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年“跑”出加速度,巾帼筑梦建设“中国第一湾”

聚焦 2023-03-16 10:22:16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4年来,大湾区建设跑出加速度,发展浪潮奔涌澎湃,其中也凝聚着内地和港澳地区妇女的智慧与力量。她们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共绘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同心圆。


在夜景卫星图上,珠江入海口有一片灯光分外璀璨的区域,囊括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是中国开放水平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这里正是中国第一湾——粤港澳大湾区。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4年来,在以365体育足彩,: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按下“快进键”,成为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如今,这里具有全球第一的港口吞吐量和世界级机场集群,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6亿吨、机场旅客运送能力超过2亿人次,居全球四大湾区之首。

2021年,这片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8000多万的土地,经济总量达12.6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面积创造出约占全国11%的经济总量,超过一个中等国家经济体。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大桥跨海而立,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当先锋挑大梁,粤港澳三地在科技协同创新、产业协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等领域不断突破,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伟大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跨海筑梦,超级工程彰显她力量


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个覆盖11个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将三地“织”成一体,黄埔大桥、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铁、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从北向南依次矗立,珠江口东西两岸跨江通道陆续建成;佛莞城际铁路、狮子洋通道、深江铁路、深中通道正加快施工……湾区高铁里程超过12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1000公里。“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从香港驾车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香港往来广州车程缩短至1小时以内。

一项项“基建奇迹”助力形成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这些跨越山海的“基建奇迹”背后,是成千上万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其中不乏女性身影,女工程师、女罐车司机、女吊车工、女拖泵手……她们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斗志,在这块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热土上,成为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生力军。

今年春节,有1500名建设者坚守在深中通道建设工地上,“梅姐”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伶仃洋大桥西主塔建设项目中的一名主塔工程电梯司机。这个春节,她和丈夫都放弃了回四川老家过节的机会,因为他们知道,深中通道建设一刻也不能耽搁。丈夫在深圳建设深中通道,她在中山,“梅姐”笑称,通道一建好,夫妻俩就能“鹊桥相会”了。他们有两个孩子,最小的才5岁,都在老家由老人照看。白天在工地忙,夜深人静的时候就特别想孩子。

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深中通道,是连接中山、深圳、广州三地的世界级集群工程,预计2024年实现通车,届时深圳到中山车程将从目前的2小时缩至20分钟左右。4年多来,深中通道工程创下诸多“世界之最”——世界最大海中锚碇、世界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世界最高海中大桥……上万名建设者在此挥洒汗水,其中近800名是女性。她们与日月山海为伴,在伶仃洋上造桥,在大海深处“穿针”,在超级工程的建设中诠释她力量。

孙悦楠(左)在深中通道钢箱梁制造现场

春节一过,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桥梁钢结构工程师孙悦楠就复工了,她每天上午8点就要开始一天的巡视工作,从内部气温高达50摄氏度的钢箱梁内,到213.5米高的中山大桥塔顶,她不断爬上爬下,逐一检查焊缝、涂装、结构等,细致到每一条焊缝是否超标、美观。她娇小的身影在钢箱梁中来回穿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细小的焊缝是钢结构桥梁的生命线,每一条都马虎不得,它直接关系大桥的建造质量。”2009年,孙悦楠加入港珠澳大桥建设,与团队共同实现了国内首创的钢箱梁全自动化焊接,见证了大桥从无到有的全过程。2018年,深中通道项目各标段全面开始建设,她又加入了深中通道项目建设团队。

深中通道钢箱梁总重量约28万吨,约等于38个埃菲尔铁塔的钢铁用量。体量如此之大,怎样才能克服高标准质量控制的技术难点?孙悦楠以桥为家、以图纸为行囊,会同技术团队反复实地查看、调研、制定方案,大胆创新找到新方法,既把焊接工人从生产环境污染中解放出来,解决了高标准质量控制的难题,还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推动我国桥梁工程钢结构实现智能化现代化制造。

2022年6月,深中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的中山大桥正式合龙,站在自己参与建设的新“作品”上,远眺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孙悦楠难掩激动和自豪,“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我能遇到两个超级工程,并有幸见证了中国桥梁建设发展腾飞的历史时刻。未来我会继续积极为项目建设作贡献,在超级工程的建设路上不断前进”。


创新驱动,科创高地激发她智慧


全球知名湾区无一例外是“创新之湾”,各类科创资源高度聚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在规划纲要中“创新”一词被提及137次之多,绝对是与大湾区相关的高频词。位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位置的深圳光明科学城已经吸引20余支院士团队汇聚,超4400名科研人才进驻;深圳湾实验室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研究创新生态的关键支撑力量;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行、中科院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在惠州动工、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有序推进……一批重大创新载体纷纷崛起,大湾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成为大湾区最引人注目的一张亮丽名片。

“湾”因“海”而生,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天然的海洋属性。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努力建设世界级海洋湾区科创高地,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供创新动力。2022年3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的科学文化讲坛格致论道·湾区第16期,在广州首次举办女性主讲者专场,其中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我国第一位担任国际大洋钻探首席女科学家的孙珍发表365体育足彩,:南海陆洋变迁的演说。

孙珍是我国第一位担任国际大洋钻探首席科学家的女性

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洋之中,而环抱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南海恰恰蕴藏着我国最丰富的油气资源。作为我国深海钻探的权威女性海洋地质科学家,孙珍早在1997年就开始了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形成与演化的相关研究。“找油就像做手术,即使掌握了理论,也未必能保证做好手术。”“手术”前,孙珍常会带领团队给盆地“照CT”,获得精准的地质结构资料,从而进一步发现有可能蕴藏着油气资源的地层。2017年,她带领团队在南海发现了全球陆洋转换的第三种方式,攻关解决南海陆缘破裂-扩张历史,为我国深水油气勘探提供了宝贵的深部样品和数据,助力我国海油勘探进一步向超深水领域发展。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大湾区不断加强跨境医疗服务合作。2022年11月22日,由全国妇联主办、广东省妇联承办的2022年“姐妹携手同心 共建湾区好家园”——粤港澳大湾区妇女融合协同发展活动在深圳举行。活动中,粤港澳三地8位优秀女科技工作者以“大湾区,科技创新巾帼在行动”为主题,分享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创新之路的故事。

香港中文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消化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于君正是其中一位。扎根胃肠道肿瘤研究的19年里,她在消化道肿瘤分子机制、肿瘤基因组学、肿瘤分子标志物鉴定、肿瘤基因医治等范畴表现杰出,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如今她在十余所内地大学兼任着客座或名誉教授,学生遍布内地及香港的各大院校、医院和科研机构。于君表示,香港科研人员在国际化视野、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可以与内地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团队形成优势互补。在国家明确提出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的大趋势下,大湾区内各城市的科研要素正进一步融合,促进了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协同发展。


创业热土,“同频共振”激扬青春力量


“到大湾区去奋斗吧!”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日趋成熟及日益融合,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将就业目光投向大湾区,在这里放飞梦想。

“硬联通”拉近了大湾区城市的时空,“软联通”打通了三地的制度规则,有效拓展了港澳发展空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建设是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成为“一国两制”框架下先行先试、引领制度创新的“策源地”。

郑思怡(后排左二)致力于帮助香港青年开办的企业在大湾区落地发展

4年前,80后香港青年郑思怡把工作重心从香港转移到深圳,在前海负责港人港企的孵化服务。她开办了颇具港式风情的咖啡店BaysLife,投资了约20家带有深港背景,集中在潮玩、元宇宙、新媒体等方向的初创型企业。她说:“1997年,我随父母移民到香港,当年幼的我看到回归仪式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为今日的我自觉投入服务社会,为促进深港融合努力作贡献埋下了深深的种子。”

Bays work加速器是郑思怡众多工作中比较有特色的项目,主要服务于建筑科技、数字时尚与数字内容创造领域的成长型团队,帮助企业快速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发展。“我现在从事帮助香港青年开办的企业在大湾区落地及投融资的工作,每每都能感受到祖国对我们的细微关怀。香港用无可争辩的事实告诉世界‘一国两制’这一制度的优势。”

郑思怡还是前海深港梦工场全国巾帼创业创新基地负责人。2019年,全国妇联在前海深港梦工场挂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全国巾帼创业创新基地”,到目前为止,该基地累计孵化41家女性创业团队,其中来自港澳及台湾地区的女性创业团队20家,带动越来越多的粤港澳女性抓住机遇参与创新创业。


携手同心,共建湾区好家园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袁俊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女性在社会服务创新中具有独特优势,在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上,女性可以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宜居宜业宜游,共建共享优质生活圈,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2020年11月26日,由全国妇联主办,广东省妇联承办、广州市妇联协办的“姐妹携手同心 共建湾区好家园”——粤港澳大湾区妇女融合协同发展活动在广州市正式启动。活动旨在推动粤港澳三地妇女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度参与湾区建设。

走进深圳市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一股“港味”扑面而来,繁体字印刷的课程表、讲粤语的工作人员、花花绿绿的折页纸和绘本……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高速发展,“新港人”、跨境婚姻、跨境学童的数量持续递增,由此产生的求学、生活、家庭等方面的诉求、问题也急需解决。立足双城地缘现状,罗湖区妇联和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共同成立了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成为全国首家服务跨境学童和跨境家庭的机构。

“在中心,我们可以享受到辅导孩子的功课和香港教育、学校、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深港两地社工、香港老师、活动干事等常驻人员会热心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媛媛是接受中心帮助时间较长的跨境学童家长之一,得益于中心提供的就学资讯,她的孩子自幼儿园毕业后顺利入读香港东涌的一所学校,“跨境学童大多就近在上水的学校就读,而我通过中心搭建的平台选择了心仪的学校,单程也仅需40分钟。”五年来,媛媛也从受助者变为热心助人的家长义工,她与孩子一同在这里成长、蜕变。

据深圳边检统计,深圳各口岸日均出入境跨境学童达到6万人次。面对新的挑战,罗湖区妇联与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合办的“深圳市罗湖区懿路同行社工服务社”,正计划新增福田和南山两个服务点,为365体育足彩,的跨境家庭提供帮助,架起一座横跨大湾区的桥梁,凝聚起爱国爱港的强大合力。

保就业就是保民生,稳经济需要稳就业。大湾区各地妇联积极通过“湾区·她创”云服务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女性务工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创业政策、技能培训等线上创业就业服务。

人性化的“妈妈岗”让大湾区的女职工们实现工作、家庭两不误

“公司提供的‘妈妈岗’时间灵活,方便接送孩子,上班带娃两不误。”郑女士是广东省中山市港信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的一名销售经理,她感慨,“这对于宝妈来说,很友好。”中山市妇联和顺德区妇联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通过设计人性化的灵活就业模式,打造温暖贴心的“妈妈岗”,还配套建设了“妈妈岗”女性灵活就业公益服务平台,在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搭建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的沟通桥梁,实现双向选择,缓解了女性就业难状况,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问题。截至2022年11月底,中山市“妈妈岗”备案企业已达124家,提供近8000个“妈妈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潮涌大湾,千帆竞渡。过去,粤港澳大湾区用广阔的空间、深厚的潜力,给人无限想象力,创造接连不断的惊喜。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必将乘势而上,续写365体育足彩,“春天的故事”,广大妇女必将在这里书写更加浓墨重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