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们与壤巴拉非遗一同焕新

聚焦 2024-05-23 13:32:42

“壤塘”在藏语里意为“财神居住的地方”,四川省壤塘县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带动上千名妇女传承非遗文化,实现创业增收,荣获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壤塘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拥有世界、国家、省级等众多文化遗产,被称为“文化活化石”。但由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壤塘曾是四川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守着“活化石”,年轻人却少有发展机会,为此壤塘县委县政府支持创办“壤巴拉非遗传习所”,打造非遗产业,增加年轻人教育和就业机会。传习所中的学员大多为女性,作为“娘家人”,县妇联通过立项、培训、筹集资金、引荐资源等举措,全力为妇女就业创业铺路搭桥。县妇联主席头丹卓玛说:“我们就是想让妇女们端上文化饭碗,实现经济自立,走出致富新路。”

image.png

创作中的罗尔吾姐

高原上的创业明星

藏族姑娘扎西娜姆是壤巴拉非遗传习所的第一批学员,是川西北第一个药妆护肤品牌“阿如藏”的创建者。

扎西娜姆在传习所学的是藏医,后又在内地学习中医,现在是一名执业医师。藏医与中医用药都是草药,因此她很留意草药的药性。甘松是藏域高原特有的植物,也是一味藏药,壤塘当地人习惯将采来的甘松晒干后再当药材,而新鲜的甘松药性更好,扎西娜姆在甘松采摘24小时内成功提炼出精油,创建了壤塘第一家高原鲜株精油萃取工坊,成立了阿如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甘松精油成为首款面市产品。

产品研制成功,推广销售成为发展最大障碍。“开始就用笨办法,推荐给周围的朋友,口口相传。”但这样难成规模,无法打开市场大门。一筹莫展之际,县妇联站了出来,为阿如藏与县国资公司牵线搭桥,结成“对子”。县国资公司与温州、绵阳等对口公司都有合作,通过他们再对外推广展示,渐渐地,来自高原的产品被人们所认识并接纳。

在壤塘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县妇联又与温州有关部门对接,帮助阿如藏在温州设立了非遗工坊,公司也主动出击,瞄准线上,通过多种平台连续“种草”,又圈了一大波粉丝。上海某知名化妆品公司在验证了甘松的功效后,率先向阿如藏伸出“橄榄枝”,双方合作开发出护肤、洗护等系列产品。

德泽蔓泷康养有限责任公司是扎西娜姆创办的另一家企业。“德泽蔓泷”是“藏药”的音译,主要经营藏药浴及藏药产品,药浴结合推拿,养生又治病。2021年,德泽蔓泷在九寨沟开设了一家藏药浴门店,去年又在北京开了一家藏药浴馆。拥有数家公司的扎西娜姆成了当地的创业明星,荣获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扎西娜姆12岁进传习所,16岁学医,22岁创业,用她的话讲,每一步都有“贵人”相助。“尤其是闯市场,如果没有妇联帮助,不知道何时才能打开局面。”县妇联主席头丹卓玛说:“助力妇女创业,扩大就业机会,传承藏医药文化,妇联责无旁贷。”

把藏陶卖进大城市

罗尔吾姐同样来自牧民之家,中专毕业后没有找工作,而是进入传习所“深造”技艺,从小喜欢玩泥巴的她参加了陶艺班。陶艺学习需要有操作实践场地,县妇联申请到省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专项基金,建立起陶艺工坊,购置了设备,让学员们有了实操机会。

壤塘的传统藏陶多为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品,器型简单,质地粗糙,只有一些老人仍在坚持,技艺几乎失传。想要重拾藏制陶技艺并传承下去,必须加以创新,融入现代元素。在传习所安排下,罗尔吾姐和学员们在掌握了藏陶制作基础工艺后,又赴上海、江西等地学习现代陶瓷制作技艺。

陶瓷制作工艺严格,温度控制最为关键。有时为烧制一窑陶器,罗尔吾姐从白天盯到晚上,不敢有半点马虎,她知道学习机会难得,因此格外努力。待学成归来,却发现内地与高原气候存在差异,在外学习积累的经验“不灵了”。不过她平时用功,也善于总结,知道如何调整,重新摸索后又找回了感觉。

罗尔吾姐的陶瓷作品既古朴又现代,且保留了藏陶的特性。吹釉是藏陶古老的工艺之一,吹釉也称喷釉,通常将釉装在瓶里,用特制工具蘸釉后再用嘴巴嘘气,均匀地将釉吹在陶坯上,边吹还要边转动手里的陶坯。能吹的釉一般比较稀,所以要多次上釉,层层覆盖,同时还要避免流釉,不然釉色有厚有薄,成品釉色不均,就成了残次品。罗尔吾姐说,与现代工艺相比,机器自动喷釉更精密,成品釉面更光滑明亮,但藏式人工吹釉相反,成品釉面更粗糙,甚至还有颗粒感,色泽也呈现出一种亚光色,“但质朴粗糙恰恰是藏陶的风格,人们反而更喜欢”。

一款藏式小碗是她的得意之作,造型简约,色泽典雅。她说这款小碗所用釉是香灰釉——一种藏香灰制成的天然釉。香灰釉烧制的颜色为深褐色,加之传统的藏式造型,非常有年代感。壤塘还有一种黑土,烧制的陶器为黑陶,有种乌亮的光泽。这些别具特色的藏式陶器契合了都市人喧嚣中追求宁静的心理需求,很受市场欢迎,产品热销北上广深等城市,有些还出口到国外。

从事陶艺设计制作后,罗尔吾姐像变了一个人,以前急性子的她,变得从容,做事也更专注。如今她是传习所的陶艺老师,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又传给新的学生,继续为非遗传承接力。有了稳定的收入,不仅改善了全家人的生活,也提高了罗尔吾姐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她变得更加“底气十足”。

image.png

壤塘县妇联主席头丹卓玛(左一)参加传习所学员们的作品展示会

带着娃娃画唐卡

今年4月,壤塘县委县政府携手北京首旅旅行公司在北海公园举办了一场“文化原乡·福地壤塘——2024北京行”活动,为北京市民带来了壤巴拉非遗传习所精美的非遗文创作品。其中线条流畅色泽艳丽的唐卡画作最抢眼,细心人还留意到一位画师的名字:班罗。

班罗是土生土长的壤塘人,一直在家放牛。2011年传习所开设唐卡班,班罗报了名。小时候她没怎么看过唐卡,也不知道女生可以画唐卡,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她就这样闯入了唐卡的世界。开始她跟着老师画,老师只让她画莲花,一笔一画,一画就是大半年。反复做一件事很枯燥,班罗却坚持下来,且越画越有样,不知不觉线条就练出来了。

看着莲花在自己的笔下绽放,班罗很有成就感,她爱上了唐卡,学完线条学填色,又学山水、人物、花纹等更为复杂的绘画技巧。壤塘的冬季寒冷漫长,气温低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班罗站在画布前,只是画、画、画……七年后,她毕业了,成为一名认证的专业唐卡画师,她绘制的唐卡远销全国各大城市以至海外。

在研习所,很多妇女需要带娃学习工作,县妇联专门办起了托儿所,班罗“带着娃娃画唐卡”。与普通托儿所不同,这里的孩子可以偎在妈妈身边,哭了闹了有人帮着照看,可以和妈妈一起回家。孩子有安全感,妈妈也安心,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日子安稳又充实。

县妇联主席头丹卓玛介绍,传习所最初只有唐卡、藏医药等少数几个专业,在县政府的帮扶下,陆续又增设了藏香、藏陶、藏毯等20多个专业。女孩们在这里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业,带动家庭致富,成为壤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核心力量。

改变并非一蹴而就。过去壤塘经济落后,有些孩子十二三岁就辍学,文化底子薄,汉语也不流利。进入传习所后,先从学习汉语和文化课开始,之后再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艺。专业学习也不是孤立的,比如唐卡班,不仅要学唐卡,还要学古书画临摹与修复。

image.png

扎西娜姆(右一)向客户介绍藏药产品

研习所不仅让当地女孩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能,也提升了她们的文化水平,改变了她们的价值观念,真正实现了人生重塑。“提升女性就业无论于家庭于社会都有更深远的意义”。头丹卓玛说:“壤塘现有5万人口,其中2万为女性,为女性提供365体育足彩,机会,会让壤塘发生质的改变。作为基层妇联,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让365体育足彩,妇女吃上文化‘这碗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