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怀念:毛泽东与《中国妇女》
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毛泽东与《中国妇女》杂志渊源甚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回溯那段岁月,以此深切缅怀伟人毛泽东。
1939年6月1日《中国妇女》创刊号,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刊名
1939年6月1日,《中国妇女》杂志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延安窑洞,毛泽东亲笔题写刊名并赋诗祝贺,此后,他的文章、题词多次出现在《中国妇女》杂志上,激励广大妇女投身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中国妇女》杂志与生俱来、不可磨灭的红色基因。
毛泽东对《中国妇女》杂志和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深情关怀,永远激励着我们书写时代发展崭新巾帼篇章。
题写刊名并赋诗祝贺
《中国妇女》成为女界抗日宣传阵地
《中国妇女》杂志由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创办,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本全国性女性刊物,也是抗日根据地影响最大的女性刊物,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毛泽东主席为《中国妇女》杂志创刊号赋诗《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
当年,46岁的毛泽东亲自挥毫题写刊名,并为创刊号赋诗《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祝贺。
“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有妇人焉,如旱望云。此编之作,伫看风行。”这是毛泽东留下的为数不多的抗战诗词之一,弥足珍贵,后来被收录于《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题词墨迹》中。
这首诗热情洋溢,每句都寓意深刻,通篇一气呵成,豪情万丈。他称赞中国妇女,提出“男女并驾,如日方东”,并将妇女盼望《中国妇女》出版比作“如旱望云”,足见毛泽东对杂志和妇女工作的重视与厚望。这也是他对中国妇女的赞扬和鼓励,他希望中国妇女既投身自我解放运动,也为抗日救国事业贡献力量。
抗战时期,每到战争爆发纪念日或节日,《中国妇女》杂志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也登载领袖们纵论时局、动员抗战的文章。
为纪念抗战两周年,《中国妇女》杂志第一卷第二期首发毛泽东的《当前时局的最大危机》,论述了中华民族当时所面临的头等重要问题:“战则存,不战则亡”,这是《中国妇女》杂志第一次刊发毛泽东的署名代论,文章后来编入《毛泽东选集》,题目改为《反对投降活动》。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十九周年和抗战三周年,《中国妇女》杂志第二卷第二期发表了毛泽东的《团结到底》,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中华民族必然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念。
1940年2月,毛泽东在给中央妇委会的指示信上说,“妇女的伟大作用第一在经济方面,没有她们,生产就不能进行”。那时的《中国妇女》杂志还有一张特别的插图,是毛泽东给妇女们的寄语:“开展边区妇女工作应当从生产着手”,也代表着党中央对广大边区妇女的嘱托。
“妇女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现在打日本,要妇女参加,生产要妇女参加,世界上什么事情,没有妇女参加就不成功。”——1940年,毛泽东在延安“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大会上又一次赞扬中国妇女。
迫于战争形势等原因,1941年3月,《中国妇女》杂志停刊。从1941年9 月起,《中国妇女》以《解放日报》副刊“中国妇女”专版出现,每两周一期。
1942年3月8日,毛泽东应中共中央妇委会的请求,专为《解放日报》副刊“中国妇女”专版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刊题写了——“深入群众,不尚空谈”八个大字,希望党的干部要深入群众之中,为团结、发动群众投身抗战多做实事。
在毛泽东主席的关怀和领导下,抗战时期的《中国妇女》就像一面旗帜,引领推动全国各界妇女追求自身解放、投身抗战救国的时代洪流,书写了壮丽“半边天”发展进步的恢宏史诗。
念兹在兹深切关怀
改善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
1949年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党领导下的全国妇女组织——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7月20日,作为全国妇联机关刊,《中国妇女》杂志复刊,为了鲜明地区别于新中国成立前的旧中国,改名为《新中国妇女》(1956年1月,刊名又改回《中国妇女》)。
毛泽东主席为《新中国妇女》杂志创刊号题词(1949年7月21日)
这一次,创刊号扉页上,刊发了毛泽东和朱德的题词。其中,毛主席题词号召全国妇女“团结起来,参加生产和政治生活,改善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领袖的题词,鼓舞了当时全体办刊人员,也成为《中国妇女》杂志新的办刊宗旨。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妇女运动开辟了新纪元。广大妇女获得了历史性的解放,她们走出家门,参加生产,与男性并驾齐驱,在各行各业勇创佳绩、建功立业,撑起社会主义建设的“半边天”。
20世纪50年代,《中国妇女》杂志“新中国的伟大建设”栏目热火朝天地报道了《战斗在成渝铁路上的妇女们》等,还刊载了《林幼华——长江上第一个女驾驶员》《第一个农民出身的女研究员张秋香》等一批人物通讯,从
不同侧面宣传了各条战线的先进女性典型。
许许多多创造了新中国第一的女性登上杂志封面。《中国妇女》杂志记录了她们奋斗的足迹——田桂英,第一位女火车司机;孔庆芬,第一位海船女驾驶员,还有第一批女瓦工、第一位高炉女电焊工……她们意气风发走向社会大舞台,生动诠释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1952年“三八”国际妇女节,经毛泽东批准,北京西郊机场为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举行盛大的起飞典礼。当女飞行员们驾驶着6架运输机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毛泽东从中南海的办公室走出来抬头观看,高兴地说:“我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驾驶的飞机正从我们头顶上飞过。”
以此为主题,当年的《中国妇女》杂志四月号刊发了一组重头报道,包括朱德和邓颖超在起飞典礼上的讲话,何香凝的署名文章《新中国第一批女航空人员的成就证明妇女能掌握近代化的技术》,以及本刊记者撰写的文章《艰苦的学习,卓越的成就——记新中国第一批女航空人员的成长》《她们以生动的实践为妇女开辟了新的一页——记全国民主妇联邀请女航空人员、女拖拉机手、女电车司机座谈会》等,整个专题占了10页篇幅。
1951年10月,国庆节庆祝活动,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广场上的群众挥手示意
毛泽东一直关怀妇女工作和《中国妇女》杂志。1951年10月《中国妇女》杂志在头版刊登了毛泽东的署名文章《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这一时期,宪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选举法、劳动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保障了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中国妇女》杂志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的法律法规,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支持和鼓励妇女同男子一道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和政治活动。
经典名句永流传
妇女能顶半边天
毛泽东主席与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龙冬花亲切交谈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夜以继日地亲自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改稿件、撰写按语。毛主席的巨大工作热情极大地鼓舞着他身边的工作人员。
此间,在中国妇女杂志社工作的董边同志,给主席送去了五份365体育足彩,:妇女参加合作化工作的材料。毛主席仔细翻阅了《中国妇女》杂志呈送的材料,并欣然提笔写下按语,阐述发动妇女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
其中,毛泽东为一篇《建德县千鹤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的报告写下了512字的按语:“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他还将文章标题改为《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肯定建德县千鹤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动妇女投入农业生产的做法,这一重要论述后来被选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毛泽东主席曾16次登上《中国妇女》杂志封面
1953年,为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千鹤妇女打破传统旧俗,走上田间地头,实现男女同工同酬,喊出了“劈山拦河溪改田”的口号。两年后,毛泽东这一批示,把妇女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全新高度,也使建德千鹤村成为“妇女能顶半边天”思想的重要发源地,提振了千千万万中国妇女的自信,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妇女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
还有,毛泽东为《妇女走上了劳动战线》一文所作的按语同样被收录于《毛泽东选集》,按语写道:“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在生产中,必须实现男女同工同酬。真正的男女平等,只有在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才能实现。”
1955年《中国妇女》杂志第十号在头版用7页篇幅刊登了毛泽东的署名文章《365体育足彩,:农业合作化问题》,该文“总结了我国多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验,着重地批判了目前党内在发展农业合作化问题上的主要错误思想即右倾思想,而就农业合作化的必要和可能、合作化的具体道路和步骤、领导合作化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的问题,作了纲领性的指示”。
半年后,1956年《中国妇女》杂志第二号头版刊登了毛泽东的署名文章《〈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次月,《中国妇女》第三号头版发出了《毛主席365体育足彩,:发动广大妇女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指示》,并配发编者按:“毛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这本书里,做了有关妇女工作的四段批示。这些批示,分别批在《妇女走上了劳动战线》《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邢台县民主妇女联合会365体育足彩,:发展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妇女工作的规划》《在合作社内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等四篇文章前面。毛主席这些批示指出了妇女彻底解放的根本道路,是妇女工作的指南;由于毛主席的这些伟大的指示,使妇女们更加积极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希望一切妇女工作者和全体姐妹们认真学习和坚决贯彻毛主席的指示。”
1958年《中国妇女》杂志5月号还刊登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供稿的《毛主席和女社员们》,并配发了照片《毛主席在林赛华家里》。文章节选描绘了1958年3月毛泽东视察四川省郫县合兴乡红光农业合作社的情景,体现了毛泽东对妇女解放和妇女地位提高的关怀之情。
毛泽东365体育足彩,:妇女解放的思想,自20世纪50年代对千鹤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肯定,到60年代对天津、贵州等地妇女工作的表扬,逐渐演变成“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一伟大思想,并成为家喻户晓、响彻中国的口号。
经典名句永流传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1960年3月,正逢“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五十周年,全国妇联第一次表彰了万名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中国妇女》杂志对此作了全面报道。其中,专题报道《永远做红、勤、巧、俭的红旗手永远听党和毛主席的话》,字字句句都倾诉着先进妇女对毛主席的爱戴心声。
比如,来自安徽的陈淑贞说,“三八社,好地方,前后对比不一样,往年光种不保收,如今遍地稻花香,多亏党的好领导,毛主席恩情比天长。”来自浙江的祝瑞香说,“我今年五十六岁,人老心不老,有信心,有决心,一定要把猪养好,再上北京见毛主席。”
从1960年第17期起,《中国妇女》杂志开辟了《学习邢燕子,发愤图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栏。1960年第21期,邢燕子登上《中国妇女》杂志封面。当期,还刊登了邢燕子写的文章《在党的教导下让我们并肩前进》,这是一封给“亲爱的鹅鸭坡改碱队青年队全体女队员们 / 亲爱的赵玉珍同志”的回信。
1964年12月26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令邢燕子终身难忘的时刻
邢燕子,“上山下乡”的女知青,被称为毛泽东时代的好姑娘。作为河北唐山“燕子突击队”的队长,为改变农村穷貌作出了突出贡献。她曾先后五次受到毛泽东接见,《中国妇女》杂志曾刊登过毛泽东接见邢燕子的一组照片。
1964年12月26日,毛泽东71岁生日,当时刚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毛泽东便以家宴宴请几位劳模,邢燕子和钱学森、王进喜等一起受邀赴宴。
“今天不是生日会,也不是做寿宴,而是要践行‘三同’,我用自己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我的孩子没让来,他们不够资格。这里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在一起,不光吃饭,还要谈谈话嘛!”席间,毛泽东还将自己的一碗饭拨给邢燕子和董加耕,说:“年轻人要多吃啊,要吃饱!”这是不爱公开庆生的毛泽东最后一次公开的“生日宴”。
1965年,毛泽东和刘少奇在十三陵水库游泳,其中有位女青年游得很棒,毛泽东感慨:“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做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做到。”后来,这句话被作为领导人语录频繁引用,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女性典型。《中国妇女》杂志记录下她们的故事,把这些闪亮的名字镶嵌进妇女运动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
经典名句永流传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1964年第2期,《中国妇女》杂志在头版刊登了毛泽东的《诗词十首》,长达6页篇幅,包括《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七律·为女民兵题照》《七律·答友人》《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卜算子·咏梅》《七律·冬云》《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并附上1页《毛主席诗词十首简注》。
其中,《七律·为女民兵题照》一首广为流传——“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当时,毛泽东十分重视民兵建设。1959年国庆节,民兵方队接受检阅后,作为受阅的3000位民兵之一,女机要员李原慧持枪而立,全副武装地照了相,并将照片视若珍宝地藏在身边。一天,李原慧去给毛泽东送文件,离开前,毛泽东问她参加民兵训练了吗,她答参加了,还从随身带的笔记本里拿出这张照片给毛泽东看。
毛泽东看了很高兴,沉思片刻,让李原慧拿支笔来。没想到,毛泽东接过铅笔后,拿起手边一本看过的地理常识书,翻到空白页,龙飞凤舞地写下了这首诗,并对她说:“你们年轻人要有志气,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噢!”1961年春,在菊香书屋,毛泽东在宣纸上再次书写了这首诗,正式送给了李原慧。
蒋兆和、萧琼合作作品:画毛泽东主席《为女民兵题照》诗意
1964年第3期《中国妇女》杂志封面刊登了“画毛泽东主席《为女民兵题照》诗意”,封底为“毛泽东主席《咏梅》词意”,封面和封底均为蒋兆和、萧琼合作作品。清新质朴,雅致隽永,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一代宗师蒋兆和的画搭配其妻的书法,为毛泽东的诗更添意趣,也是一件难得又经典的传世杰作。
1993年《中国妇女》杂志第12期刊登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社论《毛泽东与〈中国妇女〉的五次交往》,其中提到,20世纪60年代,“《中国妇女》的美术编辑在为一稿件进行再创作时遇到了难题——他不知主席常穿什么颜色的服装,难以着色。为此,当时的总编辑董边同志只得求助于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毛主席的住所,叶子龙同志接待了董边。他从衣服挂钩上摘下一顶旧帽子告诉她:‘这是主席的帽子,主席的衣服就是这样的灰色。’为了让《中国妇女》杂志的美编为主席像着色更贴切些,叶子龙将这顶帽子暂借董边。于是《中国妇女》杂志美术编辑借助于毛主席的这顶帽子,完成了一次艺术的再创作。”
激励与勉励,
二题《中国妇女》刊名
《人民日报》曾在头版头条刊发了“毛泽东主席给《中国妇女》杂志题字”的套红消息和社论
《中国妇女》杂志沿用至今的刊名手迹,是毛泽东在1966年8月20日题写的,时隔27年,毛泽东再次为《中国妇女》杂志题写刊名,实属难得。
对此,《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套红消息和社论,中央和全国各地党报都进行了全文转发。
在1966年《中国妇女》杂志第9期上,《热烈欢呼毛主席为〈中国妇女〉题字》一文记叙了毛泽东二题《中国妇女》刊名的情景。
1966年8月18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时任全国妇联主席蔡畅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后,请毛泽东为《中国妇女》杂志题字,“只过了两天,在八月二十日,毛主席就挥起他那写过大量光辉著作,饱蘸着无产阶级革命豪情的大笔,在百忙中,为《中国妇女》题字了!”《红色书写:毛泽东题写报刊名轶事》一书中,《毛泽东二题〈中国妇女〉》这一章节也讲述了相关轶事。
毛泽东为《中国妇女》杂志留下的这些金玉珠贝,彰显了党对妇女宣传事业和妇女运动发展的深切关怀,成为《中国妇女》杂志为中国妇女记录和珍藏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永远铭记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