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玲:调的是案,暖的是心
者干河畔、高山梯田,有她用心用情调解的声音;哀牢山下、苍翠林中,有她走村入寨上门普法的身影。她是当地百姓的代言人,更是百姓口中的亲闺女。
何玲 全国三八红旗手、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司法局者东司法所所长
从一名“司法新兵”到基层司法战线的骨干,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司法所所长何玲默默耕耘了十余年。工作至今,她经手调解的案件8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因为工作出色,85后的她先后荣获全国人民调解先进个人、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
扎根基层,坚守小镇司法所
在云南普洱的者干河畔,询问当地百姓谁是最美调解员,多数人会脱口而出:“当然是者东镇司法所的何玲闺女”。
何玲的家乡就在普洱市镇沅县,她是土生土长的哈尼族。上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毕业那年,何玲做了两手准备,一边报考国家公务员,一边在社会上找工作。第一年参加公务员考试,何玲失利了,但幸运的是被一家企业聘用,有了比较稳定的工作,收入还不错。
何玲勤快好学,很快就得到领导的赏识,但父母仍劝她参加家乡的公务员考试,希望她能守在父母身边。第二次公务员考试很顺利,何玲不但笔试成绩取得了高分,也通过了面试,最终进入镇沅县者东镇司法所。
一间使用多年的办公室,几张桌子,几把椅子,整个司法所只有一位老所长。更让何玲意外的是,她刚报道就被当地一个重点建设项目抽调过去。自身的工作尚未适应,又要去处理新的工作,她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越是条件艰苦,越能锻炼人,也越能显现一个人的价值和担当。”何玲这样解释自己当初的选择。
刚到司法所时,何玲带着几分青涩,者东镇“集镇搬迁建设”正在推进,各项重大工程开工上马,司法调解案件越来越多。由于司法所只有何玲和老所长两个人,何玲没有太多时间熟悉情况,直接就进入了调解工作。
面对比较复杂的案件,何玲曾问老所长,为什么不劝他们去法院打官司?老所长回答:“很多时候打官司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小镇司法所是化解矛盾的第一道关口,只要是能够调解的,就别让当事人去打官司。”
老所长的态度感染了何玲,她记下了这番话,也意识到小镇司法所在服务百姓、化解矛盾、参与基层治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做好工作,何玲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先后参加司法调解员的学习培训,自学调解技巧。她用认真、较劲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案件。不到一年时间,她已经对全镇情况了如指掌,并且具备了独立牵头开展工作的能力。老所长称赞:“这个女娃娃真是不一般”。
后来,老所长调走了,司法所只剩下何玲一个人。尽管如此,她仍将各项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者东镇的一些矛盾纠纷发生在村寨、田间地头,山路蜿蜒难走,可何玲却有股拼劲儿,她爬山涉水,总会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用心调解,刚柔并济显温情
相邻两个村民小组因为一块林地的归属起了纠纷,双方一直僵持不下,镇政府联合司法所及相关部门,针对双方进行调解。然而调解当天,镇政府负责人临时有其他工作,何玲只能一人赶到现场。置身村民之中,何玲显得很娇小,有人不屑地说:“派个女娃娃来,能解决什么问题?”何玲却硬气地表示:“这个事情就归我管了,能不能解决,咱们先聊聊看。这次解决不了,下次再约时间,但下次还是我来。”
其实,调解之前,何玲已经做了充分准备,她实地考察了那片林地,了解到矛盾的起因,以及两个村民小组的需求。调解时何玲有的放矢,有理有据、公平公正地给出了调解方案。调解结束时双方村民握手言和,大家也不再称呼何玲为“女娃娃”,而是改称“何所长”。
如今,云南的墨临高速公路已成为西部省份打通东南亚大市场的主要交通骨干线之一。然而4年前,修建这条高速公路的时候,却出现过一段“小插曲”。
“只要拿不到钱,我们就守在司法所!”2018年12月3日,者东镇司法所突然涌进40多人,他们的情绪异常激动。何玲见状急忙快速上前,逐一安抚他们,并详细了解事情经过。原来,墨临高速公路施工方由于管理问题,拖欠了农民工工资。工人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来找司法所。了解详情后,何玲马上向者东镇分管墨临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领导和施工方负责人汇报情况,通过多方协调,最终施工方与农民工和解,纠纷顺利解决。十几天后,拖欠的工资全部发放。
“我孩子念大学的生活费还指着我的工资呢,如果拿不到钱,一年的辛苦都白费了。”一位四川籍的大叔拿到工资后,专门赶到司法所来感谢何玲。因为这件事,何玲成了工地上的法律红人,许多农民工遇到法律问题,都会来找她寻求帮助。
何玲告诉记者,调解工作就像炒菜一样,要把握火候,该凉拌的时候凉拌,该爆炒的时候就得爆炒,刚柔并济为的就是案结事了。
十余年来,多数时候何玲处理的还是家长里短的纠纷,但她从来不觉得这些纠纷是小案子。何玲说,自己办的虽然是案子,但暖的却是人心。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于身处矛盾之中的人来说,可能就是天大的事,直接关系一个或多个家庭的现在和未来,甚至关乎一个村寨的安定团结。
调解夫妻吵架、邻里矛盾、赡养老人等纠纷,何玲总是会耐心地给当事人倒杯水,然后让他们讲出心里话,她也会很认真地做记录。这样做一方面能帮助她梳理问题,另一方面也能让当事人感到:“这个调解员很认真,她将我的事情放心上了”。
何玲常说:“我多化解一起纠纷,者东镇就多一份平安;多为当事人提供一次365体育足彩,,镇里就多一份和谐;多流一滴汗水,百姓们就会多一份笑容。”工作时何玲总是多做那么一点点,也正因此,她成了百姓们的贴心人。
走村入寨,普法就讲大白话
何玲走进拉祜寨,为寨子里的百姓普法
镇沅县是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而者东镇下辖15个村民委员会185个村民小组,调解之余向这些百姓做好普法宣传是何玲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她初到者东镇司法所报到时,“五五普法”刚结束。当时,工作人员已经开始送法进村寨了。不过,由于多数时候是照本宣科,老乡们虽然听了,却并没有理解。
经历了“六五普法”“七五普法”,再到今天的“八五普法”,何玲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普法经验,即选对语言、选对人。司法所人少事多,但普法工作不能因为人手不够就不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何玲想到巧借东风。考虑到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从“六五普法”起,何玲就动员村镇干部成为普法志愿者,她先定期给这些普法志愿者进行培训,讲解法律知识,然后再让这些村镇干部回到山寨,利用工作便利进行普法宣传。
彝族有“火把节”,哈尼族有“十月年节”,拉祜族有“畲葩节”……何玲利用这些民族节日开展“法治故事会”。没有多余的经费做海报和宣传册,何玲就自己走村入寨,把调解案件变成一个个故事,在普法的时候专门讲大白话。比如,涉及“侵权责任纠纷”,何玲就讲“张三的行为让李四受伤了,张三不但要向李四赔礼道歉,还要赔钱。”讲到民法典,何玲会将其中的规定转化为当地的方言,让百姓们能听得懂。
一代代司法工作者传承接力,普法工作春风化雨,村寨里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氛围悄然形成。少数民族有独特的劝酒礼节,但如今村寨里劝酒有了分寸,因为村民们知道了过度劝酒会承担法律责任;哀牢山边常有野兽出没,以前村民自制枪支用于狩猎,如今主动将枪支上缴,因为村民们知道了枪支管理相关规定;以前山寨里夫妻吵架会动手,大家都觉得这是家务事不方便管,如今村民都知道了制止家暴,人人有责。
这些改变让何玲倍感欣慰。她说,基层是锻炼人的大熔炉,从穿上司法警服那天起,就时刻提醒自己是百姓的代言人。在未来,她会继续坚守岗位,力争成为离百姓最近的人、与百姓最亲的人、百姓最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