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帮助银龄跨越数字鸿沟
2024年12月5日是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主题是“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有这样一群巾帼志愿者,她们帮助银发一族共享智慧生活。
一键挂号、扫码点餐、网上购物……这些对于年轻人来说便捷高效的操作,却让很多老年人“望而生畏”。2024年10月,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
老年人对健康、文化、社交及科技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为帮助老年群体同享数字化发展红利,巾帼志愿者们纷纷在行动。
志愿者为老人详细讲解如何使用手机
“e”路护航,共享芬芳
“以前出个门,都要喊女儿打个车,现在解决了!”在巾帼志愿者的帮助下,一位阿姨迫不及待地使用智能手机成功给自己叫了回家的网约车。“年纪大了,记性越来越差,志愿者也真是有耐心,不厌其烦一遍遍地教。”“学会用短视频来记录生活,让我感觉自己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需要买菜就下载这个软件,直接送到家门口!”“银行卡绑定不了支付宝?我来看看!”
巾帼志愿者们以“演示+互动交流”的方式,逐个介绍如何用i厦门预约挂号,用微信、支付宝坐公交车,以及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接打视频、线上缴纳水、电、燃气费等,把最实用的智能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让大家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厦门市翔安区嶝湾社区巾帼志愿者王燕秋说,对于社区内很多高龄老人来说,他们觉得有“老人机”就可以,但当我们帮助他们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后,他们才知道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手机来解决。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因为年纪比较大,总要教她好几次才能记住,当她和远在外地的亲人“近距离”接触,“面对面”聊天,那种亲切与幸福感不言而喻。
“阿姨,手机倾斜一点,再倾斜一点,像这样。”除了指导智能手机及软件应用,志愿者们还教老人们使用手机拍摄照片、制作短视频。她们从拍摄取景、拍摄角度等讲起,结合照片逐步分析人物、景物影像构图,一步步详细讲解如何拍出更好看、更出彩的照片。“抖音真好用,走到哪里就可以拍到哪里。”一位阿姨迫不及待向女儿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这些活动,让老年女性初步掌握了手机摄影技巧和方法,开拓了与家人朋友沟通的新渠道,并享受到了网络时代的精彩生活。
2023年12月以来,福建省妇联在全省实施“e路芬芳——女性数字素养宣传服务活动”项目,帮助中老年女性群体更好地融入数字化时代,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厦门市妇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妇联积极响应,持续开展女性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工作,不断探索新的宣传内容与方式,提高广大中老年女性数字素养与技能,引领妇女群众共享数字红利。
“智”在指尖,爱在夕阳
“我刚在网上买了件衣服,大小不合适,能不能帮我退掉?”“我们太需要这种活动了,对我们有很大帮助,希望咱们社区以后多举办这类实用性活动。”“哎呀,终于把这个地图导航弄懂了!”“这次的培训真不错,特别适合我们老年人,让我们学会怎么操作智能手机,促进家庭交流、方便联系朋友。”
“大家请打开手机微信,点开我的-设置-关怀模式,这样手机字体就会变大,文字信息还能语音听……”为预防电信诈骗、满足老年人日常通信、在线支付、预约挂号,小视频制作的需求,志愿者们现场演示手机拍照、视频录制、软件下载、字体大小调整等基础功能。还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电话费、水电费、燃气费和社保缴费等交费方法、程序进行讲解。
银川市“她声音”巾帼宣讲志愿服务队队长徐鑫说,我们针对老人们不同的情况,通过入户、集体上课、“板凳会”等形式,手把手教他们如何解决智能手机使用难题,让老人们听得懂、学得进。
发放《我来教您用手机》使用手册、教老人们如何在智能手机上开启语音助手、通过语音呼唤功能拨打亲人或120急救电话、屏蔽手机广告、辨别真假新闻、收到365体育足彩,:银行卡或借贷电话时要谨慎应对,有疑问及时询问子女或拨打居委会电话……
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在数字时代也能感受到关爱与温暖,银川市妇联在多个辖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智慧助老”活动,让老年人在享受数字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获得365体育足彩,幸福感、安全感。
银川市妇联主席雷静表示,“智慧助老”活动不仅提升了老人们应用智能手机的能力,也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巾帼志愿者们的精准化服务,老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同时,也提高了网络安全意识。
“数智”时代,乐享银龄
“看着年轻人整天在手机上看新闻,我们十分羡慕,现在我也会了。”“赶上好时代,享受到智能手机带来的便捷,真幸福!”“这款手环可帮了我的大忙。”
为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便捷与乐趣,景德镇市妇联积极组织各级妇联干部,响应“数字赋能 全民共享”号召,开展数字助老志愿服务活动。
年老体弱的王奶奶,因子女在外地工作,生活一度陷入困境,自从佩戴了智能手环后,王奶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环不仅让她能够随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还在她需要帮助时,及时向社区发出求助信号。有一次,王奶奶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手环立即将这一信息同步至网格员手机上。网格员迅速联系医疗人员,将王奶奶送往医院救治。看到王奶奶最终转危为安,志愿者们既喜悦又有成就感。
珠山区“青花姐姐”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小李说,她们携手中国电信为社区内的10余名孤寡和特困老人配备了智能手环。这款手环不仅能够实时监测老人的心率、血压等关键健康指标,还能将老人家中的水表、电表数据与手环相连,所有信息实时同步到网格员的专用网格手机上。这样一来,网格员能全方位掌握老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状况,并在水电费用即将耗尽时,及时提醒老人缴费,确保他们的生活无忧。
从指尖轻触解锁屏幕,到熟练掌握常用APP的安装与使用,再到守护网络安全的“秘籍”传授,“青花姐姐”们不仅耐心讲解,更进行现场实操演示,将复杂的操作步骤化为简单易懂的语言,让老年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技能,许多老人不仅学会了在线支付、视频通话等,还学会了浏览新闻资讯。
现场,志愿者们还给老人们演示高龄津贴网上申请程序,并普及防范手机诈骗的相关知识。
景德镇市妇联主席郑伟秀表示,通过持续深化数字助老志愿服务,不仅能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到数字时代的便捷与乐趣,更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
“玩转”手机,智慧生活
80岁的退休教师方爷爷,主动向志愿者们请教学习强国APP的使用方法;陈大爷特意从距离较远的义亭镇赶来,把志愿者教的内容,详细记录在本子上;年近70岁的徐爷爷想让志愿者们给他拍的抖音视频点赞;稠岩村的刘奶奶连连表扬志愿者们能来教他们学习新技能……
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正是“智慧小囡”巾帼志愿服务队帮助老人们体验数字生活的场景。2021年4月,由义乌市妇联发起,招募一批青年巾帼志愿者,帮助老年人和特殊群体学习掌握各类数字化应用场景,助力尽享智慧生活的“智慧小囡”巾帼志愿者培育基地,落户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
为了更好地体现并发挥女性力量,团队成员皆为女大学生,并取用“囡”字作为团名。团队首批成员有80人,她们不仅经历了层层筛选,还要接受沟通礼仪培训、智能手机APP使用指导,并需通过考核才能结业。培训内容并不难,但要教会老年人并不简单。
“智慧小囡”成员、义乌工商职院22级学生包慧珊说:“我们帮助的老年人年龄大多在70~80岁,他们容易对陌生人产生抵触心理,或者觉得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没什么用。而且因为老人年龄大了,容易忘,许多内容需要反复教好几遍。”虽然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时比较失落,但她们并没有气馁,坚持耐心沟通,渐渐赢得老人们的信任。
依托义乌市妇联的基层力量,志愿者们奔赴各镇街进行智慧助老服务,已为义乌市14个镇街22个村社、超4000名老人提供智能手机应用指导和网络诈骗防范等服务。团队还创办“智慧银龄服务”公众号、设立“银龄学堂”等,帮助老人们顺利搭上智能技术快车。前不久,“智慧小囡”助力银龄跨越数字鸿沟项目,还入选了教育部“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
2024年2月,义乌市“智慧小囡”巾帼志愿者培育基地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
义乌市妇联副主席金创表示,妇联与学校发挥联动优势,打造一支有热心、耐心和爱心的巾帼志愿者团队,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尽享智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