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核”成果获国际关注,她是人工智能前沿的“追光者”!

巾帼风采 2023-05-05 11:05:12

如何让机器实现类似人类专家的认知推理和决策能力,让人工智能成为医疗的“神助攻”……是王光宇的追求。


采访王光宇的时间几经变动,最后约在了她“例行加班”的某个晚上。视频那端的她,戴着细黑框眼镜,笑容清澈。只要谈及“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领域”,她对多模态智能生物医学计算及应用研究的憧憬,便溢出屏幕。

光如炬,串起生命的粒粒珍珠


“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至今已评选出200余位获奖者,其中获奖女科学家21人。2022年,王光宇获“科学探索奖”,她是“科学探索奖”设立以来首位获奖的90后科学家,也是21位获奖女科学家之一。

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专门为王光宇录制了一段寄语。王光宇说:“没想到组委会送了我这么一个彩蛋,王志珍院士是我心中很优雅、很有智慧的老前辈。她不仅提到女性科学家的成长,还说,‘我如果在现场,一定会拥抱你!’当时,我眼泪唰地就流下来了。”

那天,王光宇因疫情没能亲赴深圳现场,但却穿着西装,郑重地在云端参加了典礼。“有前辈支持青年女科学家的成长,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激励。那一刻,你会觉得所有的辛苦十分值得。”

2022年12月26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对王光宇的专访,面对赞誉,她很谦虚,她说自己现在还只是一名科研工作者,相比“科学家”,“还没到家”。

从北京大学“本硕博”连读从事医工交叉研究,到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做博士后开拓人工智能的前沿交叉方向,再到任职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及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这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小时候没上过什么辅导班,也没被家长天天“打鸡血”,印象深刻的就是,“妈妈教育我要独立,女孩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而喜欢学习正是实现的途径。”

做交叉领域的研究,需要的正是特别强的学习力,有在新方向探索的勇气。本科时学医,研究生时把焦点落在生物医学图像的计算机视觉处理上,做博士后,则侧重人工智能研究,出站后,更将自己在人工智能与医学领域的所有建树全部“串联”到一起……王光宇一路跨界破圈,主动选择了一条交叉方向的研究路径。

她在信息智能技术领域一路深耕,将生命多组学数据、患者拍的各种影像、文字病历记录全部打包汇总,然后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去分析患者的全部信息。终于,多模态智能生物医学计算——?一个汇聚了多源异构生命健康大数据,使用人工智能分析及知识推理的平台浮现了出来。

这是王光宇的科研初心。“将信息智能技术和医学研究工具有机结合起来,可加速对生命机制的认知研究,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光粼粼,好奇激荡冲击前沿


尽管王光宇是学医工交叉的,但她的研究仍需要与不同领域的医学专家交叉合作,挖掘专家知识供人工智能学习。这时,她就要快速把握医学问题,指导课题的方向。

好在,对世界永远好奇,对新技术充满兴趣,王光宇带领团队充满激情地开展科学最前沿研究。比如,“人工智能驱动的重大疾病动态画像新技术和远程高效防治系统”,是她带领团队要攻克的关键项目之一。

“现有的生物医学以实验科学为主,如聚焦发现某个基因、某一种疾病治疗方案等,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相较于其他领域,健康医疗数据具有个体差异大、动态演化快的特点,我们团队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风险分数的个体生存分析方法,能够实现针对重大疾病的动态风险评估和健康管理。”

她介绍,团队借助可信隐私计算,通过非侵入式的眼底筛查、智能终端接入与大数据实时汇聚,利用人体“表型”和行为信息数字化,来为患者建立健康动态画像。“有了这个画像,就可以更高效识别5年内有代谢类疾病(如慢性肾病、2型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等风险的患者,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动态追踪。”

后来,这项研究成果在多家三甲医院部署、测试,并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1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在王光宇看来,“在人工智能系统中,建立起类似人类专家的高级认知智能,其难点在于跨越数据特征空间和人类语义空间之间的鸿沟”。而前沿交叉学科的探索,需要扎实掌握多学科的知识,时刻追踪前沿研究方向。

“在复杂精微的生命面前,人工智能总是不够‘智能’,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它更‘聪明’。比如,解决人工智能在开放环境下的泛化性和可信任的方法学难题,从而更好地融入人机交互场景中。”

王光宇展望,未来大家去医院看病,可能会有365体育足彩,智能医生为你问诊,自动判读影像或智能个性化给药,甚至可以设计药物……


光鉴人,带365体育足彩,青年遥望未来

王光宇说:“做科研就像跑马拉松,总会遇到很多挑战,有信念和韧性才能抵达终点。”她有张任务“清单”用于自我管理,上面列着课题的进度、和同事交流的计划、看文献和行业新闻……各种待“打勾”事项,其中最复杂的工作,就是和学生讨论课题。

王光宇不到30岁,就已是博士生导师了。作为90后,她和年龄相仿的二十几个学生“亦师亦友”。“我不像‘老板’,也不让大家打卡什么的,但我会按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他们交流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想法,鼓励他们有比肩世界一流的志气,每天跟几个学生讨论问题,就要花很多时间。”

白天往往被教学、和学生沟通,以及各种项目或会议占据,王光宇真正能腾出来做课题的大块时间只有晚上。不过,作为健康方面的科研工作者,王光宇每天会给自己留足六到七小时的睡眠时间,也会每周去两三次健身房健身,以保证“可持续发展”,跑好科研这场马拉松。

有时,她也会以“看看同行”的方式自我安抚,“有的老师,凌晨两三点还在发东西,我就想我还不是最累的。”在处理一些事务性工作时,她甚至会忙里偷闲看看电影、追追电视剧。

王光宇熟悉与各种人工智能相关的新技术,也包括时下流行的AlphaFold、ChatGPT。“技术的发展总是很快,如何建立自己独有的研究体系很重要,很多时候,作为博导,我也要不断刷新自己对新事物的触感,以更好地指导博士生。”

谈起长远规划,王光宇说,“未来是信息领域与生命领域交叉融合的重要窗口期,我希望能真正做一些原创性的研究,甚至用30年时间解决几个引领国际的重要问题,包括探索更具深刻认知能力的人类高级智能,推动数字健康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及通过更强大的智能工具来探索抗老化的一些本质问题等。推进这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更好地造福人类生命健康。”

站在2023年春天遥望未来,王光宇觉得,科研既有挑战又富美感,通过科研为这个世界、为365体育足彩,人延展无限可能,是她能做的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