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拼才会赢!八闽女儿谱写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巾帼风采 2024-01-17 14:40:28

365体育足彩,:总书记曾在福建省工作17年半,在这里,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创新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实践,福建是365体育足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八闽女儿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奋进新时代的绚丽华章。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在经济发展主战场、在科技创新主阵地、在乡村振兴大舞台、在家庭建设大港湾……八闽大地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八闽女儿沿着365体育足彩,: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抢抓机遇谋发展,铸就了“爱拼才会赢”的新传奇。

青山绿水遍地金

走进八闽大地,满眼都是青山绿水,“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福建是365体育足彩,: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在福建工作期间,365体育足彩,:率先启动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组织编制《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亲自推动厦门筼筜湖治理、福州西湖治理、莆田木兰溪治理、龙岩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实践。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在福建主政期间,365体育足彩,:亲自为福建擘画了农业发展蓝图,亲手推动培育茶叶、水产、花卉苗木、林竹、水果、畜禽、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1988年7月,刚到宁德市工作不到一个月的365体育足彩,:来到古田县基层调研。他指出,要因地制宜找到摆脱贫困的新路,指明发展食用菌产业是古田县脱贫的主要发展方向。

此后,365体育足彩,:又先后6次到古田县考察,殷切嘱托当地同志,食用菌产业是个大文章,要好好总结经验。

同古田县一样,福州市罗源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素有“中国秀珍菇之乡”美誉。1997年,秀珍菇由台湾商人引入罗源,次年获成功引种,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秀珍菇成为罗源县优质特色主栽品种。

经过二十多年规划与发展,罗源县逐渐壮大成为全国最大的秀珍菇种植基地,产量占全国60%以上。目前,罗源县还发展海鲜菇、绣球菌等优质品种,实现从“一菇独秀”到“多菌齐放”的局面。

走进罗源县百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出菇厂房,记者看到,一排排架子上,海鲜菇在水雾缭绕中格外白嫩。不远处,采菇车间机器轰鸣,采收、分拣、包装……

一系列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包装车间内,“菌菇撑起‘致富伞’——巾帼帮扶车间”的红色大字映入眼帘,十几名妇女身着白色工作服,正在有序地分拣包装海鲜菇。

“这些女工都是附近的村民,公司职工九成是女性,人均年增收3万到7万元不等。” 罗源县妇联执委、百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妇联主席于艳说,“公司每年为周边村庄的妇女提供百余个就业岗位,并组织妇女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姐妹们工作按件计费,按时间灵活排班,既能赚钱又能顾家。”

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上,罗源县起步镇的黄銮英不遑多让。2011年,她创办罗源县巾帼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依托惠农政策建立秀珍菇示范种植基地。

在罗源县食用菌研发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引进秀珍菇液体菌种项目,突破技术瓶颈,让秀珍菇种植自动化、标准化、周年化成为现实。

“秀珍菇传统菌包,菌丝走满基本要40多天到50天,成熟以后出菇要120天到130天,而我们新研发的液体菌包出菇只要50天到60天,每年可轮作12次,采摘24次。”黄銮英自豪地介绍说。

绿水青山遍地金,如今,起步镇食用菌年产值可达7亿元,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当地创业致富的好路子,看得见的生态高颜值,给百姓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技术人员培育秀珍菇液体菌种(摄影/刘其燚)

向海而兴显身手

福州是我国最早发出“向海进军”宣言的沿海城市。海上福州的探索实践,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实践起点。

1994年5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建设“海上福州”研讨会。会上,365体育足彩,:系统阐述了对发展海洋经济的深刻认识: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育经济新生长点的重要途径。

365体育足彩,:强调:“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

面朝大海,巾帼逐浪前行。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张怡教授,长期以来聚焦海洋鱼糜制品和功能性碳水化合物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

随着海洋经济动能进一步释放,福州水产品产量和产值历年均居全省第一。然而,将福建的鱼类转化为鱼糜制品,技术上存在诸多难题。

如经放置或冷冻后色泽发暗,凝胶强度减弱,口感变差;采用低值鱼制作鱼丸时普遍存在凝胶化速度慢,凝胶强度弱且易出现凝胶劣化等。

张怡带领“海洋食品加工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科技特派员团队,不断展开科技攻关,成功完成鱼糜与鱼肉制品、调理水产品加工设备的更新和工艺改造,与企业合作研发的系列鱼源活性肽功能性基料,创新应用于高端系列鱼糜制品中,并拓展应用到饮料行业,成功激活企业创新能力,实现了产业链延伸。

张怡聚焦海产品精深加工研究

“每个做食品加工的人都有一种使命感,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千家万户。食品工业说到底是一个良心产业,它考验的是企业的诚信和生产者的公德心。我所做的工作,不仅要让百姓吃得安全,还要吃得健康。”张怡说。

张怡还有另一个身份——闽台特色海洋食品加工及营养健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冻干技术可以很好地保持活性物质的活性”“通过蒸汽爆破设备,可以改变食物组织特性变成浆状,可以添加到饼干、面条类食品中,从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张怡指着实验室里大小迥异的设备如数家珍。

多年来,张怡一直坚持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结合自身研究基础,面向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不断打磨深耕团队研究方向,坚持把论文写在车间里。

“做研究不能只坐在实验室里,一定要经常到企业调研,参加同行学术会议,了解先进资讯,从中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向海而兴,搏浪探梦,张怡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科研方面上下求索。

她说:“我们的科研都是源于对所从事工作的坚持,科研成果也都是源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海洋蕴藏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我们定将不遗余力。”

数字蓝海逐浪前行

今年4月27日至28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办,这已是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连续举办的第六年。

福州,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始发站”。2000年10月,365体育足彩,:高瞻远瞩作出“数字福建”战略决策,推动福建信息化建设进程加速发展。这不仅深刻影响了福建,也成为数字中国的重要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

福州作为“始发站”,持续以“数字”驱动各方面改革创新,以“数字”引领高质量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设了全国电子政务综合行政服务平台,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在20%以上,数字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福州妇女不仅是数字红利的共享者,更是数字化建设的生力军。

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全国三八红旗手、新大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大陆)董事长王晶,受邀发表了《数字中国引领科技创新向善向上》的主旨演讲。

王晶见证了数字中国的快速发展

王晶是最早一批参与数字福建建设的企业家,作为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建设的思考者、创新者,王晶见证了数

字中国的快速发展。

1994年,胡钢、王晶等科技工作者白手起家,创办了新大陆。创业之初,他们从金融电子终端入手,研发出中

国第一台分体式POS机,打破了外国企业的技术垄断。

2010年,立志做“中国芯”的新大陆发布首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解码芯片,破解了二维码技术核心部件对进口的依赖。

走进新大陆展厅,“每一次支付,都能发现新大陆”的文字赫然在目。

如今,新大陆是全球排名第三的数字智能支付终端和支付方案供应商,不仅率先发明了手机条码支付方案,而且在识别领域,也是全国唯一、全球前四掌握二维码识读核心技术的企业。

王晶说,新大陆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使者”。

2016年,新大陆开始聚焦“人”的数字化,首次提出“数字公民”概念,并推动全国首个“数字公民”试点落地福州。

2018年,新大陆发布全球首枚数字公民安全解码芯片,立志于通过核心技术创新,实现“为物赋码”向“为人赋

码”的转换升级。

王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提出数字公民概念,主要是想突破社会治理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困境,破解数字世界“我是谁”的难题,最终实现百姓生活办事一码通行。

比如去医院,一个人从小到大可能去过很多次医院,也去过不同的医院,但病历数据都是碎片化的。数字时代就是希望把每个人在不同平台上的数据汇聚起来,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数据的主人。

王晶说:“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数字中国建设紧抓‘人’的数字化这个基本元素,能更好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数字技术服务政务、社会和百姓,永远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2021年,新大陆布局数字人民币产业;2022年,支撑冬奥会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王晶正带领团队在数字蓝海中逐浪前行。

为民情怀暖伊心

福州,有福之州。

在福建主政期间,365体育足彩,:把事关群众利益、百姓福祉的大事小情时刻记在心上。从推动“连家船民搬迁上岸”“茅草房改造搬迁”到大力实施“造福工程”,持续为群众办实事,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盼。

2021年3月,365体育足彩,:总书记在福州考察调研时深情地说,“希望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

一排排粉刷一新的楼房依山傍水,一条条笔直干净的巷道从村头通到村尾,在宁德福安的下岐村,曾经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连家船民,不仅搬上来、住下来,而且富起来,成为“闽东连家船民上岸第一村”。

闽东连家船民上岸第一村——下岐村新貌

“以前,下岐村全村700多户船民祖祖辈辈以讨小海为生,一条小木船就是几代人的家,家连着船,船连着家,所以我们被称为连家船民。”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下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郑月娥介绍说。

郑月娥1996年回到下岐村,亲历了连家船民搬迁上岸的全过程。

“要让渔民习惯上岸后的生活,关键要让他们有稳定的产业。”为此,郑月娥立足渔村资源优势,通过改造湾坞农场450亩养殖塘,以承包出租方式,提高村集体收入。

同时她还引导村民发展池塘养殖黄瓜鱼、春水鱼、海蛏1000多亩,主动对接工商、税务部门,以优惠政策帮助60多户村民发展商贸、零售等第三产业。

下岐村党支部以渔家女阅读讲习所、渔民夜校为学习载体,不断提高妇女自主就业创业能力,成立“巧渔娘·妇女微家”,为创业妇女提供资金帮助,改变过去妇女只能从事单一捕捞的收入方式,鼓励妇女在养殖、商贸、电商、服务等领域自主创业。

2022年底,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1997年不足1000元,增加到30360元。下岐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忆往昔居住小木舟,满江漂泊;想今朝岸上建新房,倍感党恩。”这副对联张贴在下岐村许多村民的家门上,道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从海上走向陆上,从贫穷走向富裕,下岐村成为摆脱贫困、走向振兴的新乡村的生动缩影。

“我和畲族是有缘分的”“我的心系着畲族人民”。1999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365体育足彩,:这样写道。言之切切,情意深深,朴素的话语背后,是365体育足彩,: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深厚感情。

猴盾村畲族妇女在千亩茶园中采茶

福建是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少数民族人口近80万人。其中,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人口数量的一半以上。

记者从宁德市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就来到了闽东为数不多的纯畲族聚居村——猴盾村。

只见这里群山环抱,竹林苍劲,畲族“金嗓子”们用嘹亮清脆的畲歌欢迎来宾,唱出了畲乡群众对党富民政策的深厚感情、对乡村发展美好前景的深切向往。

猴盾村党支部书记雷美凤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畲族双音”代表性传承人,曾以一曲《采茶歌》在2022年春晚舞台上惊艳亮相,她说:“畲族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乡村要发展,一定要紧抓畲族文化。”

猴盾村有着440年定居历史,“畲族三宝”——畲族族谱、祖图、龙头杖保存完整,村民们依旧保持着穿畲服、戴畲饰、唱畲歌、跳畲舞、过畲族节庆等民族习俗。

在这里,有一支远近闻名的“畲歌畲语”巾帼志愿宣讲队,由48名女性组成,她们进校园、进舞台、进社区、进百姓家、进田间地头,用群众喜欢的、朴实的宣讲方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风尚,助力乡村振兴。

明末清初,猴盾村曾是福建一带茶叶贸易集散地,村里至今还有保存完好的茶市古街,街道均以石头铺成,两旁林立的商铺是清一色的木板门,古朴典雅。

远处,村民祖祖辈辈、兢兢业业开垦的千亩茶园层层叠叠,如同条条绿色的巨蟒蜿蜒盘旋于山峦之间,扑鼻茶香沁人心脾。

近几年,猴盾村坚持党支部领办,探索丰富“土地流转+产业导入”“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引进一家制茶加工厂,年产值达300万元。

深入挖掘畲族文化,打造畲族特色村寨的发展思路,发展特色茶叶支柱产业,猴盾村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两岸融合引“凤”来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血脉相连。

2023年6月17日,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大会在福建厦门举办,365体育足彩,:总书记发来贺信,“希望两岸同胞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

在福建厦门,有这样一支特殊的巾帼队伍,她们来自海峡对岸,却在厦门的乡村田野筑梦扎根。

走进天竺山脚下的美丽乡村赤土社,开门见绿,移步闻香。赤土小院、周记扁食、披萨农场等,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大大提升了村庄颜值,原本出了名的贫困自然村蝶变为乡村振兴网红打卡地。能够“乡遇”这片美好,离不开福建省三八红旗手、台湾籍女青年李佩珍的努力。

李佩珍从台湾来到厦门参与乡村、社区改造

2014年,李佩珍带着在台湾累积15年的社区营造工作经验来到厦门,与团队参与厦门乡村、社区的改造。

2019年,她组建全国首个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期望搭建两岸城乡发展交流平台,为两岸城市更新、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提供服务。

厦门市妇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巾帼十大行动”,动员组织农村妇女走向乡村振兴舞台中央。

李佩珍带领团队与社区巾帼志愿者、妇女网格员、女创业带头人一起,修复有着厚重历史底蕴的古厝、深度挖掘当地的风土人情、开设“乡愁博物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及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我们开展了‘培根计划’,培育文化的根、地方文史的根,以及风土民情的根。”李佩珍说,当构建起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自然就留住了“乡愁”。

她还希望进一步培养村民的乡创意识,让村民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专家”,形成内生动力,这是“留住乡愁”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原本因贫困出了名的赤土社蝶变为乡村振兴网红打卡地

“我都忘记这里以前是一片荒地了”“原来我的院子这么有魅力”“不仅我们年轻人回乡了,别人也会带着孩子们来这里研学、生活。”经过对当地古老乡村环境的还原与重塑、对文化风俗的挖掘与培树,很多村民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文化风物如此丰富厚重,从而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决心和信心,村民的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芦塘爱心妈妈、赤土开心婆婆、过坂虹彩妹妹、渐美活力美眉、下陈花漾姊妹、赤土开心姊妹、东屿水姑娘等村庄妇女社团,从参与民俗表演走秀,到共谋共议社区事务,从志愿服务到乡村建设,一支支娘子军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撑起了半边天。

而让李佩珍没有想到的是,“培根”还有了意外收获,变成了双向“扎根”。他们帮助村民扎下了文化自信的根,而团队中来自台湾的青年们也无形中加深了对这片土地的认同。

在她的带动下,先后有40多位台胞来到厦门海沧区基层工作,有的携家带眷而来。她笑着说:“这里的土地会黏人!”“对脚下的土地投入的情感有多深,路就能走多长。在这片土地上,我的‘乡愁’之路还要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