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孩子”一掷万元玩游戏,家长成功追回充值款

365体育足彩, 2023-05-05 16:35:10


为了方便联系,母亲给了儿子一部旧手机。没想到儿子拿着手机,不仅偷偷玩游戏,还用母亲的账户给游戏充值上万元。

莫名“丢”万元,母亲慌了神

叶昊杰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平时父母忙于工作,对他的照顾不多。为了方便联系,母亲程妍将家中的一部旧手机给儿子使用。可让她没想到的是,除了用手机联系父母,叶昊杰还偷偷玩起了手机系统自带的一款游戏。时间一长,他还学会了用父母的微信和支付宝充值买游戏道具。

自2022年10月起,程妍频繁收到银行发来的扣款短信,每次金额百余元。起初,她还以为是银行还贷自动扣款通知,就没太在意,直到累计被扣万余元,她才赶忙报警。经过警察提醒,她意识到可能是儿子作为。

为了挽回损失,程妍找到运营该款游戏的公司要求退款,但没有结果。于是,她便以叶昊杰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将游戏公司告到广东珠海香洲区法院,要求退还转账充值的1.73万元。

程妍坚持认为,游戏公司作为网络游戏经营方,理应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而叶昊杰玩的这款游戏,没有未成年人防护机制,游戏公司无法有效识别并阻止未成年人进行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消费,存在严重过错,应将孩子充值的全部款项予以退还。

游戏公司解释说,叶昊杰所玩的游戏面向的是成年人,公司已在登录页面设置了弹窗,提示访问网页者为成年人。叶昊杰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从其熟练的游戏操作行为来看,公司无法判断他是不是未成年人。此外,叶昊杰登录游戏较为频繁,充值的次数不止一两次,说明他可以自由掌控手机和充值来源,孩子瞒着父母充值,是家长的疏忽,不应该把过错归咎于公司。


监护职责,家长切实要履行

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离不开家长的监管


法官考虑到叶昊杰年仅10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短时间内给游戏充值万元,的确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在与程妍核实了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充值方式、消费金额等细节后,将案件交由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

调解员了解到,游戏公司一直怀疑充值行为是不是孩子所为,担心是成年人以未成年人名义恶意要求退款。调解员将游戏公司的疑虑转告程妍后,程妍提供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叶昊杰独立登录游戏页面、进行游戏对战、完成游戏充值,一系列操作很流畅。经调解员反复沟通,游戏公司最终同意退款。程妍撤回起诉。

民法典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等不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非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不发生法律效力。可见,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孩子自行进行游戏充值,若充值金额明显与其心智、年龄不匹配,可以请求退还充值款。虽然游戏公司退回了叶昊杰的充值款,但面对未成年人网络消费纠纷多发态势,家长们也不能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充值款就一定能追回。如果发生纠纷告到法院,需要由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承担举证责任,证明支付充值的操作均属于未成年人所为。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孩子使用的是家长的手机或游戏账号支付充值,甚至可能有些家长也在玩同款游戏,很难分清到底是孩子充值还是家长充值,导致纠纷发生时,多数家长面临举证困难、退款不易的情况。

为了有效避免此类纠纷的发生,父母应当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教育部、文化部等各部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中,均有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相关规定。游戏运营公司也应当在技术层面不断作出改进。但法律和技术的合力“围堵”,不能成为父母疏于管教的免责“挡箭牌”。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对孩子的娱乐方式进行监督。同时,也要管理好自己的移动支付密码,避免孩子进行游戏消费,引发不必要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