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魂传承,三代接力谱写热血从军歌

家叙家议 2022-09-20 15:28:57

从战火硝烟到盛世和平,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程辛萍一家的家国情怀。三代接力从军,热血军魂为这个家打下深深的烙印,他们深知,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程辛萍家的大门上,“光荣之家”的牌匾格外醒目。时间回到1950年,年仅18岁的爷爷程国相光荣入伍,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入朝参战,保家卫国。此后70多年,在爷爷的影响下,一家三代先后有四人参军,他们把青春献给军营,用热血报效国家。


一个伤疤就是一个搏命故事


“有国才有家,程家的孩子就是要当兵,要保家卫国。”说这话的正是程辛萍90岁高龄的爷爷程国相。“老爷子从今年开始,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很难沟通,但他还是想尽力表达些什么,清醒的时候,总是念叨这句话。”和别的孩子不同,程辛萍和哥哥是在爷爷讲述的“枪林弹雨、战火硝烟”的故事中长大的。
1950年秋天,在党员父亲和叔叔的支持下,18岁的程国相成为原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分部十大兵站警卫四连的一名战士。经过半个月集中训练,就跟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为了躲避敌机的不停轰炸,程国相所在的志愿军部队以夜色作掩护,渡过鸭绿江到达朝鲜。“那天夜里的江水把大家的衣服全部浸湿了,特别冷,浑身像针扎一般。”老爷子言语缓慢地回忆着。
在部队,程国相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提升军事素质,还在前线火速入了党,成为一名排长。
次年,在护送战备物资途中,程国相所在的部队遭遇敌机轰炸。待硝烟散尽清点人数时,战友发现了被掩埋在厚厚焦土下、只有两只脚露在外面已负伤的程国相。“我也算是‘死过’了,再战斗,哪怕只有一分钟也是赚了。”程国相说。
一次鏖战,敌军为切断我军后勤保障,将护送军粮必经河流的桥全部炸毁。为了能将粮食补给及时送到前方,程国相带领战士们在还有浮冰的河水中用肩膀搭建“人桥”传送军粮。一袋袋100多公斤的粮食就这样在“人桥”上被送到对岸。“没有一个战士退缩,大家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用信念支撑着完成任务。”
深秋的朝鲜已滴水成冰。程国相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去领取换季的衣服和被子。正在过桥的部队在快要下桥的时候,突然遭到敌机扫射。听到飞机由远及近飞来,程国相立刻掏出防空枪,向天上打了两枪,提醒走在前面的战友有敌机。他一边指挥战士隐蔽,一边向桥下撤退。“敌机的飞行速度很快,不到半分钟就从山那边飞过来,“轰、轰、轰”扔下三十多枚炸弹,把大桥周围炸开了花。”程国相的战友被炸伤倒下,他自己也被弹片击中,鲜血直流。“轻伤不下火线!”程国相顾不得处理伤口,带领战士们从桥侧面撤出去,以减少伤亡。愈是磨砺,愈是坚强,枪林弹雨中,程国相打了一场又一场硬仗,胸前也挂上了一枚又一枚勋章。
1954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大小战役数次,荣立三次三等功的程国相,从朝鲜回国并退役。回村后,被大家选为村支部书记。他带领村里人清理河沟、建屋修路、开垦农田、提高产量,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另一个“战场”为新中国建设挥洒青春与热血。
一个伤疤就是一个搏命的故事。在爷爷身边长大的程辛萍,从小就对爷爷散布全身又形状不一的伤疤感到好奇,程国相总是轻描淡写地对她说,上过战场,这点伤在所难免。“我爷爷只给我们讲战争的故事,教育我们长大后要保家卫国,却极少提起自己的荣誉与功勋。他说他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的战友。可在我们全家心中,他就是大英雄。”

军魂传承,正好接上这一棒


父亲程志强的昔日军装照


“正好接上我这一棒”,退役归来的程国相,立马把刚成年的儿子程志强送进了军营。程志强应征入伍后成为铁道十三师的一名士兵。处处以父亲为榜样,冲在最前面,有困难先上,苦活儿累活儿抢先干,战友们都称他是“铁人”。他说:“子效父,当兵,荣耀!能为国家出力,光荣!”
为了保障大秦线按时通车,程志强和战友们放弃休息和休假,连续数天追赶进度,打破了当时铁路建设32米梁6孔全国24小时施工进度纪录。“当时听说北京有领导要来视察施工进度,我很激动和兴奋,几宿都没睡着。”回忆起那一段时光,程志强的声音明显提高了些,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服役期间,程志强参加了沙通线铁路、兖石线铁路、大秦线铁路的修建,还因表现优异入了党。在部队荣立一次三等功、受到10余次嘉奖,1984年因铁道兵编制体制改革转业。
“当兵,就得当个好兵;工作,就得把活儿干好。”脱下军装近40年的程志强仍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先后荣获20余次先进个人,10余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从士兵到职工,改变的只是称呼,内心的那份忠诚、责任和担当从未改变。
程国相、程志强的言传身教,在程家撒下了从军报国的种子,孩子们对军人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拜。程志强的儿子程威小时候经常跟在爸爸后面说:“长大我也要去当兵!”
2005年9月,程威如愿接力从军。他是在大学期间被特招入伍的,现服役于江西革命老区空军某部,荣立三次三等功,2017年荣获飞行人员铜制奖章一枚,多次参加重大任务。
今年春节,因工作忙已经四年没回家的程威回来了。和以往休探亲假到处走走转转不同,程威这次回来,一直陪在爷爷程国相的身边,帮助爷爷翻身、喂饭,推爷爷出去遛弯、陪爷爷聊天。儿时,程威和妹妹程辛萍在爷爷讲的“战斗故事”中长大,如今,爷爷在他们带回的“部队新事”中变老。“以前我只记得爷爷讲的打仗故事很激烈、爸爸讲的建设故事很辛苦,入伍后我才真正懂得,祖辈父辈的军人们牺牲有多大……”

在军营唱响青春之歌


程辛萍和哥哥把青春献给军营


2006年,血液里流淌着保家卫国红色基因的程辛萍高中一毕业就参军入伍,当了一名通信话务兵。“我爷爷18岁参军,我爸爸18岁参军,我也是18岁参军,我们都把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绿色军营里。”
“您好,请问怎么称呼您?”“您好,电话给您接进来了,请讲”……话务兵的工作看似枯燥,但想要行云流水般地完成每一次电话转接并不容易,不仅要熟悉操作流程、要熟记数千个电话号码及各科室的人员名单,而且对临场反应要求极高。

脱下军装的程辛萍退伍不褪色,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战斗作风


入伍初期,面对一周要背下300个电话号码、打字速度需要快速提升的要求,程辛萍也曾感到枯燥和压力很大。迷茫中,她常记起父亲程志强说的那句话“军人不仅仅是在危急关头要挺身而出,更要在日常的岗位磨砺中学会成长”。为了完成任务,她晚上只睡四个小时练习打字,手指头磨出了茧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两次军区话务考核中,程辛萍以每分钟148个字的速度得到嘉奖,被分到了首长台。各项成绩优异的程辛萍在入伍的第一年就入了党,被所在部队评为优秀士兵并且得到了代号“05”。“05就是代表全军除军官、士官外业务最牛的士兵。”两年后程辛萍退役,被安排到松原市生态环境局前郭分局党办工作,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参加疫情反馈、下乡踏查、排污申报、稽查等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和军人世家子弟该有的担当和责任,2021年被评为松原市前郭县最美退役军人。
采访的最后,视频电话那边传来介绍武器装备的声音。原来,程辛萍九岁的儿子也是个军事迷。走进程辛萍的家,坦克、飞机、军舰的纸模型随处可见,他们在小小的儿子心中早早就种下了长大后去当兵的“梦想之种”,“保家卫国,那是程家的孩子必须要做的事!”程辛萍掷地有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