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分钟内到达赛道,“滑雪医生”这样炼成

聚焦 2024-02-23 12:40:09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将于2月17日至2月2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举办。本刊记者打卡赛点之一的扎兰屯赛区,“邂逅”正全方位助力冰雪之约的她们。
走进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只见数条白绢从山顶飘落,成为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场地……扎兰屯位于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东南端,是内蒙古向北开放、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节点枢纽城市,素有“塞外苏杭”“北国江南”之美誉。这里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12摄氏度左右,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使存雪期长达5个多月,有效滑雪期可达130天,成为国内重要的滑雪训练基地和优秀的滑雪场之一。“十四冬”将在这里产生33枚金牌,包含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单板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等雪上项目。

金龙山滑雪场的FOP医疗保障区

金龙山山脚下,橙黄色的集装箱格外扎眼,扎兰屯市人民医院120急救指挥中心主任敖锦玲介绍:“这个是我们医院建的FOP医疗站,主要负责赛场医疗保障。在滑雪场一共设置了三处,分别是空巧赛道、大跳台和坡面障碍。”在比赛过程中,敖锦玲和团队会时刻关注场上运动员的比赛过程,如果有运动员受伤倒地,随队队医会先上场评估伤情,如果伤势严重需要转运,裁判或队医会给医疗站手势提示,医疗保障人员会立即带医疗箱和担架车上场,与队医和运动员沟通,转移运动员至急救担架车上,并迅速离场将运动员转运到场馆里的运动员医疗站,再做进一步的伤情检查或治疗处理。

医疗队救护人员在雪场演习急救过程

“我们是赛场上最‘尴尬’的一支队伍,必须出现在赛场上,可内心却盼望永远不要用上我们才好。”敖锦玲说。赛事期间,她所在的扎兰屯市人民医院将派出“十四冬”医疗保障人员91名,负责院内、院外运动员、观众及工作人员的医疗保障救治工作。每日,医疗保障人员披着朝霞向金龙山滑雪场出发,提前到达工作岗位,为一天的保障工作准备物品、检查装备,晚上踏着夜色而归。

敖锦玲说,高山滑雪比赛中,赛场是急救第一现场,有时候,黄金救治时间只有4分钟,“快”是第一位的,为此赛区组委会还向北京“借调”了几位“滑雪医生”,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的付文娟就是其中之一。

身着醒目的橙色外衣,背着十多公斤重的急救包,每当竞赛长举旗示意时,付文娟便会踩着滑雪板在一片皑皑白雪中飞驰而下,然后迅速地完成对伤员的评估、急救和转运。

都说滑雪的尽头是骨科,高山滑雪具有极高的危险性,世界杯、奥运会中运动员受伤比率高达30%。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除了即刻中断比赛,医护人员要立即赶到现场并实施救治、转运。可在北京冬奥会之前,滑雪医疗救援在我国并无先例。

“咱们国家对滑雪医生的选拔是从2018年开始的,首先必须是二甲以上医院的医护人员,其次要会滑雪,这两个门槛足以‘绊住’很多人。”对于付文娟而言,通过选拔并不难,只需在高级雪道上滑行并在指定地点停稳即可。真正带来挑战的是专业集训阶段。

根据国际雪联要求,运动员在赛道上的任何地方摔倒受伤,医疗救援人员必须带齐所有急救装备在4分钟内到达,对伤情进行初步评估和迅速处理,并在确保伤情稳定的前提下迅速将伤员转移出赛道,救治和转移全程不能超过8分钟。这就对滑雪医生的医疗急救技术和滑雪技能提出了极高要求。

滑雪医生付文娟

付文娟为此进行了长达四个雪季的集训,“我曾在训练中直接摔成脑震荡。”她回忆道,当时由于雪道结冰,自己一个急转弯就飞了出去,“脑袋涨涨的感觉”持续了两三个月才消失。“像胳膊腿哪儿抻着了,骨折、关节损伤、韧带断裂等,就更习以为常了。”终于,历时3年艰苦奋斗,付文娟练就了炉火纯青的滑雪技能,成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

“比赛时,赛道上的温度可能低至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地势复杂、风向多变。在高山赛道和低温条件下踩着雪板去救援,对再优秀的医生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针对赛场上可能出现的受伤情景,付文娟和团队内各专业的医生多次推演和实战测试,为赛事医疗保障做足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