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 |两场集体婚礼“括”起我们的流金岁月
9月22日,“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在全国50个会场同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金婚伉俪为新人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中国妇女》杂志陆续采访了参加集体婚礼的新人以及幸福典范的金婚夫妻,“新人新声”与“金婚金句”相映成辉,他们的动人爱情故事是这场美好盛事的最美注脚。今天推出系列报道第四篇。
55年前,我们以一场集体婚礼步入婚姻,风风雨雨携手走过了半个世纪;这一次我们有幸又参加了一场万人集体婚礼,重新回顾相濡以沫的大半生。当我们和一对对新人站在一起,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只是曾经的我们更质朴,今天的新人更浪漫。真心祝愿所有缔结连理的小夫妻们都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建立好家庭,传承好家风,互敬互爱互信互谅,成为彼此永远的依靠和支撑。
秦秀兰和穆新宽,黑白青春照与彩色盛年照里的55年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每次读到木心的这首《从前慢》,心底就会滑过一丝温暖。
我叫秦秀兰,老伴叫穆新宽,5年前我们庆祝了金婚,今天又迎来了翡翠婚,人生第一次披上婚纱,感觉一下年轻了好几岁。参加这次活动是女儿的主意,她说:“国家要举办万人集体婚礼,也邀请一些金婚伉俪参加,为新人送上祝福。”我又惊又喜:“真的假的?还有这好事?”和老伴一商量,我们报了名。
我和老伴是河南同乡,当年他在部队当兵,我在老家教书,经人介绍我们见了一面,仅此一面,就确立了恋爱关系。此后天各一方,开始鸿雁传书,感情也在一封封书信中升温,最后水到渠成。
1969年我们领了结婚证,第二年他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线建设,转业到湖北十堰市东风汽车制造厂当了一名工人,我也跟他从河南来到湖北。在那里,我们参加了厂里的集体婚礼,简单朴素,厂长讲了几句话,新人互相鞠个躬,再给同事们撒把喜糖,仪式就结束了。
那时条件差,厂子周围都是荒山野岭,出门坑坑洼洼,难得有条平整的路。住的是芦席棚,吃的是糙米饭,还经常停电,夜里要用马灯照明。虽说艰苦,但两个人在一起,互相帮衬着,再简陋也温暖。
他是司机,我是老师,两人都忙,后来有了孩子,又多了家务活,就更忙。但我俩谁也不抱怨,谁回家早谁做饭,谁有空谁带孩子,日子平淡却和美。当然我们也会争,但争的是谁在单位贡献大,谁得的荣誉多,你是优秀驾驶员,我是模范班主任;你进步,我也不甘落后,就这样你追我赶,了解越多,感情越深越进步。
我白天上课,晚上备课,还要批改作业,碰上孩子哭闹,不免着急上火。每当看我心情不好,他就主动把活揽过来,轻声安慰我:“你歇会儿,让我来!”体谅是相互的。一次,孩子夜里发高烧,想着他白天跑了一天车,我不忍心叫醒他,就一个人悄悄背着孩子去了医院。
我觉得和睦夫妻要讲相处之道,除了互助互谅,还要关心对方所思所想,用现在的话说,叫“提供情绪价值”。在家里,我俩经常“互夸”,他跟孩子们夸我:“看你妈,书教得好,关心学生,家长都喜欢她。”我夸他:“你爸年年都是标兵劳模,咱全家脸上都有光!”
不抱怨,不说对方的坏话,也不强调自己的好,这是我们夫妻几十年如一日相敬如宾的“法宝”。还有,过日子也不要攀比,别跟人家比吃喝,说人家有这有那,日子是自己的,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有了矛盾各退一步,忍让一下,别针尖对麦芒,气头过了,事也就过了。
我们还常把老家的父母接来照顾。公婆来了,我尽心尽力,老人牙口不好,我做饭菜要烂糊的、清口的,茶余饭后陪公婆聊天散步,让他们走走看看,了解这些年的生活变化。我父母来了,他也是忙前忙后,端茶倒水,逢年过节,不等我安排,他早早就提醒我:“别忘了给家里寄钱!”
半个世纪过去,爱的还是这个人
当年找对象有人给我介绍过大学生,但我没相中,却相中了当兵的他。在我心里,军人崇高而伟大,国家强大、百姓安宁都离不开军人,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心里踏实。
我们那代人大多是“先结婚后恋爱”,现在的年轻人“先恋爱后结婚”,但不管孰先孰后,爱情总是美好的,值得用心去追求、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