心感恩“时代造就人”。随着产业的融合升级,农村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一批职业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日益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引领力量。顾慧华顺势而为,发奋作为。

捕获.PNG

顾慧华(左二)带团队一起做精细的、有专业水准的现代农业


 “最美菜店”背后有故事

从打算做农民的第一天起,顾慧华就想当个新型农民。用工业的方法做农业、做精致的农产品一直是她的理想。当年采访她,是在她位于上海松江区泰晤士小镇的森鲜馆,那时就有客人夸奖“像幼儿园一样可爱,氛围好”。今年,与中国“最美书店”钟书阁一河之隔的松江新城泰晤士森鲜馆升级后重新开张,被人称为“最美菜店”。1000平方米的店面,绿植环绕,清雅洁净,功能区分不同于传统菜市场,除了不低于120种的优质农产品销售,还设置了开放厨房、茶艺室、插画台、阅读区、咖啡吧。顾慧华在更新和丰富着人们的买菜体验,传递新的生活方式。

依托旗下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物流、仓储和宅配系统,顾慧华推动了从农产品生产端到消费端的高效对接,为一些生产者解决了销售难题。尤其是对对口帮扶的云南西双版纳、昭通,通过品牌包装、市场调研、质量监测等服务,带动了当地农产品在上海的销售。

有位在版纳做米线的姑娘,米线做得好,想扩大规模,却找不到门路。顾慧华帮她找专家,先解决了干米线久煮不烂的难题,又改良配方,将米线做成不同口味的“方便面”,然后又帮她做品牌、做LOGO、做销售,“现在那个姑娘已经开始买土地建厂房了!”顾慧华欣慰地说。


让大都市牵手“大农业”

2016年,顾慧华到云南进行农业考察,发现那里好山好水,农民也勤劳,但好产品就是没市场。从此,她将云南作为自己的第二创业基地。与上海农科院开展合作,共同研发、提升农产品品种和技术,引入云南落地,“金木棉”项目便是其中之一。采访她时,她到昆明参加云南红河州金木棉产业启动仪式。

木棉是一种优质纺织纤维,具有天然的抗菌性,在云南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因为技术和品种落后,一直未能形成产业。这几年顾慧华率团队一直在做木棉的品种改良,逐渐发展为当地的一种新兴产业,并被列入“国家级农业产业项目”。项目今年在西双版纳、大理等地区全面启动,成熟的木棉可作为纺织原料进入纺织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完成从“一朵花”到“一件T恤”的蜕变,“那时漫山遍野的木棉树就成了大山里的摇钱树。”

黑木耳、版纳小玉米、柚子……这些产品都贴上了“森鲜馆”的品牌标识,并开出了蔬菜瓜果实体直营店及网络商店。顾慧华让这些曾经少人问津的优质农产品销售额超过千万。“借助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强大科研能力及便捷的配送服务、创新的消费场景等引领优势,着力于农业科技研发、农业科创企业发展、农业品牌建设,让大都市牵手‘大农业’,乡村和城市‘双赢’。” 

说起创业的经历,除了辛苦,顾慧华感受最深的还是两个字——“幸运”。刚刚创业时,选址新浜镇,这里是上海市九个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之一,她获得了全面的政策扶持与产业支持。而未来中国的农业发展道路,应该贯穿“绿色生态可持续”的主线,是一条充满生机的共同富裕之路,而这正是她一直追寻并为之奋斗的“绿色现代农业梦”。


第一代搜救机机长挑战新任务

捕获.PNG

万秋雯的新时代征程:

万秋雯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飞行员,作为中国第一代女搜救机机长,2015年她登上《中国妇女》封面。在国家救捞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十年中,她打破女性职业天花板,从自己飞到成为飞行教员带人飞,在男性主导的行业绽放异彩。


24小时待命全年无休,随时准备冲入险境挽救生命……在海上救助飞行这个绝对男性主导的行业,万秋雯格外引人注目。她和宋寅是全国组建海上救援飞行队17年来,第一代也是目前仅有的一代女性飞行员。

捕获.PNG

万秋雯是第一代也是目前仅有的一代海上救援女性飞行员之一


每一次救助都是历练 

海上救援险情瞬息万变,搜救现场有时就是生死场,所以要有临危不乱的定力。自信来自于实战的积累,万秋雯说:“每一次救助都是历练。”

2020年初疫情来袭。飞行队接到任务,要到海上救助一位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船员。当时大家对疫情还没有认识,如何防护心里没底,万一被感染怎么办?就在此时,队里有位党员站了出来:我去!大家都很感动,也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事后万秋雯反思:什么叫无私、大爱、担当?这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挺身而出的行动。

疫情初期各种防疫物资紧缺,受红十字会委托,飞行队要将一批防疫物资紧急送往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地区。谁都知道此时前往武汉意味着什么,但这次万秋雯没有犹豫,她主动请战,带领机组奔赴一线……

成为一名优秀的搜救机机长,勇气之外还要有过硬技术。2020年8月20日,东海海域突然发生一起油料船与石料船相撞事故,油料船当场起火,石料船破损下沉,船上遇险人员急需救助。

接到救助任务的万秋雯作为第一架次机长,当日5:48分就从高东机场起飞,紧急赶往出事海域。油料船仍在燃烧,海面上浓烟滚滚,烟雾弥漫,成为搜索障碍。危急之下,如何准确捕捉施救对象?如何有效实施救助行动?每个细节都考验着搜救者的现场应变能力。那一刻万秋雯全神贯注,驾驶着搜救机在海面盘旋,沉稳地抛下绳索,将一名重度烧伤的船员成功救起,旋即送回高东机场医院救治,因为“分分秒秒都是生命”。过硬的技术为救援赢得了时间,万秋雯因此受到了东海救助局的专项表彰。


成就女性的365体育足彩,可能性

2021年9月,万秋雯被正式聘为搜救机飞行教员,“以前是自己飞,现在要带人飞。”新角色、新任务、新挑战,她要尽快适应。

“我很幸运,赶上了国家救捞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十年。”东海救助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海上救援队伍,迄今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近年来,随着国力的提升,国家也加大了对海上救助的投入力度,“比如直升机,由原来的1架发展到现在的24架,机型也在更新换代,救助基地也扩大到8个,还有200余艘专业的海上救助打捞船舶,海上救援力量越来越强大。”

提升装备的同时也提升了救助能力,“原来我们只能实施昼间救助,现在夜间也能出动,而能实施夜间救助的救援队伍,即使在国外也不多见。”夜间救援危险大,安全要求高,机组人员都是降级使用,“比如我白天能做机长,夜间只能做副驾驶。”而夜间副驾驶资格也不是自动得到的,必须经过一轮轮的苦练,去年万秋雯已如愿获得了副驾驶资格。

“我们的出动时间也在缩短,从原来的45分钟缩短至30分钟。要知道每压缩一分钟都会增加安全压力,你必须做得更好才能化解安全风险,也才能为身处险境的人带去365体育足彩,希望。” 自2010年从业12年来,她已经累计安全飞行2560小时,执行救助任务209起,成功营救了148名身处险境或绝境的人。

高危的职业属性曾一度成为万秋雯择偶的一大阻碍,听说她是海上救助飞行员,不少相亲对象觉得太危险了被吓跑。如今的万秋雯结了婚,做了妈妈,儿子知道妈妈是在天上“飞”的,只要一听到直升机的声音,就会说——是妈妈在“飞”。

虽然身为女机长,但采访中万秋雯很少提到性别问题。曾有人问:“你会一直飞下去吗?”她反问:“为什么不?”在她看来,飞行员靠的是敏锐的反应能力和果断的应变能力,“这种职业与人有关,与性别无关,女性完全可以胜任。这个时代赋予了女性365体育足彩,的选择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