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无能?“习得性无助”避坑指南

家叙家议 2023-05-17 16:43:13

曾经流行一个词叫“爱无能”,是说有些年轻人不愿去爱,也不懂得爱。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汪冰认为,有些人可能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循环。

2022年年底,中国婚恋网、珍爱网针对单身人群发起抽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106份。数据显示,近七成人因单身产生焦虑感,但仅有约两成人有明确的脱单计划。在中国已有超两亿人单身的新闻曾冲上热搜,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将爱情“束之高阁”?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汪冰说,有些单身“被动”选择者,可能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怪圈。

汪冰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


习得性无助在作崇?


“习得性无助”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将狗关在笼子里,给它施以电击,狗被关在笼子里无法逃避电击。多次电击后,再把狗转移到一个可以逃避电击的环境,按说这时候狗完全可以通过行动逃避电击,但事实上,狗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降临。

单身“被动”选择者可能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怪圈


在人类的亲密关系中,也常常存在同样的情况——在一段感情中感到挫败和失望,和异性接触多次碰壁后,便对爱情抱有消极性认知和自恋性防御,宣称自己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对谈恋爱没兴趣。

在新的机会面前,各种逃避躲闪,同时用一次次的失败证明消极预期,确认结果不可改变。

“其实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心理导致自设藩篱,放弃了尝试和改变的努力。”汪冰说。

小梅是一家证券公司的职员,她工作积极又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的她被大家称为“除了爱情不碰,什么都敢试一试”的女汉子,但小梅却说她是生生被“培养”出来的“单身贵族”。

原来,她和曾经的男朋友相识于大学校园,相亲相爱的一对璧人被同学们视为楷模。

毕业后,小梅选择前往北京工作,男朋友继续留校深造。两人约定,男友毕业之时,就是他们团聚成家之日。可有一次,她出差路过学校,想给男友一个惊喜,却没想到撞见了男友和另一个女孩在一起。此后,小梅一门心思工作,再也不碰爱情。

小梅觉得,对自己而言,开始一段感情太难了。在一些人眼里,会觉得她太过于挑剔,其实她心里清楚,自己很难再相信男人,因为第一段感情受挫,让她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最靠得住,只有拼命工作,才能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

有很多人像小梅一样,在感情上受过伤,从开始对爱情满怀期待,到后来越来越失望,最终认为爱情不可信。同时还为自己加上一层宿命滤镜:我这样的人大概注定要一辈子孤独吧。

汪冰解释,这样的“宿命感”就是习得性无助的一种表现——“在努力后认为努力没用”。

恋爱或婚姻中,如果经常吵架、冷战、闹分手,双方在相处中多次沟通无效,问题反复出现却又无力解决,也会形成习得性无助,会觉得——

“他永远不会理解我,我说什么都没用”“我做什么他都不会满意,干脆什么都别做了”“我不想再吵架了,吵架也不会解决问题的,那就忍着吧”,

这一次次的消极预期和放弃应对的态度,最终将亲密关系推向绝望的深渊。


用“虚拟恋爱”摆脱孤独?


让人费解的是,年轻人不愿意去“实战”,却对“虚拟恋爱”趋之若鹜,各大电商平台推出的“虚拟恋人”服务,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消费。

大学刚毕业,美惠就因选择了不同的城市就业被男友提出分手,她说:“不抗打的爱情让我一度丧失信心,我想肯定是自己不够好,才让他那么轻易地说分手。所以现实让我讨厌自己,而恋爱游戏让我喜欢自己。虚拟伴侣几乎满足了我所有的幻想和期待,比现实中被拒绝和伤害简直快乐太多。”

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谈恋爱,陪伴聊天、陪玩游戏、说甜得腻人的情话……只要你掏出一定数额的金钱,就可以和“理想中的爱人”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刷爆朋友圈的《恋与制作人》网游,让“好想脱单”的少女们,纷纷投入了“白飞飞”“李怼怼”“许撩撩”和“周甜甜”的怀抱之中。在游戏中,玩家作为女主人公和四个风格各异的美男子“谱写”爱情故事。

“他们”会发微信对你嘘寒问暖,会在朋友圈回复你的评论,还会在节日期间打电话祝你节日快乐。给你带来的浸入式体验,越贴近“真实”,就越让你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这些躲在虚拟网络中谈“虚拟恋爱”的人,其实所追求的仍是爱情,只不过是通过365体育足彩,的技术手段来满足内心对爱情的渴求罢了。希望被爱、被理解、被认可、被信任、感到安全、有价值感……这是我们共同的渴望。

小时候,我们的渴望多数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希望从爱人和孩子处得到。当渴望被满足时,我们会感到幸福、愉悦;当渴望不能被满足时,会感到饥渴、匮乏。

所以,在汪冰看来,每个人都渴望真挚美好的爱情,从而在其中获得持久稳定的亲密关系。

习得性无助的人,内心也有对爱情的渴求,只不过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成功的希望。

因为屡屡遭遇失败,让要强的他们更期待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来推翻一直以来的失败结果,以改变自己深深的无能感。

由此形成这样的悖论:一个人看上去有多么不相信爱情,内心深处就有多么渴望爱情。

汪冰认为,虚拟世界的爱情并不真正“解渴”,投入金钱,爱情就来,不投入金钱,爱情就去,依次往复,只会引起更大的饥渴。

体验“虚拟恋人”一段时间后的美惠,就把这比作吸食鸦片一般,离不开、舍不得、放不下,只能一次次用金钱去换来欢愉,结果心灵上的那个黑洞却依旧无法填满。

汪冰说,在感情中习得性无助的人,一方面对现实不抱希望,另一方面在头脑中却很容易保持一种“夸大幻想”,对爱情有着过高的期望值。

比如女性会常常想象自己和影视剧中的女主角一样,找到一个知心爱人,然后相濡以沫、伉俪情深地共度一生。而这些夸大的幻想在现实的柴米油盐面前,像一戳就破的肥皂泡,只要稍微遭遇感情中的不合和挫折,就立刻觉得没有希望,甚至不再努力经营亲密关系,选择破罐子破摔。

当失去爱情的恐惧被重新激起,就会再次陷入无助的深渊。

汪冰说:“到那个时候,即使‘爱情来敲门’,都可能因为心理状态不好,消极的心理定势而与‘真爱’擦肩而过。”


打破习得性无助的怪圈


汪冰说:“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让人失望的,不是爱情本身‘糟透了’,而是对爱情失望的态度和念头。”

习得性无助心理会让人陷入一种绝望的情绪之中,在这种情绪的裹挟下左右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这种心理带来的影响通常很难被意识到,很多人对爱情感到悲观,对自我产生怀疑,对建立亲密关系失去信任,继而又将原因归结在自身不幸、遇人不淑或者命运不公上,结果掉进习得性无助的怪圈难以脱身。

我们要如何“破圈”?汪冰认为,为了避免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泥潭,有两件事需要做。

首先是避免不正确的归因方式。在感情受挫时,有人总将原因归结为自身问题,比如不够有魅力,小毛病多等,总之感情失败的原因在自己,并且认为这个失败会影响到其他方面,将挫折泛化,而且认定失败的结局不可改变。

比如一旦失恋,就匆忙地把一次恋爱失败的原因归于自己人生的失败,甚至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宿命,从而降低对爱情的积极性和期待,同时减少尝试,以避免自己再次受伤。

一定要明白,恋爱是场“双人舞”,跳不下去不是单方面原因,而且一次失败不代表一辈子失败,一次遇人不淑不等于你遇到的都是不适合的人,而是你可能值得拥有更好的感情。

其次是要真正认识和发现自己。为什么你很难适应亲密感?总对亲密关系充满不安全感?总认为开展稳定深入的感情会危险丛生?

爱情关系看起来纯粹是两个人的事,而实际上会激活很多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受,童年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和感受、亲密关系模式和感受, 常常会在我们无意识导演的戏码中反复上演。

所以,谈恋爱其实是一个让我们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的机会,找到真正造成我们伤痛的原因,从而做出改变,才有可能找到重建亲密关系的方式。

亲密关系可能会让我们疼痛,但是正面地看待,它也会让我们成长,其实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很多时候,所谓爱情里的“坑”,大都是自己挖的。

爱情没有那么神秘,也没有那么痛苦,经历感情或组建亲密关系,是人生的一段体验,如果你能清醒地看到这一点,爱情就是一段体验,一段认识自己的过程,一场互相投射的游戏,投射彼此的期待,也投射彼此的恐惧。

当你懂得跳出习得性无助的圈套,懂得让自己更完整,遇见爱情,不过就像雨后见彩虹一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