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风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策划执行/王晓艳 杨华 邵玮
聚焦 2022-08-18 15:02:16

365体育足彩,: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家庭博物馆里的红色传承

文/邵玮

image.png

李东海家庭荣获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李东海(右一)给前来参观的青少年讲解红色故事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良好的家风也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让清廉家风成为涵养廉洁作风的源头活水。

走进西平县,李东海和他的复兴博物馆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自2009年以来,退伍老兵李东海自费建立家庭红色博物馆,无偿对社会开放。岁月无声,从500多平方米到1500平方米的场馆,从几十件到60000余件藏品,时光见证了这个党员家庭赓续红色血脉的奋斗历程。

一心传扬红色文化 

走进西平县复兴博物馆,一层正中间陈列着一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乘坐过的马车,木质的马车造型古朴,让人依稀可以想象出那段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这件珍贵的藏品来头不小,经历也很曲折。

李东海的文物资料收藏,始于他做郭沬若的警卫工作时。工作之余,好学的李东海常向郭老请教文物方面的知识,郭老便毫不保留地向他讲解。从那时,李东海开启了收藏之旅。为收集革命文物资料,他多次到北京找到师团老首长,他们不但把离休后到陕北找到的毛主席转战陕北乘坐的马车传给李东海,还把存放几十年的红色文化资料也传给他,曾有商人出高价购买,他们说:“要传给老战友、老部下,传给对党有忠心的人。”

几十年间,李东海吃的苦数不胜数。他跑遍了全县各乡村,到过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每次去外地,他都自备馒头和水杯,住一天二三十元的旅馆,一晚上三元钱的大车店他也住过,还常常席地而卧、靠着墙根迷糊一晚上。

保护好60000余件文物资料,场馆内的温度和湿度都至关重要,而电费、维护费、卫生费等费用占了李东海和老伴的大部分退休工资。“曾有人建议我向组织申请经费,但我从未向组织开过口。身为一名党员,宣传红色文化是我的义务,也是责任。”今年72岁的李东海患有多年痛风,迄今已经义务讲解6800余场次,有时候5层楼上上下下走得脚都肿了、腿也疼了,他也从未推托过。“只要我还走得动,哪怕拄着拐杖,我也要把党百余年的辉煌历史讲给群众听。”

一家四代传承红色家风

李东海一家五口人,除了正在上小学的孙子,都是中共党员。李东海本人更是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李东海说:我们是一个有着红色基因的家庭。爷爷1938年牺牲在抗日战场,父亲1947年带领民兵支援陈赓指挥的西平祝王寨金刚战役,1948年支援淮海战役,是位离休老干部。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李东海深受红色家风的熏陶。

李东海对父亲最深的印象和父亲的一次支边经历有关。上个世纪50年代,时任西平县委农业科科长的父亲接到上级支援青海建设的通知,即使家里有四位重病的老人和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父亲还是义无反顾地背上行囊出发。 整整四年,忙于小柴旦农场建设的父亲只回来了一次。见到又黑又瘦的丈夫,回忆起几年操持家事的辛劳,母亲心酸地哭了一个下午,但眼泪依旧没能留住父亲支边的步伐。

“从那时起,我开始明白,一个党员就应该是一面旗帜,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18岁时,李东海循着祖父和父亲的脚步参军入伍,作为张思德生前所在团所在连的一名士兵,他也始终奋战在最前线。在当炮兵期间,他曾自告奋勇去排除哑弹,并用炸药包引爆,整个过程中哑弹随时有自行爆炸的可能。“其实这是相当危险的,但是再危险也要有人去干,更何况我来自革命家庭。”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从牺牲在抗日战场的祖父到如今在北京从事首都安全保障的儿子,80多年来,李东海一家四代人始终坚守在保卫祖国安全的第一线,对党忠诚,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一身正气离不开“廉内助”

文/晓山

image.png

李云表廉政的“硬气”来自家庭给他的“底气”

舟山六横海事处副处长李云表,远洋轮机长出身,扎根海岛工作十几年,与 “廉内助”始终担初心之守、承廉政之诺,成为舟山“海晏”廉政文化品牌的代表。

硬气来自家风的底气

作为海事执法者,李云表经常被“围猎”。2021年12月8日,他和同事对某轮开展船舶体系审核结束时,按照制度要求例行检查工作包,发现工作包内多出了一个装有现金的信封,船东说是“辛苦费”,他们严辞拒绝,并对船东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李云表说廉洁不仅是党员形象,也是国家形象。他们负责对外籍货轮实施港口国监督检查,出具的报告单受国际海事组织承认并可在多个国家通用,所以外轮船长经常会送钱送酒送礼物,希望他们能出具一份“零缺陷”的检查报告。每一次李云表都会断然拒绝,并用英语对外轮船长说:“中国官员是清正廉洁的,这种行为在我们国家行不通!”

在他的带动下,舟山六横海事处成功创建“恒廉”廉政文化品牌,先后荣获浙江海事局和全国直属海事系统廉政文化示范单位称号,他本人也因廉洁奉公、秉公执法被评为浙江海事局“海之美”廉洁守护者。

李云表的硬气来自家庭给他的底气。结婚27年来,妻子郑晓仙作为基层海事家庭助廉员,坚决做到把好关、守好门。“别动歪脑筋,手要干净些!”就这么一句话,郑晓仙唠叨了二十几年。李云表总是这样介绍妻子“郑晓仙”名字寓意的警示作用:在工作和生活中,为人要身正,作风要清正,这是“正”(郑);作为一名海事处领导,要知晓手中权力怎么用,晓得手中权力为谁用,这是“晓”;身为一名老海事,更要坚持弹好恒“廉”弦,也要帮助青年职工绷紧人生第一道廉政弦,这是“弦”(仙)。

自律是家风也是家教

“忍得住离别,经得住考验,扛得住责任”,短短几句话说不尽郑晓仙对家庭的贡献。

为了能让李云表心无挂碍地工作,他们家保持最简单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郑晓仙说:“生活简单点挺好,也杜绝了你犯错的源头。”有人千万百计打听住址往家里送礼,有一次,郑晓仙接到电话说有快递,问她家地址在哪儿,马上引起她的警惕,挂断了电话,并叮嘱李云表以后不要把家里的地址告诉别人。

女儿从小到大,大多数时间爸爸都不在身边,有些人可能会因此365体育足彩,地“弥补”孩子,而他们家则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既然父母没有365体育足彩,时间陪伴,那更要让孩子尽早独立,女儿两岁多就送去托儿所,三四岁后,就开了银行账户自己管压岁钱。长大后“她还跟着舅舅学理财,亏了,就再也不碰股票了。”说起这段,李云表和妻子都觉得好笑,但是因为女儿经由自己支配的钱“多”,不缺钱,所以“不爱钱、不贪钱”。

因为一直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决定自己承担后果,女儿成长为别人眼中很靠谱的孩子。受家庭影响,大二的时候就入了党,毕业时不少同学选择了出国留学,她从来没想过这件事,因为“我家的经济条件供不起我留学的费用。”毕业时,她也从没想到要靠家庭的关系去解决工作,自己以优异成绩考到国企。

女儿所做工作是风险管控,也是个敏感的面临考验的岗位。至今,全家人仍然分居三地,一周甚至几周才能见一面,但每天都会通话,父女两名党员接受妈妈这个“群众”的监督,郑晓仙总是叮嘱女儿要向爸爸学习,守好廉政家风。“我们要守好小家,让全家人清清白白,让好日子长长久久。”


党员家庭的“最美”风采

文/郭懿

image.png

王海燕家庭荣获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

“看新闻了吗?咱村海燕家评上了全国最美家庭,村里都传开了,人家不愧是党员家庭。”5月15日,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姚伏镇曙光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蔬菜大棚里,几位村民一边干活,一边讨论着村里的这件大喜事。

44岁的王海燕从嫁到曙光村以来,同丈夫郑建刚一起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在用勤劳的双手过好自己小日子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员作用,用心用情、扶贫济困,带领村子里的乡亲们共同过上好日子,成为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 

“党员就要事事冲在前”

2000年,刚刚毕业的王海燕奔赴爱情,嫁到了平罗县曙光村。结婚当年,夫妻两人就积极响应政策,建起四座日光节能温室种植蔬菜。此年,随着大女儿的出生,两人干劲更足了,拿出卖菜攒下的全部积蓄连买带赊了8头种猪,在“四位一体”的大棚里搞起了养殖。从此,夫妻二人一心扑在日光温室蔬菜种销和养殖上,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乘着县里“一块田”改革东风,夫妻俩承包本村外出务工人员的50多亩地种大棚,同时重修圈舍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增加养殖数量,扩大养殖规模,家庭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夫妻二人为自家生活奔波奋斗的同时,也没忘了朝夕相处的乡亲们。“十二五”期间,从西吉县搬迁来的插花安置移民来到曙光村。为了让“新邻居”不因搬迁影响生活,尽快致富过上好日子,王海燕夫妇主动上门,介绍曙光村的产业特点,了解移民需求。建档立卡移民贫困户卢有军在王海燕夫妇手把手地帮助下,承包大棚种植番茄提升收入。“脱贫摘帽”后的卢有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也更有信心,今夏继续扩大规模,承包了40座大棚种植番茄和豆角。

从来没种过菜的移民周振国住在王海燕的屋后,王海燕夫妻俩得知他有包地种菜的想法后,帮助他联系流转土地,教他种植蔬菜。从种到收,周振国哪里不懂就上门请教,夫妻俩都倾囊相助,从不推辞。现在说起王海燕夫妇对自己的帮助,周振国依然红了眼眶。    

王海燕夫妻二人对邻里和村上的大事小情有求必应,随叫随到。主动帮助本队的农户发展种养殖业,积极参与和配合村集体的各项工作。夫妇二人因表现优异先后入党,王海燕还担任了曙光村的第一任女书记。“一个人富不算富,让大家都致富那才叫真本事。作为党员就要事事做在别人前头,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过上好日子。”王海燕说。

在党员家庭的带动下,村民们齐心奋斗,曙光村温棚林立,小群多户养殖遍地开花,种养产业齐头并进,迸发出勃勃生机。看到村里人日子过得这么好,外出务工的村民都回来了。

“大家”好“小家”才能更好

抗疫家庭、致富带头家庭、最美家庭,王海燕家当之无愧。夫妇都是党员,处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将“孝为先”“和为贵”“学为高”“勤为本”践行在每个家庭成员的行动中。

2020年抗疫中,武汉人民生活物资紧缺时,王海燕夫妇毅然决定将自家温棚的大葱捐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4万斤大葱顺利抵达武汉,第一时间免费送到当地低收入家庭。

“妈妈,咱家就种了三座温棚菜,你和爸爸把一座捐出去,明年咱家没钱了咋办?”还在上小学的儿子问王海燕。“虽然这样会影响咱家的收入,但还不会影响咱家的生活。帮助武汉困难家庭就是援助武汉,就是帮助咱们中国这个大家庭,只有‘大家’好了,咱们的‘小家’才能长长久久地好下去。”王海燕耐心教导孩子。

除了慷慨捐赠,疫情期间王海燕每天进村入户,做好人员疏通劝导,摸排驻村人口动态,忙得顾不上回家做饭。女儿敏敏承担家务,照看弟弟学习生活,帮父亲喂牛羊,跟着奶奶学做饭,“只有我把‘小家’照看好了,爸爸妈妈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奉献‘大家’。”敏敏说。 

良好家风成为王海燕家庭和睦的保障,也不断给每一个家庭成员补充着奋进的正能量。“作为党员家庭,要事事争先,处处带头,把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实现中国梦的行动中,这样,曙光村才能曙光普照。”王海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