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匠心筑梦巾帼志?技能报国展芳华

作者: 策划执行/邵玮?申敏夏?王梓蓉
聚焦 2022-06-06 10:42:53

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广大产业工人、大国工匠技能报国,

创新才智充分涌流。其中不乏女性卓越贡献,她们不断刷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成绩单,在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上绽放巾帼风采。


4月27日,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在京开幕。365体育足彩,:总书记向大会致贺信强调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1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促进女性人才发展。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40%,促进女性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水平。2022年3月,《中国妇女百年发展报告(1921~2021)》发布,表明1982~2017年,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由1012.6万人增加到1529.7万人,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比例由38.3%提高到47.8%。

越来越多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女技术工人、女科技工作者,奋斗在石油、高铁、钢铁等看似男性为主的领域,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用实干成就梦想,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在平凡岗位取得非凡成就。

青格勒吉日格乐在进行球团矿性能研究.JPG


传承铁人精神,志为祖国献石油

3月2日,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揭晓,来自不同行业的10位顶尖技术技能人才榜上有名,刘丽是其中唯一的女性。4月27日,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在北京开幕。8位工匠通过对话问答的形式,复盘他们从普通工人到大国工匠的人生轨迹,追寻他们在技术精进道路上的执着奋斗历程。刘丽亦是其中唯一的女性代表。

刘丽激动地说:“总书记的贺信催人奋进,体现了对我们工匠人才的亲切关怀,让我更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作为新时代的大庆石油人,不仅要讲奉献,更要能创新。只有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歌声更加嘹亮。”

捕获.PNG

刘丽?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48队采油班长。全国劳动模范,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油二代”的硬功夫真本事

驱车行驶在大庆的公路上,隔一段路程就会看见远处上下起伏的抽油机,这些抽油机也成了这座“石油城”特有的标志。从第一代铁人王进喜,到第二代铁人王启民,再到第三代铁人李新民,“铁人精神”融入了大庆的城市肌理,更深深地刻在了每个大庆油田职工的骨血里。

对于刘丽来说,“铁人精神”还有一层特殊性,那就是她是聆听着父亲讲述的铁人故事长大的,也追随父辈的脚步,选择成为新时代的石油工人。

父亲刘文生是黑龙江省劳动模范,是和铁人王进喜同时代的大庆油田第一代石油人,他经常教导刘丽说:“要想当个好工人,就要像铁人那样有责任、讲担当,拼搏奉献。”

两人说是父女,但也很像师徒。1993年,从技校毕业的刘丽来到有着光荣传统的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采油二矿采油48队,成为一名采油工。刘丽上班第一天,老父亲就亲自送她去单位。此后,年近七旬当过采油队长的老父亲又穿上旧工装,推上自行车,和她一起上下班,从掌握操作规程到擦拭保养设备、规范管理油井,一样样手把手教她。比如,对于采油工来说的一项基本功是除草。因为石油开采属于易燃易爆行业,所以,油井周边必须“寸草不生”。这是一个听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非常磨人的活儿。刚开始上班的时候,刘丽不会用锄头,就蹲在地上用手一点一点地去“拽”。时间一长,腿麻、手也麻,“拽”到最后满手大泡。父亲就亲自拿着锄头,一下一下地教她除草,用最高的标准严格要求她,不仅要把井场上的草清理得干干净净,还要把井场修整得横平竖直。

铁人王进喜曾说过,“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刘丽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融入每一项细小的工作中。

采油工在维护抽油机时常常负重爬高。30公斤的皮带,就是男员工背着爬两米多高的抽油机平台都晃晃悠悠、小心翼翼,何况是当年还不到20岁的刘丽。为了完成好这项工作,刘丽加班加点练习。上班5个月,双肩磨出了水泡、双手磨出了老茧,但换来的是15秒更换皮带的最快纪录。

上班第二年,刘丽就被选为矿上的“排头兵”。紧接着,21岁的刘丽成为油田为数不多的女井长,主管30多口油井的维修与保养。她说:“作为一名‘油二代’,听着铁人的故事长大,不能给父辈丢脸。”

捕获.PNG

刘丽和徒弟赵海涛在讨论技术革新难题


以创新践行工匠精神 

向父辈们学习,刘丽不仅肯出大力、流大汗,更愿意在出智慧、搞创新上下工夫。

对于采油工来说,“更换盘根”是一项基本功。为了把这个抽油机上用于密封设备防止泄漏、但是又每时每刻都在反复摩擦很容易老化失效的零件更换下来,早期的采油工需要将螺丝刀插入10厘米深的盘根盒内,把盘根“扎碎”,然后一点儿一点儿抠出来。

这是一个连外行一听都明白有多麻烦的活。特别是在冬天作业时,更是费时费力、挨冻遭罪的苦差事。经过一个多小时,手都冻僵了,盘根还抠不干净。一次刘丽在家里使用口红时,发现转动底部,口红慢慢露出头来,“当时我就在想,我们的盘根能不能像口红这样一扭就出来?”

她买来一堆口红,一支支拆解,弄清了里面的结构,设计图纸、加工,很快一个新型“上下可调式盘根盒”就制作好安装到了井上。

可是,她总不放心,“万一漏油怎么办”?她连续几天跑到井上观察,白天围着井口转,夜里又拉着爱人陪她上井。当看到一口油井真的漏油的时候,她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随后,刘丽又跑遍了大庆市所有五金市场。试验、优化、再试验,前后经历五次改进,她最终研发出新型盘根盒。转动手柄就可一次取出全部旧盘根,操作时长缩短到10分钟。该成果从2012年起,在大庆油田600口抽油机井推广应用。

“铁人曾说过‘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种气魄和精神无论是到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继承和发扬的。”在刘丽看来,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石油工人要有新本领。“采油工要想提高水平,光靠力气不行,提升技能更重要,要把活干得更巧、更快、更好”。

据统计,刘丽个人已累计研发各类成果200余项,其中获国家专利及知识产权软著43项、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8项、市局级奖项75项。其中,螺杆泵井新型封井器装置等一批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空白。

2020年是刘丽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这一年她获评全国劳动模范。作为一线职工,还受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岗位成才、奋斗圆梦”主题采访活动。在参加活动时,她特意带了一枚老奖章——这是父亲生前获得的省级劳动模范奖章,她把奖章带到现场是想告慰父亲,自己真的传承和超越了他,没有给他丢脸。

捕获.PNG

让技能变论著影响365体育足彩,人

“当年我们一起上的技校,但是,在我们同龄人中,刘丽绝对是佼佼者。”第二采油厂48队的集输工王国强回忆说,刚上班的时候,大多数年轻人都觉得,终于不用再学习了。于是,工余时间大家都在参加各种休闲、娱乐活动,只有刘丽总在捧着书看。从简单的总结、体会,到论文,再到论著。多年来,刘丽自己编写的各类培训书籍已达20多套。

2011年8月,大庆油田采油二厂成立了“刘丽工作室”。除了日常的生产外,刘丽还要拿出大量时间从事培训工作。所有被刘老师教过的学生,对她都是又爱又恨。在培训学员备考过程中,她要求学员背题一个字都不能错,每年技能大赛她都要全程盯着。孩子太小,她就带着孩子到训练场,选手们轮流帮她看孩子。孩子大一些了,她就带着孩子进晚自习课堂,女儿帮她发卷子、收卷子。

2014年,大庆油田采油二厂又成立了以“刘丽工作室”为基础的、汇聚了采油二厂高技能人才的“技师之家”,涵盖采油系统各个方面的10个分会,刘丽任总会长。她经常被请去作评委,对于那些“假创新”或者没有使用价值的创新,会毫不留情地拿下。对于那些有价值的设计方案,即使有瑕疵,也会默默地推一把。

在刘丽工作室的带动下,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的创新创效成果数量由每年100多项增加到300多项,全厂参与创新创效的人数由约500人跃升至2000多人。工作室累计研发技术革新成果1048项,获国家专利174项,推广成果5000余件,创效1.2亿元。

刘丽不仅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的要求也丝毫不放松。最近,她一直在忙碌,因为厂里的技能专家、高级技师每3年重聘一次,目前上一个聘期已经结束,包括她在内的所有人又要站在起跑线上,竞争上岗。对于这种“从零开始”的竞争,她坦然面对。在她的记忆中,小时候父亲在她的作业本上永远都会签8个字:巩固成绩,继续努力。

“365体育足彩,: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产业工人的春天来了,油田不断将各种资金、待遇都向一线工人倾斜,我们赶上了好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要和同事们一道,踔厉奋发,不负时代,为建设百年油田贡献力量。”


调拨高铁“神经元”的女技工

文/王梓蓉

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成功建设并运营全世界最发达的高速铁路网,中国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其速度之快、质量之高,令世界惊艳,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家名片”。

乘务员、站务人员、高铁司机……女性的身影出现在高铁运行的每一个环节。而在无数辆高铁朝发夕至的背后,有一群“掌控”这个铁路巨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女性,她们练就了“手有毫厘千钧之力,眼有秋毫不放之工”的高超技能,中国通号西安工业集团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电器中心调整三班班长柯晓宾,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捕获.PNG

柯晓宾?中国通号西安工业集团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电器中心调整三班班长,高级技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获得者


以工匠心躬耕毫厘之间

高铁信号控制系统是高铁运营安全和效率的核心技术,一向被称作列车的“大脑”和“中枢神经”,而继电器则是这个中枢系统的“神经元”。小到一个信号灯,大到一个车站的控制中心,每一个电路的切换都离不开小小的继电器。人命关天责任重大,因此采用实名制生产制造,技工要在自己出产的继电器上打上符号或者名字。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以每年60万台的产量,保障了中国铁路70%的市场需求。而从这里出厂的实名制继电器上,名字刻印频次最高的是“柯晓宾”。

共有8组接点、24个触片的继电器,调试工作至今都必须靠人工手动调整,因为它要求的精细程度机器难以企及。调整接点间隙需要控制在0.05~0.1毫米之间,调整触片的力度要控制在200毫牛左右。柯晓宾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扯断一根头发的力度大约在1800毫牛,手工调整片弹簧结构的触片仅为这个力道的十分之一”。

由于继电器是对称结构,除了要会用右手握钳、“左拿右握”,技工的左手也必须练到和右手一个水准,能熟练地以“右拿左握”的方式调整继电器。师傅叮嘱她,要像在眼球上做手术一样调整继电器,每动一下钳子都要万分小心。太难了!培训了十几天,一台都没检测通过。手被钳子磨出了水泡,柯晓宾调着调着就哭了,恨不能把手里的“眼球”当“皮球”给扔了。回忆起刚入行时的“左支右绌”,柯晓宾爽朗的笑声中透露着一丝心酸。

撞了南墙的柯晓宾静下心来,仔细琢磨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连个接点都量不准?扁嘴钳怎么握更顺手?手上的力度该从何练起?她用扁嘴钳把手上的水泡挑破再接着练。为了能使双手调试力度相当,她专门买了握力器,反复练习手指力度。4个多月后,柯晓宾顺利通关,成为同期第一个上线、独立生产的信号调整工。


平凡岗位也能创造奇迹

在以“计件”衡量业绩、决定收入的车间,柯晓宾可谓是一股清流:“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潜下心来打磨技艺”。调整继电器光有一双巧手还不够,“有时候心情稍微有一点波动,调整出来的产品就会有误差。”于是她练习心如止水,工作的时候努力控制意念,全神贯注在手里的继电器上。那段日子常常一个继电器调完已是下班时间,已然感知不到时间,她终于学会了“入定”。“短牺牲长受益”,经过慢工夫的锤炼,别人一天能调出20多台继电器,柯晓宾一天能调整40多台。

为适应铁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自主研制的加强接点继电器,接触方式由单接点改进为双接点,有效提高了产品的适用性和稳定性,但是对调整要求更高了。柯晓宾废寝忘食一头扎进一大堆图纸和测量数据里,缠着师父搞试制。几经周折,她硬是成功研制出了新型接点整形工具,大幅提高了调整精度和生产效率。世界知名继电器生产企业西屋公司的专家来参观时,看到她的调整手法,惊呼“China miracle(中国奇迹)”。

日复一日,清晨换好工服,穿过风淋房除尘,进入再熟悉不过的十万级无尘化车间,拿起再熟悉不过的继电器……如今柯晓宾要为这支22人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负责,检查他们调试完成的继电器,在合格的产品上加刻自己的名字。“偏毫厘不敢安,我要带出一个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班组,为中国高铁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用科技创新点亮钢铁“梦工厂”

文/邵玮

几十年间,中国钢铁成功建立起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钢铁生产体系,从“长征七号”探空到“蛟龙”探海,从具有“纯正中国血统”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到打破世界纪录、开采可燃冰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1号”,上天、入地、潜海……中国钢铁工业为各类“大国重器”持续提供领先的高品质材料支撑。

作为首钢技术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青格勒吉日格乐多年来带领团队投身钢铁低碳技术研发工作,致力于为中国钢铁业低碳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捕获.PNG

青格勒吉日格乐?首钢技术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怀抱钢铁梦想,突破卡脖子技术

作为工业制造业的脊梁,钢铁要实现绿色增长,关键在高炉炼铁。多年来,我国传统高炉炼铁一直以烧结矿为主、球团矿为辅,1吨烧结矿约产生200多公斤碳排放,而使用球团矿的排放量仅为它的三分之一。

京唐钢铁厂二期建设迫在眉睫,怎样才能有效降低炼铁的碳排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青格勒吉日格乐和团队大胆提出改善球团矿质量,提高球团矿在高炉中的使用比例。这看似简单的原料比例变化,改变的却是超大型高炉炼铁的“饮食结构”,需要解决严重“消化不良”问题,这不仅在国内是首次,国际上也没有太多经验可借鉴。

 回想起那三年多的点点滴滴,青格勒吉日格乐也忍不住感叹那时的“拼”。为了加快进度,在造球盘前,她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一天之内,她带领团队最多完成过十几个方案的实验,配料、混料、造球、筛分……十几套完整的流程,无论是对她的体力还是脑力,都是极其严峻的考验。青格勒吉日格乐常常累到胳膊都酸得抬不起来,还坚持熬夜整理数据、写分析报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00多次实验和一千多个日夜的攻关,青格勒吉日格乐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消石灰生产超低硅碱性球团矿技术,被行业专家评为国际首创工艺。这项工艺让高炉每炼出1吨铁,就可减少碳排放150公斤,推动首钢在全世界第一个实现了钢铁全流程的超低排放,青格勒吉日格乐和团队也荣获2020年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


大术无极,用创新诠释奉献

技术变革必须转化为生产实践。青格勒吉日格乐忘不了自己第一次踏上曹妃甸,看着吹沙造地的壮观景象,听着师父描述将从海上崛起的钢厂,心中涌起的雄心壮志:“要用创新攻关助力打造中国钢铁‘梦工厂’!”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运输困难导致的资源短缺给钢铁行业带来了很大挑战。2020年初,面对因原料断供而导致的停产危机,青格勒吉日格乐临危受命,带领团队成员一起吃住在工厂,夜以继日地研究试验新原料。

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青格勒吉日格乐不仅要在实验室做实验,还要克服异地流动、疫情隔离等各种困难,到生产现场再进行投笼实验。她带领团队及时开发出30多种合理的替代资源及解决方案,为基地生产解决了燃眉之急。

青格勒吉日格乐在球团领域持续深耕细作,还开发出了镁钛低硅新型球团矿、富矿资源制备球团等新技术,再度荣获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相关制备方法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在中国钢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有幸参与其中,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行业里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是时代发展赋予我们女性的展现机会。”365体育足彩,:总书记向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发出的贺信,激励着青格勒吉日格乐。“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我深受鼓舞,矢志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扎根科技最前沿,与千千万万钢铁人共同汇聚起建设钢铁强国的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