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倾注爱与时光,她的蒙古族刺绣像长调一样悠远绵长

巾帼风采 2023-06-13 16:26:55

刺绣是蒙古族女人的生计,也是她们表达爱与美的方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米代,因为刺绣,有了饱满而充实的人生。

蒙古族刺绣,不但在软面料上绣花,还用驼绒线、牛筋等在羊毛毡、皮靴等硬面料上刺绣,以凝重质朴取胜,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它承载着蒙古族人民的文化传统与生活美学,作为“蒙古族刺绣”代表传承人,米代把爱与时光全部倾注其中,如一首蒙古族长调,悠远绵长。


米代的店铺是色彩的海洋

新疆博湖县城公园的蒙古包、沿路店铺的蒙古文字、街道两边售卖的蒙古族特色食品,都显现出这里相比新疆其他县市,是蒙古族人聚居的地方。县城振兴北路的两边都是店铺,其中一家店的老板就是博湖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米代。和印象中许多体格健壮的蒙古族人不同,个子高挑的米代即便已是古稀之龄,依然眼神清亮,身形清瘦挺拔。

米代的工作室并无过多装修,却有鲜艳明亮花团锦簇之感。

挂在墙上的各色服装、充满光泽的布料,精致多彩的刺绣图案、琳琅满目的珠子,都成了这间房子最好的装饰。玫红、海蓝、明黄——简直就是色彩的海洋。

米代向我们展示蒙古族女性的服装:一顶颜色亮丽的尖顶帽叫“哈基里克”,是给新娘戴的。中年妇女的帽子有雕刻的银饰,蒙语称“套日次克”。色彩艳丽,花纹繁复,每个近距离看到如此华美的蒙古族服饰的人,都会连连惊叹。

说话间,米代穿上了她心爱的长袍,深色玫红为底,腰间绣有祥云,袖子上是金鱼,衣服前襟有风车状的图案,米代说那是水的漩涡。金鱼和水,是她对家乡博斯腾湖爱的表达。衣服别致处还在于颌下有两片绣了红花绿叶图案的白色纱质衣领,很有贵族风韵。

整套长袍足有十几种颜色。为了体现最佳效果,米代还戴上了大发棒,发棒镶有玛瑙、翡翠等宝石串联起来的链坠。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一整套穿上,华丽、庄重、高贵,米代就像从古老画像里走下来的女王。

每年,博湖县都要举行那达慕欢庆会,许多蒙古族同胞都愿意穿米代亲手缝制和刺绣的蒙古族服饰,又喜庆又威风。


刺绣是她们的生活与生计

在蒙古族人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刺绣。

和其他种类的刺绣不同,因为生活环境和民族特点,蒙古族刺绣不但绣在布、毛料等软面料上,而且还用驼绒线、牛筋等在羊毛毡、皮靴等硬面料上刺绣。

皮革刺绣恰是米代最擅长的技艺。她拿出一沓绣好的茶袋,全部由白色羊皮制成,配以万字纹、花卉、蝴蝶等鲜艳的刺绣图案,干净雅致。蒙古族人为适应不断迁徙的游牧生活,用这样的袋子装茶便于悬挂或携带。

用于刺绣的羊皮需要极其讲究的加工技艺,现在会这种工艺的人已不多,为了获得满意的羊皮,米代都靠自己加工。能做到绣针穿透而不撕裂,除了对羊皮有要求,也更考验刺绣的手艺。毕竟是日常使用的物品,耐用才最重要。县里有个精品店看上了米代的作品,每每来进货。那位汉族老板说,不仅蒙古族人喜欢,其他民族的人也购买收藏。

博湖县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早已形成文化互相融合的良好氛围。米代主动向市场学习,将蒙古族刺绣的朴素且鲜明、精细而粗犷的绣工和现代时尚结合起来,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

她拿出一个用羊毛毡制作的小包,乳白色的毛毡很有质感,咖色的无花果刺绣图案让小包充满了民族色彩。她说许多女孩就喜欢用这么大的包装手机。

“刺绣”的蒙古语叫“嗒塔戈玛拉”。针线活是草原上女人的基本家务技能,她们还把亲手制作的靴帽、荷包、枕巾、靠垫等出售,贴补家用。

在祖母、母亲那一代,刺绣没有专门的学习班,都是靠家族中的女性互相影响和传授。

在米代最早的记忆中,生活在草原上的祖母每天除了做家务、喂牛羊就是做针线活。祖母眼睛看不见的时候,凭肌肉记忆还能缝制出精美的鞋垫。

米代的妈妈更是从小就继承了出色的刺绣技艺。那时家里穷,多亏母亲会刺绣,靠售卖刺绣品来贴补家用。米代非常崇拜母亲,母亲什么都能绣,动物、植物、天空、草原,都在母亲的一针一线下复活。

在米代的工作室,最珍贵的不是那些制作精美、价值上万的整套华美长袍,而是墙上一幅镜框装裱起来的画。那是一幅背景为黑色,主题为寿桃的图案,是米代的母亲绣的。

米代12岁时开始跟着母亲拿起针线。40多岁时,相濡以沫的爱人心脏病突发,抛下她和孩子离开了人世。泰山一样沉重的痛苦压下来,她来不及释放悲伤,就独自挑起养育7个孩子的重担。她绣各种东西拿去卖,供7个孩子读书,他们中有4个考上了大学。蒙古族有句谚语:与其流泪莫若握拳。这是米代经常用来教育孩子的话。


用刺绣歌咏岁月静好

米代的7个孙子都是她带大的,孩子们一有时间就来看望奶奶。

腼腆的查汗别里克今年17岁,是学业正忙的高中生,她竟然也会刺绣。

去年因疫情居家时,她和奶奶在小店中一起度过了不少时日。那是一段又慢又静的时光,天晴的时候,阳光会一直照射到奶奶小店的沙发上,奶奶沉浸在她的刺绣里,查汗别里克能听到针穿过羊皮或布料发出的微小声音。绣累了,奶奶就给她讲述草原上的故事。静静流淌的时间有了别样的味道。

终于有一天早晨起来,她开始跟着奶奶学刺绣了。平绣、贴绣、素绣……因为刺绣,时光不再无聊,充实且有成就感,她焦躁的内心也获得了平静。孙女绣了两幅作品,一幅是草原牧民生活的简单场景,一幅是一只正在吃草的小羊,虽然简单,米代却极其珍爱,她把孙女的处女作装了框,和母亲的绣品挂在了一起。

据《蒙古风俗鉴》等有关文献记载,在元朝以前,古代蒙古族人在生活中就很注重刺绣艺术。2008年,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蒙古族刺绣技术收录其中。为使这一指尖上的民族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博湖县修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馆。

米代也在政府的扶持下办起了民族刺绣培训班,吸引了许多爱好者来学习。政府还请她为偏远地区的农牧民提供特殊短期培训,教大家刺绣技能、传统理念和历史知识。从去年开始,政府帮助米代和她的徒弟在电商平台申请开办了店铺,以便让365体育足彩,人了解和购买蒙古族手工刺绣作品。

米代喜欢跟大家一起交流刺绣,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40多岁的邻居图尔荪来找米代缝补裤子,他兴致勃勃地说,春天来了,他计划去远一些的地方打工挣钱。

米代拿起顶针为他缝补起来,那骨节粗大的手灵巧地翻动着。“红酥手,黄藤酒”、“指若削葱根”和“攘袖见素手”……古代太多诗词形容女人手指的美好,尽管眼前这双手不白更不纤细,但感觉用上这些诗句一点也不违和。正是这样一双手让米代抵抗了人生厄运,织补了命运的缺憾,实现了人生价值。

除了刺绣,米代还在学习一门新技术,那就是蒙古族特有的乐器——托布秀尔。她取下墙上挂着的琴,拨动琴弦,唱起了新学的蒙古长调……她正在为下次演出活动做准备。

在已经老去的年龄,却开始跨界学习弹琴唱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酷。眼里有光,坚韧善良、智慧热情,追求美——米代活成了很多女人想成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