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艺美术大师程美华:妙手织锦绣,丝线映匠心

巾帼风采 2024-03-27 17:44:01

2024年,是程美华踏入丝毯行业的第50个年头,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是她从普通技工晋升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心路写照。

与高楼林立、繁花似锦的上海滩截然不同,偏安上海西南一隅,2024年的枫泾古镇依然保持着江南水乡的温婉。亭枫公路上,一家低调的老厂出品着华东大地上最华美瑰丽的宝贝——金山手工丝毯。

程美华:上海美华丝毯创意工作室厂长兼总设计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地毯专家,上海市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海金山丝毯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丝毯已经传承了千年,一幅现代丝毯要经过12道工艺流程、128道工序来完成。一平方英尺的丝毯,就要手工打14400个八字结,可见金山丝毯的工艺精湛、手艺繁复。”25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上海美华丝毯创意工作室厂长兼总设计师程美华,介绍起丝毯作品,眼里闪耀着无限光彩。

创意焕新生,丝丝扣人心程美华出生在江苏如皋,父亲是手艺人,母亲是自行车维修工,家里姊妹八个,分别是刺绣工艺传承人、机床工、电工、焊工……用程美华的话说,“我们是手艺人之家,八个孩子个个心灵手巧,都是先进工作者。”

1974年,高中毕业的程美华被绚丽多彩的丝毯吸引,正式成为江苏如皋工艺丝毯厂的技工。凭着“比别人多学一点”的执念,她每天至少多工作两小时,割刀划破手染红了经线,她只是贴块胶布便继续练习。

说到这里,程美华伸出双手——她的左手五指并不拢,是因为在编织丝毯时,需要用左手食指把前纬线绕到经线后,再按“8”字绕回打结,每打一个结就割一刀。不断地绕线,她的食指变了形。但唯有这样精心细致、循环往复的操作,才能达到“短、齐、正、低”,使丝毯上的图案完美呈现出分色、套色、韵色、跳色等视觉效果。

程美华进厂后编织的第一幅丝毯成品就获评了一等品。1981年,作为技术骨干,她第一次走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特艺系主任袁教授指导下,研发出中国第一幅现代艺术挂毯《智慧之光》,作品描绘了中国古代女子点燃智慧之火的场景。“以前丝毯采用点格来划分色块,区域间边界明晰,过渡不够自然。”受波斯地毯的启发,她提出抛弃点格和固定色彩,将一种色彩深化出十五种晕色,以表现颜色的丰富性。采用了新的编织工艺后,象征智慧的东方女神在2580种色彩的映衬下真的“活”了。一年后,袁教授带着这幅作品到美国艺术中心展出,得到美国艺术界的高度好评,评价这幅丝毯开拓了现代丝毯艺术,当时没有一幅丝毯作品可与之相媲美!

次年,程美华作为中国选派的唯一技术能手赴德国汉诺威参加国际地毯博览会。当时欧洲人不相信中国地毯是手工制作的,当她在现场的技术表演被全程实况播出时,她的精湛技艺折服了每位观众。自此,订单纷至沓来,中国手工丝毯敲开了欧洲的大门,并在欧洲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

勇于打破常规,“活”出无限美

1985年,程美华作为引进人才调往上海金山丝毯厂。1994年起,她担任金山丝毯厂厂长兼总设计师。她和工厂共同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订单汹涌的辉煌,也遭遇过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时的重重危机……几番潮起潮落,上海七家丝毯厂唯有她这一家挺了过来,今天仍在不断为上海丝毯工艺的传承和发扬注入活力。“‘活’的秘诀就是敢于打破常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超”,程美华在设计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材料创新方面越走越大胆,越走越自信。

“东方的丝毯工艺那么精湛,西方人为什么不欣赏?”20世纪90年代,程美华带着疑问去国际地毯交易会上学习。波斯地毯颜色绚丽、日本丝毯淡雅清新、美国丝毯田园风浓厚,而中国丝毯只有富贵牡丹、龙凤呈祥等传统样式,形状也是单一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程美华打破固有思维,创造出椭圆形、圆形、波浪形、布丁形等形状的丝毯,一下子让中国丝毯有了新样貌。

那几年江浙桑蚕丝原料十分紧张,程美华就跑到天寒地冻的东北寻找强度更大、更富弹性的柞蚕丝。“一下飞机,睫毛就冻住了。我连滚带爬才找到了原料厂家!”程美华的执着感动了厂长,将仅剩的三吨丝卖给了她,最终确保了外贸订单按时交付。而通过技术研发,更富弹性、色泽更鲜艳的柞蚕丝编织出的丝毯效果远超桑蚕丝……

在设计上,程美华也打破了中国丝毯传统的“大红大绿、大花大叶”,大量尝试淡雅色系。与朋友聚餐时,程美华也能在清香淡雅的“茶宴”中找到灵感,以简洁时尚的设计引领中国丝毯新风尚。“是否可以让丝毯也立体起来?”有一次,她意外在客户的仓库里发现一张凹凸纹路的席子,受编席技法的启发,她灵感闪现,回到厂里立刻指导剪花工开始尝试……

“当工人将主花主叶突显出来,它就像傲立在丝毯当中的出水芙蓉,美得嘞……”程美华研发的这项凹凸素配新工艺令丝毯在精雕细琢中走向立体,有了软雕塑的3D视觉效果。这也让金山丝毯厂在金融危机中不倒反荣,产品一经推出便获得首张150万元的欧洲订单。程美华也因独创了海派艺术新风格而被艺术界誉为“现代艺术挂毯的开拓者”。

谱曲传技艺,未来无止境

在程美华眼中,创新没有终点,艺术没有边界,她希望未来能与其他手工艺人开展跨界合作,将水晶镶嵌、钩针、刺绣等工艺运用到金山丝毯上来,让金山丝毯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同时,她还在策划利用本土的金山农民画等民间素材创作更大众化的产品,让艺术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2018年,程美华把闲置的老厂房改造成工坊,向学校、社区等敞开体验非遗技艺的大门。东华大学有位中东来的男孩,想当然地认为中国丝毯不如伊朗好,但一踏入工坊大门,他就被金山丝毯独一无二的凹凸软浮雕效果深深地震撼,站在展厅挪不动步。听到学生们体验过后赞不绝口,东华大学校长兴奋地跟程美华通了一小时电话,邀请她开发大学生课程……

金山区教育局希望中小学生每周能到工坊学习,程美华便打磨了美华艺术三部曲——第一部“大师讲堂”,程美华亲自分享上海丝毯的发展史;第二部走进“中华手工丝毯技艺体验坊”,体验丝毯技艺;第三部走进“成果展示厅”,鉴赏金山丝毯精品之作。

“大师讲堂”活动中,程美华为孩子们讲解上海丝毯的发展史

为了提升孩子们的体验感,程美华把庞大笨重的机台刷成了明亮的橙色。为了降低学习门槛,她设计了色彩明快、图案简洁的12生肖和12星座系列图案。有的孩子深深迷上了编织丝毯,但是机台没办法带回家,善于创新的程美华立刻动起脑筋。2020年,她研制了一款A4纸大小的“移动数码小机台”,经纬线也被设计成标注有数字和图案的精致材料包。丝毯编织体验从此变得轻盈灵活,材料包还获评2022年“上海伴手礼”。

回想起“嫁”给锦绣丝线的这50年,程美华道出肺腑之言,“有了热爱才有传承,有了创新性传承,中国丝毯才会有美无止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