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量身定制”友好城市,给童年留下金色阳光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鼓励创建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儿童友好城市。
本刊记者采访了多位儿童友好理念的践行者,他们立足本职工作,从点滴做起,把儿童友好从政策理念变成了美丽实景。
先行一步,“一米高度”尽显温情
从“一米高度”儿童视角看河北省保定市的公共空间,正在为孩子们而悄然改变。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联合22部门发布《365体育足彩,: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越来越多的城市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儿童而建,365体育足彩,倾听儿童的声音,看见儿童的需要,尊重儿童的想法。而创建儿童友好城市,保定市一直是先行者。
全国首创,出台公共空间规划指引
在保定市图书大厦,带有动漫的墙面设计和柔和的灯光营造出温馨的亲子阅读氛围。在环城水系公园,“一米高度”标识牌随处可见,便捷舒适的活动空间以及全域可见的视频监控,让人们感到满满的安全感。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口腔科成了“海底世界”,来到检验科进入了“蘑菇屋”,角角落落充满了儿童元素。
这一系列儿童友好公共空间效果的呈现,离不开《儿童友好公共空间规划指引》的探索和出台。
2021年,保定市率先发布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动员令。保定市妇联主动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沟通,提出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制定具有保定特色、指导儿童友好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的政策性文件。
保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详细规划处副处长韩阳告诉记者,保定市在全国率先编制《儿童友好公共空间规划指引》,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全国妇联的充分肯定。而随着《儿童友好公共空间规划指引》的出台,儿童友好牵头单位保定市妇联被吸纳为保定市城乡规划委员会成员,提高了儿童友好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话语权,在项目建设中统筹融入了儿童友好元素和适儿化改造。
细微关怀,妇联赋能儿童友好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儿童生活、居住时间最长的场所。如何创建儿童友好社区?保定市各级妇联干部一直在积极探索。每到周末,竞秀区玉兰花园社区一派热闹景象:舞蹈室、阅览室里到处是孩子们的身影,社区俨然成了孩子们的成长乐园。
竞秀区妇联主席马新艳介绍说:“在儿童友好社区创建中,不仅要注重适儿化软硬件环境的改造和提升,更要注重儿童参与社区建设的决策与执行。比如,玉兰花园社区为美化环境曾发起“井盖变形记”公益活动,向孩子们征集画稿,让孩子们当评委选出优秀画作,并让他们两三人一组将图案画到井盖上。这次活动不仅使孩子们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乐趣,还让他们参与到建设社区美化环境的服务中,培养其共建共治共享的小主人翁意识。
保定市妇联干部张立娜告诉记者,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衣食住行学医卫等诸多方面,需要逐步推进。保定市妇联要不断发现“不友好”,通过努力实践变成“友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永远在路上。
不断创新,关爱成长与法同行
“最近游泳馆多了第三更衣室,我给儿子换衣服方便多了。”浙江温州瑞安市的一位妈妈笑盈盈地说。
“第三更衣室设立的初衷就是便利家长看管小孩。水上项目有一定风险,家长和孩子一定要注意安全。”2023年5月的一天,站在游泳馆第三更衣室门口的瑞安市法院家事审判庭庭长周昕昕,正在对司法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回访,这也是法院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举措之一。
一份司法建议,守护儿童安全
游泳馆里为何多了第三更衣室?这还要从一起儿童在泳池溺水引发的侵权责任纠纷说起。去年暑期,彭妍给6岁的儿子晓晓报名了游泳私教课。上课那天,晓晓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游泳馆。由于晓晓无法进入女更衣室,彭妍让游泳馆工作人员将晓晓带往男更衣室换衣服。
换完衣服,晓晓未等到妈妈便独自进入游泳场地,不幸在泳池中溺水,所幸被其他游泳的人发现并救起。随后,晓晓被送往医院急救。彭妍认为,游泳馆及场馆内救生员没有及时发现晓晓溺水,未尽到看护和安全保障义务。她将游泳馆告上法庭,并追加教练为第三人,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
法院认为,游泳馆未能有效地发挥安全预防作用,救生员在执行工作过程中未能充分落实岗位责任书的要求,再加上更衣室设施不完备,不能满足母子更衣需要,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教练在游泳馆开展私教课,却未能与孩子的监护人有效接洽,应承担侵权责任。晓晓的监护人在未与教练接洽好的情况下,让晓晓脱离监护,存在重大过错,应承担相应责任。最终,法院判决游泳馆、教练、监护人分别承担20%、30%、50%的责任。
通过个案的审理,瑞安市法院向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发送司法建议,引导完善孩童游泳场馆的配套服务设施。瑞安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在收到司法建议后高度重视,已逐一落实整改。
创新审判实践,孩子权益优先
其实,早在2021年6月,瑞安市法院就开始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同时也是该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领导小组最早一批成员单位之一。该院在市委政法委牵头下,与协同部门共同建立健全儿童保护工作机制,合力营造良好的儿童成长法治环境、网络环境,切实加强涉及儿童的食品用品药品监督,为儿童生存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今年初,瑞安市法院还携手市妇联共同创建全省首个探望权基地,“探望权基地建成后,不仅破解了探望难题,而且维系了亲情纽带,最大限度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这也是法院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探索出来的新模式。”周昕昕说道。她表示,接下来瑞安市法院将继续加强与各职能部门及社会组织的沟通协作,实现精准帮教和救助,以儿童友好司法实践,为儿童友好城市创建提供更加坚强的司法保障。
一路探索,全方位保护儿童利益
法律如雨露滋润万物、沁润心田,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团队工作品牌——“小水滴”工作室因此得名。作为江门市首批儿童友好基地,“小水滴”工作室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格局。
网络赋能,“码上关爱”精准帮教
如何让“家、校、社”一体联动?如何让帮教方案量化、精准化?“小水滴”工作室的“码上关爱”微信小程序以数字手段,让“精准帮教”得以实现。
未成年人小凡由于父母未尽到监护职责误入歧途。蓬江区检察院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后,在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期内,小凡每天都要在“码上关爱”小程序中进行人脸识别打卡,参加法律知识学习,每月按时提交个人总结。检察官通过后台的数据和他提交的总结,有针对性地调整帮教计划。
在帮教数月后的一段时间里,小凡并未按照要求提交个人总结,检察官们及时发现异常,经谈话了解到,小凡存在心理问题。随后,检察官第一时间联系了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经过心理疏导,小凡的精神面貌有所好转,继续在小程序上打卡,配合帮教。如今,“码上关爱”小程序已全新升级,迎来了2.0版本。
2022年,“小水滴”工作室共利用“码上关爱”,对42名涉罪未成年人开展线上监管帮教,不批捕9人,附条件不起诉29人,不起诉31人。
家校社协同,教育预防两手抓
2022年8月,蓬江区检察院联合区妇联成立了辖区内首个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该工作站集未成年人帮教、心理疏导、法律援助、法治宣讲、家庭教育、司法救助等功能于一体,是综合性的“家长课堂”。2022年以来,蓬江区检察院共制发“督促监护令”130余份,督促家长全面履行监护职责,收到督促监护令的父母,都要在指导工作站进行强制亲职教育。
想要让孩子们遵守法律,让法治成为他们的信仰,形式多样的普法必不可少。蓬江区检察院不断拓宽未成年人学法渠道,开展“小小检察官”开放日活动,联合《江门日报·青苹果》校园周刊,组织小记者们参观“小水滴”工作室,引导他们增强法律意识。同时,还在辖区学校、社区设置“小水滴”流动法律图书角,让法律知识在校园、社区“流动”起来。
“小水滴”工作室的检察官表示,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离不开对儿童的全方位保护,检察官们会联合社会各界力量,织牢法治保护之网,用法治为儿童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