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孩子潜能的秘密“装备”
李芳芳的儿子松松今年上高二,就读人大附中。他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靠谱班长。从家门口的普通小学到人大附中初中部,再顺利升学高中部,靠的可不是“鸡娃”,而是以妈妈为榜样。松松说,妈妈为科学钻研的样子就是自己将来想成为的样子。
李芳芳?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体系总体部主任、二部副主任、航天防御装备体系建设专家、指挥控制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图为李芳芳和儿子
兴趣,开启科学启蒙之门
儿子出生后,李芳芳迎来了事业发展的上升期,国家航天防务装备研制正值加速时期,她忙得很,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高温强噪,她都要在大漠戈壁一线坚守,一去就是几个月。儿子进入小学时,李芳芳刚好回到北京的“大本营”工作,她再不想错过孩子的成长。
几乎每个周六,李芳芳都抽出半天时间,和儿子约定好去博物馆。渐渐地,她发现儿童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是天生的,家长只要提供环境和适时帮助,就能触发孩子探索的潜能。
松松6~8岁的三年,李芳芳花80元购买了一本北京市博物馆、科技馆通票,带着儿子从小众博物馆到大众科技馆跑了个遍。展区丰富的科技馆,松松总能在里面待上大半天。那时他尚不知道妈妈具体做什么工作,只知道与航天、武器都有关,于是他对太空、航天领域的展览特别感兴趣,总会不停地向李芳芳发问。
北京科技馆有个“月亮船”,多年过去,李芳芳仍然记得参观那天儿子问了她好多问题。虽然航天科工的防务装备和月球航天领域不同,但她还是细致给儿子讲了基本原理,“月亮船”每个动作是由什么装置来控制的,内在的逻辑会对航天器、宇宙空间产生什么影响。回到家儿子找出科普绘本看了又看,虽然他嘴上从没说过“妈妈好厉害”,但李芳芳第一次感觉到儿子对她的职业充满了敬佩,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
李芳芳发现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效果意外地好。她带孩子看阅兵式,一开始是全家人守着电视机看转播,各兵种方阵被一一检阅,镜头来到重型武器方阵时,儿子总会瞪圆了眼睛,开口问妈妈:“这个导弹的射程距离是多少?”“那个飞机的耗油量能飞多远?”看到儿子对自己参与研制的武器装备这么感兴趣,李芳芳感到由衷地高兴。
记得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时,李芳芳带儿子现场“阅兵”。他们等在长安街西侧延长线复兴路的街边,当重型武器方阵缓缓驶来,她指着装备告诉儿子这个导弹是爸爸妈妈参与研制的,参与实战的威力可不得了……不到十岁的小男孩眼里闪闪发光。
松松小学时写过一篇作文《我的理想》,他的理想就是像妈妈一样,做一名对国家有贡献的科学家,文章中写到妈妈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艰辛奋斗和面对科研的严谨态度,引发了他对航天事业的关注和向往。李芳芳很惊讶,她从来没想过自己对儿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么大。“长征5号”发射,“神舟十二”载人飞船上天、中国空间站迎来第一位女航天员……每逢航天大事件,家里就像个小型新闻发布会现场,松松“记者”提问,李芳芳和爱人有问必答。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妈妈李芳芳作为这所学校的第一任老师,为孩子开启了科学兴趣启蒙这扇大门。
分享,用经历给孩子讲“道理”
松松爱好广泛,视野宽广,逻辑思维强,学习成绩在家门口的普通小学名列前茅,小升初凭借数学成绩考上了人大附中。可刚上中学的时候,松松每天回家都愁眉苦脸,不爱说话,还爱发点小脾气。李芳芳意识到儿子这是遇上问题了,追问下他终于袒露了心声。原来是新同学都太厉害了,他原本拔尖的成绩没了优势,虽然自己的数学还不错,年年奥赛都能拿奖,但是看到其他同学从小就拿奖学金,读几厘米厚的英文原著书不在话下,曾经“学习好”给他带来的优越感荡然无存,自信心被打击了。
李芳芳告诉儿子,在学习上有“攀比心”是好事。社会上每个人都会面临竞争,但要把竞争者变成你的同行者。“妈妈也面临着很多竞争者,身边的同事也都非常优秀,但当我站在一个高平台上,追赶上这些人,和这些优秀的人一起往前走,我就变成更好的自己了。”
她跟儿子讲起自己的经历,一次,为了解决某装备在复杂场景下目标识别这一难题,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像拿着“显微镜”一样寻找可利用的特征,设计了近百种算法。在会议室整整集中攻关近一个月,白天大家互相启迪、形成想法,晚上进行模型设计、数学仿真,不是比谁的算法更好更优秀,而是大家都贡献自己的智慧,不停讨论碰撞、迭代。至今李芳芳还留着一份与团队共同编写的文件。她笑称,假如将这些文件打印出来,至少还得新添两个大柜子才行。几经努力,李芳芳和团队终于攻克了总体设计、关键核心技术等难关。她用自己带团队“传技术、传精神、传作风”的亲身经历,向儿子传递着“一个优秀的人能走得快,一群优秀的人才能走得更远”的道理。
不到一个学期,儿子成绩上来了,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还参加了足球队,原来那个开朗爱笑的男孩又回来了。之后当班长的几年里,松松对班中大小事极为上心,牵头组织歌咏比赛、篮球赛,班级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掌管班级钥匙每天开门锁门,风雨无阻;替老师分担协调军训任务,做学生和教官之间的桥梁……他成了同学们心目中“靠谱”二字的“代言人”。
如今的松松优秀得像是“别人家的孩子”,网课时期保持自律,自我管理。说起成绩好的秘诀,松松说学习的原动力就是他特别珍惜相处了三年的集体,他希望能和身边的伙伴、朋友一起并肩往前走。
在儿子的童年阶段,李芳芳一路陪伴,她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卧谈会”,高质量陪伴和引导
李芳芳从事航天工作近20年,是参与完成我国自主研发的多型“杀手锏”武器的专家,每天忙得连轴转,在别人眼里,她应该是个难以顾家的“甩手掌柜”。但恰恰相反,她是尽可能陪伴孩子长大的成长型妈妈,秘诀就是把有限的时间系统化处理。
李芳芳和爱人都在航天科工系统工作,在各自装备研制与体系建设的岗位上承担着重要角色,抽出整块时间陪伴孩子的机会不多,但从儿子出生那天起,他们就定下了“家庭生活不缺席,家庭教育不缺位”的目标。全家约定周末9点钟要一起去爬山,但临时有工作需要解决,李芳芳就会早上6点到单位加班,8点半结束工作,9点准时回家按下家庭生活启动键。
和儿子的谈心总是发生在半夜的“卧谈会”。在黑暗的环境中,和儿子更彻底、更敞开心扉、更像朋友地平等对话。小到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的关系,大到教育改革的优势和弊端。两代人平等交流、知识交换,不用“经验”绑架,而是相互出主意想办法,成了李芳芳和儿子相处的独特方式。
2020年疫情期间,李芳芳好久没有放假,对孩子生活疏于照顾,她心有愧疚,故意问儿子:“妈妈要不要换个工作?”儿子没有说话,半夜卧谈环节才开口:“妈妈,我想了想你还是不要换工作,你在年龄上没有优势了,用人单位现在都要35岁以下的,而且你现在的专业去社会上行业跨度太大,也没有优势,虽然你是学计算机的,但你现在和社会并没有很好的交互过程,再重新进入一个领域去学习,比你继续在航天科工领域要付出365体育足彩,代价。”李芳芳听到儿子这番话哭笑不得,仔细想想又被他有理有据的分析征服了,她很欣喜,儿子真的长大了。
李芳芳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陪伴的方式不一定是把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高质量的引导。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更乐于表达,也能促进孩子用更客观、更成熟的角度看待世界,家长也能离孩子的心更近一些。而有父母的爱和温暖陪伴的孩子,一定会跑得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