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国士立传,方寸之间雕刻“国家名片”

巾帼风采 2022-09-20 15:31:14


邮票常见,但其背后设计师雕刻师却鲜为人知。邮票印制需要运用雕刻凹版技艺,新中国成立至今,经过四代传承,会运用这一技艺的邮票雕刻师不过20人。传至第三代时仅有两位传承人,董琪便是其中之一。

最冷门的职业是什么?如果在全国范围内仅有九位在职“同行”,会是什么体验?董琪的答案是:“幸运和责任!”她是一名邮票雕刻师,名副其实的“稀有人才”。目前,全世界的邮票雕刻师已不足百人,董琪很自豪自己是其中之一。


热爱的事情变成终身事业


董琪 中国邮政邮票设计师、雕刻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新中国第三代邮票雕刻师


在天山脚下出生的董琪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当年她的父母响应国家召唤,从大都市奔赴大西北“屯垦戍边”。父亲是一名公安干警,母亲在邮局工作,他们把青春和心血挥洒在“第二故乡”的热土上,女儿则在大美新疆的广袤天地长大成人。

奶茶和馕,开启属于小董琪的一天。妈妈工作的邮局,成了她每天放学后最向往的乐园,集邮柜台里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纸片,带她领略了穿越时空的大千世界,令她心驰神往。

大概是自小受到太多自然的教化和滋润,董琪不但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拥有沉静的心性和灵巧的双手。读大学时,她选择了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新疆邮政局从事集邮工作。6年后,她作为“优秀青年骨干”被派往“邮票国家队”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邮票设计室学习一年。能到“邮票国家队”令董琪惊喜,推开新大门,迎面看到的都是心中高山仰止的艺术大师!她形容自己“像小蜜蜂掉进了蜜罐儿里一样幸福”。

学习期满,表现优秀的董琪被留在了“邮票国家队”。“能够把自己最热爱的事情变成终身事业,简直太幸福了!”后来,董琪无数次回想起那段决定她未来人生走向的时间,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指导我雕刻学习的是呼振源老师;教导我学水墨画的是李德福老师;设计室的艺术家们每一位都有问必答;我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还参加了中国邮政和丹麦邮政联合举办的‘雕刻师培训课程’,得到了国际雕刻名家马丁·莫克先生亲自指导……”

能够得遇名家,董琪如获至宝,东西方雕刻艺术的交融,更让她打开了新的思路。高强度的输入,加上大量的实践机会,让她迅速成长起来,而“雕刻凹版”如同来自“方寸世界”的一束光,照亮了她的前路。


方寸之间自有文脉流转


大众眼中的邮票看似是一张张漂亮的“小纸片”,但实际上,见微知著,方寸之间自有大千世界。邮票雕刻凹版是防伪印业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和制版技术,在略大于邮票、约掌心大小的钢板上手工雕刻出原稿的画面和文字,再用过板机将原钢板的图案压到钢轴上,形成凸起的点和线,再把凸起的点和线过压到印刷滚筒上,形成凹下的点和线,印刷于纸上才能形成最终的邮票雕刻图案。最终邮票呈现出凹凸起伏的触觉效果,不仅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大大提高了邮票的防伪性。

《奥运会从北京到伦敦》雕刻极限明信片


手工雕刻对专注力和准确性有极高的要求,雕刻师甚至需要用特制的雕刻刀在放大镜下进行雕刻,雕刻深度以微米为单位,层次变化丰富。每一步都极尽复杂,也极致完美,容不得半点差错。董琪说,想要在这么小的空间,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需要许多工序的密切配合,邮票是集体的共同创作。设计师要深入研究每个选题;而雕刻师需要充分理解作品,在点线之间寻找最佳表现力,用雕刻版独有的魅力,为精美的设计锦上添花。

“做这一行,强迫症必不可少。”力争完美早已融入董琪的血液。从1980年我国发行第一轮生肖邮票开始,生肖邮票就承载了“方寸编年史”的重任,是邮票上的“年轮”,意义重大。当年为了《己亥年》那套生肖猪邮票,82岁高龄的韩美林老师足足画了上千稿,才确定了最终的成品图稿。董琪和徐喆希望通过雕刻凹版的精工细作,表现出小猪圆滚滚、肥嘟嘟的质感和欢快向前奔跑的动感。为此,两个人请来了钞票雕刻家孔维云老师,在技艺上做了详尽指导;通宵达旦,逐点商量研究,力求极致;他们还向制版和凹印车间的专家、同事耐心讨教,把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考虑在前……

己亥年生肖邮票


当印样终于通过,董琪总算长舒一口气,只有她自己知道,经历了多少不眠不休的苦累、废寝忘食琢磨细节的伤神和带状疱疹发作的痛楚……这套《己亥年》邮票2019年一经推出便备受赞誉。当她打开邮册,重新端详这套邮票,她的心依然被回忆的甜蜜填满:“可能身体上会很疲惫,但精神上却很富足。”

用刻刀为国士立传


2020年初,全国人民都积极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邮票作为特殊的历史见证,自然不能缺席。董琪创作的《万众一心》邮资纪念封、明信片成功中选。她将中国传统的“同心结”演化成汇聚力量的红心,共同撑起一座“众”字形山峰,展现了强大的中国力量。而在创作的过程中,董琪将自己在这段特殊时期的情绪熔铸其中,产生了一个念头:用雕刻版艺术,为国士立传!

带着满腔崇敬,董琪创作了袁隆平、屠呦呦和钟南山三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一组雕刻版肖像,她要用雕刻版邮票讲述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世界上的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就是雕刻版,多数珍邮也是雕刻版,因为它细腻立体,特别适合人物肖像。”董琪多方联系寻找三位科学家的照片,不同角度、不同场景、不同神态结合起来,才能呈现出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经过反反复复的思量,三位科学家在董琪心中逐渐具象化——钟南山院士白衣执甲,有他在的地方大家就能安心,董琪着重刻画了他坚定如山的眼神;屠呦呦先生执着认真,却又有着中国女性独特的坚韧,董琪用镂花毛衣体现了她的柔美;袁隆平院士质朴亲和,他的包容总能给人大地一般的温暖,董琪把创作的重心放在了他标志性的微笑上。“这次创作袁院士肖像,留给我巨大的遗憾。”原来,董琪本已约好要去袁隆平先生家中采访,却突然得知他逝世的消息……


精雕细刻,尽显人物神韵


这件事让一直以来秉承“慢就是快”的精工细作精神的董琪深受震撼,当我们一次次为堪称“大国重器”的科技新成果击节叫好时,那些隐没在背后的科学家们也在老去。他们值得被铭记、被刻进共和国的史书中。她的心里涌出强烈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使命感。

由此,董琪选择了12位科学家作为创作对象,用雕刻凹版展现他们身上“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并且撰写《使命——科学大家讲邮票里的中国故事》一书。而此前创作的三位院士的肖像作品,命名为《天空中最亮的星》,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真正成了天空中最亮的“中国之星”!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凭借十余年的深耕积淀,董琪的“雕刻时光”不断丰富,她也有了新的方向。信息时代,邮票的实用价值日渐式微,但作为独树一帜的“国家名片”和“方寸编年史”,依然具备极高的收藏、鉴赏价值,工艺水平的不断精进,也对邮票雕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董琪用业余时间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众多名家,几乎是用“抢救性记录”的方式,用三年多的时间,编撰了《雕刻时光——中国邮票雕刻凹版口述史》一书,填补了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空白,获得2019世界邮展镀金奖。

邮票雕刻极尽精巧,想要表现出画面的张力,专注坐上大半天,可能只能向前推进几毫米。而当邮票面世,付出巨大心血的雕刻师们,往往隐没于热闹背后,无人得知。但董琪不以为意,她说:“我很享受专注的心流时光。”雕刻邮票的技艺需要有人传承,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对她来说,每一刀细腻的雕琢,都会让自己更丰盈、更充实。当一个人习惯了在方寸间起舞,便拥有了无穷的乾坤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