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抗艾最前沿,提灯天使照亮艾友之路
在抗艾一线奋斗了21年的胡敏华救护了2000多名艾滋病患者,抚慰了3万多艾友家属。她说,我想做他们生命中的一束光……
胡敏华 江西省艾滋病治疗中心首任护士长,南昌市红十字敏华志愿服务队队长,获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第18届贝利马丁奖,第48届南丁格尔奖
2021年9月2日,胡敏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南丁格尔奖章,她用“敬畏”形容那一刻的感受:“它承载的不仅是荣誉,更是鞭策与责任。”
20年前,当人们还谈“艾”色变时,她就站在了抗艾的最前沿,“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冷漠。”
胡敏华悉心照料艾滋病患者,开设“以艾滋病为邻”的微博,分享来自一线的抗艾故事,介绍艾滋病防治常识,呼吁人们向这个群体伸出友爱之手。她被人们誉为“新时代的提灯天使”。
是倾听者也是守护人
胡敏华有一个常人不常有的习惯:接听陌生电话。“有些电话是艾友打来的,他们辗转找到我的号码,带着勇气和希望向我求助,这样的电话我不能不接。”在艾友眼里,胡敏华是护士长,也是胡姐、胡阿姨、胡妈妈,不敢对家人讲的话可以讲给她听,不敢让别人知道的事可以让她知道,她是倾听者,也是守护人。
2000年,胡敏华所在的医院被定为江西省艾滋病治疗中心,妇产科护士长胡敏华转身成为艾滋病门诊护士长,只是这个“转身”并不轻松。“当时别说普通人,就连医院其他科室的同事看我们都像看怪物一样。”但活总要有人干,“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干脆就挺上去。”
不过心里也敲小鼓,在此之前,她只知道艾滋病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会面临死亡的威胁,其他了解并不多。直到2001年3月,她赴香港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国际艾滋病护理培训班,才明白艾滋病是一种用药物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而香港同仁对艾滋病患者的人文关怀尤其令她感动:“医者绝对保护患者隐私,给患者以平等人格的尊重。”在一间病房的床头,贴着一篇悼念文字,那是写给逝去的病人的,“读起来特别温暖。”从此“温暖”就成了她日后从事艾滋病护理坚守的理念。
阿杰是她接触的第一位艾滋病患者。阿杰吸毒,艾滋病已至晚期,入院时全身肿胀,五官变形,四肢扭曲,连衣服都穿不上,身上的血管几乎被针扎遍了,软组织深度感染,根本没办法做静脉穿刺,只能做静脉切开,而这样会增加操作者被传染的几率。可面对病人痛苦的呻吟,胡敏华没想太多,而是一边治疗一边安抚:“别怕,有我们在!”
几天后,阿杰突然变得狂躁异常,他拔掉针头,扯光衣服,躺在病区的走廊,呼天抢地嚷着要出院——原来他是毒瘾发作了。当时科里护士都是从其他科室临时抽调的,没人见过这种场面,吓得都不敢靠前。胡敏华也怕,“但职责所在,怕也要往前冲。”她试着走近阿杰,一边轻言轻语劝慰,一边轻手轻脚为他穿衣,失去理智的阿杰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不巧的是那天胡敏华的丈夫遭遇车祸,左臂粉碎性骨折。一边是丈夫住院需要护理,一边是阿杰状况不断,胡敏华两边跑,忙得团团转,回家还要照顾年幼的儿子。而每次跟儿子在一起,她总要反复洗手。原以为自己已经摆脱了对艾滋病的心理恐惧,这才意识到,最难逾越的,其实是“心坎”。
爱的方舟“与艾滋病为邻”
南昌红十字敏华志愿服务队在胡敏华的带领下成为一个爱的团队
时间久了,胡敏华渐渐卸下了心理“盔甲”。初进病房时,她全副武装,护士服、护士帽、口罩、橡皮手套一样都不少,“现在我们跟普通护士没什么两样。”艾滋病人敏感、自卑,一不留神很容易触动心里那根“弦”。有时她顺手替病人掖掖被角,病人就很感动:“护士长,你没戴手套,你不嫌弃我们……”一次,她和病人聊天,聊着聊着,病人突然垂下眼帘:“护士长,我好想跟你成为朋友,可我却是这样的垃圾……”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她都特别难过。
2008年,一位叫秋梅的妈妈带女儿到医院求医,没想到女儿被诊断为艾滋病,不到一个月就走了。之前她还有一个儿子,2岁时因全身皮肤溃烂而夭亡,医生判断她的一双儿女都因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秋梅丈夫吸毒,因吸毒感染了艾滋病,又因吸毒被收监,秋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感染了艾滋病。拿着诊断报告,秋梅痛不欲生,认为是自己害死了两个孩子。
胡敏华理解她的心痛,握着秋梅的手陪她坐着,静静地听她哭诉,不时地给她安慰。在胡敏华的劝说下,万念俱灰的秋梅答应接受治疗。胡敏华为她找了一位病情相似的病友,两人结对子,互相加油打气,并关照她一定按时吃药、定期复诊。然而秋梅离开医院后就没了消息,打电话也找不到。后来才知道,婆家娘家都不肯收留她,秋梅无处可去,只好到处流浪。
两年后,秋梅被救护车送到了医院。躺在病床上的她骨瘦如柴,奄奄一息,整个人处于昏迷状态。胡敏华见状痛心不已:不知道这两年她是怎么熬过来的,一定吃了太多苦!经过精心救护,秋梅清醒过来,但此时的她大小便失禁,生活已无法自理。胡敏华打来热水,细心为她擦身,剪指甲,替她梳理凌乱的头发。秋梅心如死灰,不言不语,也不配合治疗,还经常拔掉针头。胡敏华含着泪告诉她:要相信世界还有爱,我们不会因艾滋病抛弃你!
“艾滋病只是一种病毒,而歧视比病毒本身更让人心寒。”秋梅的遭遇让胡敏华做了个决定:开一个微博,向人们介绍艾滋病相关常识,减少人们的恐惧和排斥,唤起社会对艾滋病群体的关注。她为微博起名为“与艾滋病为邻”。2011年11月,微博正式开通,并发表了“致秋梅”一文。没想到文章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多家网站转载,文末有近千条留言,大家都鼓励秋梅要活下去。看到有这么多人关心自己,秋梅终于走出了绝望,开始积极配合治疗。
如今“与艾滋病为邻”已开设10年,拥有7万多粉丝,成了艾滋病患者及家属爱的“方舟”。
做艾友的“知心大姐”
“与艾滋病为邻”让胡敏华成了艾友们的“知心大姐”。一天,有位母亲打电话求助,说儿子患了艾滋病,却拒绝打针吃药,也不跟父母说话,“我没办法,现在走投无路了……”这位母亲边哭边说。当时胡敏华和团队正准备组织艾友们线下活动,便请这位母亲把孩子带来,一来看看医生,二来认识一些病友,因为“来自病友的帮助也是一种力量”。母亲把儿子带来了,却没让他露面,安排在宾馆休息,自己到医院咨询。交流中得知,这位母亲平时不让儿子出门,夫妻俩有事外出就把儿子锁在家里。“她怕别人知道儿子的病,不让他见人。”
关注艾滋病患者,不仅要不抛弃、不放弃,还要不嫌弃。胡敏华告诉这位母亲:“想改变儿子,先改变自己。人是感情动物,需要情感交流,软禁不是办法。相反,艾滋病人更渴望理解与尊重。”她避开母亲,又和儿子进行了心理沟通。母子俩回去不久,就传来了好消息:儿子吃药了!夫妻俩再也不关儿子禁闭了,“现在患者病情控制得很好。”一家人把胡敏华当作救命恩人,索性搬到了南昌生活,为的是“离胡护士长近点”。
胡敏华爱心救助艾滋病患者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2017年,为表彰她在艾滋病防治领域所作的贡献,英国贝利·马丁基金会创始人马丁·哥顿先生亲自将第18届贝利·马丁奖颁给了她。她将所得的1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作抗艾志愿服务基金,希望凝聚365体育足彩,的力量携手抗艾。今年4月,南昌红十字敏华志愿服务队成立。作为队长,胡敏华带着队员们开展抗艾健康宣教,足迹遍布全省多县市、学校和社区,受众达十万余人。
在病友们心里,胡敏华是这样的人:“她心里有盏灯。这盏灯,照亮过孩子看世界的第一眼,也温暖过走到生命尽头的人。”
“艾滋病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的痛苦,还要经历精神的折磨,内心的挣扎常人无法想象。”长期相处,她懂得他们。胡敏华说,“他们的坚强和不屈也给了我力量,让我获得365体育足彩,人生感悟,我想尽全力帮助他们,做他们生命中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