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座美术馆激活一个村庄,乡村振兴走出“艺术范”

图秀 2023-07-03 16:08:58

2018年11月12日,北京玖层美术馆馆长杨洋与浙江省松阳县叶村乡膳垄村“一见钟情”,四年零五个月后的2023年5月,玖层云水美术馆在膳垄村落成。

杨洋 艺术家,玖层创始人,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叶村乡横坑村膳垄村玖层云水项目投资人,玖层云水美术馆馆长

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启动“拯救老屋行动”。2018年,“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百名艺术家入驻松阳乡村计划”启动。

2018年11月12日,杨洋坐车从浙江省松阳县城前往膳垄村。从车上下来的那一瞬间,后来无数次出现在杨洋的叙述里,“一种说不出来的灵气能量吸引着我要往这个村子里走,越走越心生喜欢”。

村尾有一座百年廊桥和一棵三百年老樟树,沿溪而行,村道狭窄,至村头,又是一座桥,左边飞瀑流泉,正前方的竹山上高踞着三排破旧的土屋,柴棚散落。她脱口而出:“我要在这儿建个美术馆。”

她清晰地知道,这正是她想住下来的一个能够回归内心的地方,她要生活在这里,做一个艺术生态村,用艺术扮靓乡村美好生活。

第二天,杨洋就返回了北京。但没想到,一个异乡人竟然对膳垄有了乡愁。她和朋友去日本旅行,一路都在说膳垄,膳垄和这儿一样美,膳垄比这儿还美……

旅行回来,她再去松阳,就已经是去和政府签合同了。而且幸运地遇到了志同道合、有情怀的合伙人,一个人的梦,变成了一群人的梦。


美术馆要从膳垄的土地“长出来”

从山里长出来的玖层云水


松阳有七十多个古村落,松阳县政府的“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给了驻村艺术家非常优厚的政策,几乎拿出了所有的村落让艺术家选。

在杨洋考察过的村子中,哪一个都比膳垄大,膳垄村民居破旧,大部分空置,只生活着20多位以种地为生的老人。然而这里有环抱山村的五座青峰,以及青峰之上的流云飞雾。

杨洋心里的玖层云水建筑“必须是石作、木作、黛瓦和夯土四元素,必须是在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了博人眼球”。

有人向她推荐北京设计师陆翔,陆翔提出的“建筑不是占有环境,而是要与环境对话,融入山水”以及美术馆要引导人“向内看”的理念与杨洋一拍即合。

设计方案出来,他们一起向松阳县政府汇报,没想到当时的县委书记叫来了所有委办局的领导来听取汇报。最终,玖层云水建设方案成为唯一全票通过“艺术家入驻松阳乡村计划”评审会的项目。

施工前,在当地政府协调下,膳垄村高处的闲置房屋过户给了村集体,留守的三户村民被安置到山下。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杨洋以极大的理解和宽容面对着层出不穷的状况,商量、沟通、妥协,却不放弃。

2022年正月十六,玖层云水项目正式开工。

此后的一年多,杨洋一个人住在工地上。夜晚的乡村一片漆黑,上山来的朋友和政府工作人员都对此感到不可思议,奇怪她是怎样坚持下来的。然而,杨洋却认为这是一片滋养她的山水,“没有恐惧没有寂寞,享受所有的过程”。

她说从来不需要“坚持”,“因为有美好的梦想,而杂乱的工地也是美好的一部分,意味着正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

现场与图纸永远有距离,不断推翻,不断修改,不断争吵,不断磨合,一个方案又一个方案,一个会议又一个会议,每天几乎都需要出新图纸,光钢结构部分的施工队就换了三批,一度停工三四个月……

杨洋说,好几次都到了临界点,有无数的理由让人停步,“差点就没有这个美术馆了”。然而,半途而废从来都不是她的做事风格。

因为是“想拿余生干这一件事”的,所有的干扰与困难也就变得“无所谓”,杨洋很笃定,“我只管在这儿做就好了”。


做了一条史无前例的编木拱

编木拱顶如一条“龙脊”


美术馆的顶采用编木拱结构,这项技术的原型可见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

美术馆的屋顶要依山势,将传统木拱桥的平行边约束、等跨度、等矢高的形态,发展为非平行边约束、变跨度、变矢高的编木拱屋架。

边界是曲线的,高度也是曲线的,以横木和拱骨穿插别压,靠木材自身的强度,通过直径、长度、角度、距离的变化,渐变搭接,形成整体的曲面结构。创新性强,也是难度很大的结构挑战。

尤其编木拱技艺在中国几乎失传。杨洋偶然从新闻里看到有关国家级非遗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胡淼的介绍,辗转托朋友引见,与合伙人专程到庆元县拜访。胡淼师傅一直想留一件编木拱结构的作品,如今,竟然有人想做这件事,他当即表示愿意全力以赴!

2022年9月底,胡师傅团队被请到玖层云水现场进行编木拱顶的施工。

胡师傅认可对编木拱进行改造的做法,对其中的几何形态做了修正,使其更符合传统编木拱的工艺。胡师傅团队的专业与高效令人大开眼界。“你能想象只用了7天就把拱顶编完了吗?每一条木料都是编好号来的,十几位工匠配合默契,拱顶一天一个变化,眼见木龙横卧,蜿蜒有致,那个过程真是太美了!”那是开工以来杨洋最激动的时刻,她在抖音里直播了编拱过程,至今仍在感叹胡师傅真是国宝啊!

杨洋(右)在编木拱施工现场


但在做编木拱之上的屋面木构做法上,双方发生了分歧。工匠有工匠的经验,工程师有工程师的计算推演。

虽然因为“要做百年建筑”,考虑到双层拱的荷载与空间的需要,杨洋支持了更为稳妥安全的方案,但她欣赏双方认真负责的态度,尤其欣赏胡淼师傅在坚持传统的同时,能够与年轻的建筑师有效沟通,接受檐角以木与钢连接,让传统技艺与现代建筑科学互相结合、补充,最终让玖层云水美术馆史无前例的编拱屋顶得以呈现。


老村民和“新村民”的情意

和村民一起种下花树,让山村更美丽


2023年4月30日,随着美术馆接近竣工,村里铺设了照明设施,300岁的古村第一次亮了起来!村民们终于不再日落而息,纷纷走出来在路灯下扎堆聊天。

从美术馆向下望,小村亮成一串珍珠。然而杨洋说,山村美术馆的意义不只是点亮村子的灯,更是点亮村民的心。

她记得最初对这个村子的另一个印象:沉寂。村里只有20几位老人,几位婆婆每天坐在家门口,年轻人几乎不回来。这是一个正在“下沉”的村庄。

可是随着美术馆的建设,本村在外地开超市的年轻人开始跑回来承揽修桥修路工程,婆婆们在家摆上饭桌给络绎不绝的外来客人做农家土菜,村民拿出自己编制竹筐的手艺,参与制作艺术家创意的竹制品,并通过玖层云水的销售获得收益……在村里可以挣钱了,就连绝迹多年的社戏也重新唱了起来,玖层云水也为这一传统民俗的复苏积极捐款。

溪边杂草丛生堆满石料废渣的小树林变成了苔藓竹园,过去坍塌得只剩下三面破墙的牛栏变成了村民带亲戚去喝咖啡的植物艺术空间,为松阳第一届横坑竹也大地艺术节创作的户外竹制艺术品,让整个村子变成了一个大美术馆,艺术节开幕前,到处可见老百姓在帮艺术家打理竹枝,准备材料。

杨洋开心地说:“过去他们把我们当外来者,后来发现我们是真的住在这里了,就像对乡亲一样开始打招呼,还三天两头送来自家种的竹笋和青菜。”有个耳背的老婆婆,每次在村里遇到杨洋,都会提醒她穿袜子,不要着凉。这是老村民对“新村民”的情意。

这些日子,不断有网红来美术馆打卡,虽然在画前反复拍照,但看上去并没有被画本身吸引。

如果人们看不懂画,做美术馆的意义是什么?

杨洋认为,这至少说明他们对空间、对美术作品是有感受的。“当喜欢拍民宿拍吃喝的人,有一天突然来拍美术馆了,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那颗种子已经被种下了。”


每天的“如是观”都是功课

从在松阳住下的那一天起,杨洋每天清晨都会发一条朋友圈:“如是观”——站在同一位置拍下同一景观,不细看的人是看不出区别的,而在她眼里,每天都不一样,这一天远山生紫烟,另一天峰绿云白天蓝,再一天雾锁青山湿……

她说:“我拍的不是风景,是我自己的功课,我希望自己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接受‘它就是这个样子’,我接受每一刻的变化和样子。”

因为接受“就是这个样子”,在面对无穷无尽的变化时,杨洋才能泰然自若,“无非是解决问题”。

最忙的时候,有四个工地同时在开工,村头的美术馆、村中心的博物馆、村尾的植物艺术空间,再加上横坑的云水涧,事情又多又杂,工期拖延、村民吵架、材料问题、技术问题、人工问题……“每个人都付出了”,所以也更容易原谅。

这个项目凝聚着太多人的心血,同心同德的合伙人、优秀的设计师、辛苦的施工方……杨洋的心里有一个长长的感谢名单,而政府的支持更是伴随始终。玖层云水项目经历了三任县委书记,“用艺术引领的方式,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是每一任领导的共识。

叶村乡借力玖层云水美术馆文化综合体项目,争取到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资金2000万元。这笔钱被用于提升横坑、南岱两地的公共基础设施,并以膳垄为中心点,探索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特色生态农业的农文旅融合之路。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修路修桥铺设电缆,种花种草改善村貌。

5月18日,玖层云水美术馆开馆


2023年5月,随着玖层博物馆和玖层植物艺术空间的完成,玖层云水美术馆也终于完整呈现,来视察的市县乡领导都颇为感慨,有位领导说,杨洋,你当初说的那些都呈现了,而且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面对这个独一无二的作品,杨洋却没有人们想象得那样兴奋,“因为结果是我早就看到的,如果你真的在做,自然就会有这个结果。重要的永远是过程。”

她相信这个山村美术馆能吸引来优秀的艺术家和藏家,“这个环境很容易让人沉浸下来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品,而不是被所谓的市场左右。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更容易实现有效而深入的交流。”

她更相信膳垄会越来越好。乡建契合了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心灵需求,来到这里的朋友每天沉醉于膳垄的绿水青山,沉醉于玖层云水的艺术化生活,找到了精神家园,也找到了生命的元气。膳垄村被“复活”,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