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英:与中国速度同行
(梁建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3.5万公里的高铁网络纵贯南北,仅2019年,高铁累计发送旅客量就达到了22.9亿人。高铁缩短了时空距离、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刻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出行品质。快速发展的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速度、中国成就的一张亮丽名片。
梁建英是中国高铁飞速发展的亲历者。她见证了从无到有,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从追赶到领跑。
追风逐梦,不断攻克中国高铁核心关键技术
获得习总书记多次点赞的“复兴号”以时速350公里的商业运营速度领跑世界,在各项关键技术指标上都是“优等生”。人们只津津乐道于它的安静舒适,但不知为了降低噪声,梁建英和研发团队在实验室经历了长达1年多的试验,对不同材料和结构的隔音试验做了3000多次。最终,“复兴号”车厢的噪声最小只有65分贝,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复兴号”从样车制造出来,到最终定型,总共做了 5200多项地面试验,2300多项线路试验。“直到复兴号研发成功,我们跟车试验跑了61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5圈。”忆往昔,梁建英有些辛酸道。
我国地域辽阔,高铁时而运行在热带海岛,时而穿越戈壁沙漠,时而奔驰在高寒雪地,堪称世界上高铁运行环境最复杂的国家。为了让高铁拥有强健的“体魄”,梁建英和研发团队几乎跑遍了中国自然环境最严酷的地方:在零下38度的东北雪原测试动车组的耐高寒性能;在12级大风的西北荒漠为列车做抗风沙试验。“现在,我们可以骄傲的说,高铁让‘江南与岭南牵手相连、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比邻而居’,中国高铁能够适应全球最复杂的运行环境。”她自豪地说。
(梁建英和研发团队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撑高铁持续创新)
跨越发展,牢牢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
近年来,梁建英和研发团队将前沿基础技术、产品研发技术、工程化制造与运维技术的创新发展相融合,建立一体化的创新体系;搭建起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五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在德国、英国建立海外研发中心,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撑高铁持续创新。
在高铁发展进程中,高速列车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组建起来,包括政府、高校、用户、供应商等多层级的合作模式逐渐形成;一批在基础技术研究、前期技术研究、产品试制试验等方面与企业协同攻关的战略合作伙伴成长起来;围绕关键原材料、部件、系统形成了辐射20多个省市、2100余家企业的高铁产业链群。
(梁建英和团队研发出的高端装备已出口2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世界对话的一张亮丽的金名片)
风行四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名片
从亚非拉市场到芝加哥、阿根廷、新加坡等全球高端市场;从出口传统机客车到高铁、地铁等高端装备走出去;从单纯出口产品到“产品+技术+服务”全方位出口。围绕“走出去”战略,梁建英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引领中国高铁从国内走向国外。
今天,高铁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是“抢手货”,梁建英和团队研发出的高端装备已出口2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世界对话的一张亮丽的金名片。
于此同时,梁建英也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感。如何把中国高铁这张“名片”擦得更亮,让人们的出行更加美好?这是梁建英思考最多的问题。现在,他们正发力新一轮的创新攻关。梁建英介绍,一方面要聚焦“智能化”,打造“智能高铁”。她和段对目前正在研制智能版的“复兴号”动车组,实现智能行车、智能服务、智能运维,让中国高铁更聪明。 另一方面还要聚焦“高速化”,打造高速磁浮和高速轮轨“双高速”平台。如今,我国高铁的运营时速是350公里,高速轮轨技术是有速度极限的,要实现更高的速度,怎么办?梁建英和团队正向高速磁浮这一世界尖端技术发起攻关,研发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经过四年努力,他们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试验样车已成功试跑,工程样机系统即将在今年底下线。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是目前可实现的、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能填补高铁和航空飞机之间的速度空白,将再一次重新定义我们的时空格局。
让“中国速度”持续领跑世界,是梁建英矢志不渝的追求。面对未来,她说:“作为一名高铁研发者,我将把爱青岛的感情化为干事业的激情,继续勇于创新,努力攻关,让365体育足彩,‘青岛智造’的高速列车飞驰在世界的最前沿,为青岛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巾帼力量、展现巾帼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