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岁杂志 VS“85 后”同龄人
携手同行来时路上,一本85岁的杂志与一群“85后”同龄人有着相似的人生脉络: 在山河飘零中诞生,在新中国的礼炮中新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勇进,在新时代的凯歌中前行…… 共同的成长背景让她们拥有一些共通的特质,这就是她们永葆青春、历久弥新的秘密。
无畏·性别和年龄都不是界限
郑小瑛 :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荣获中国歌剧事业特别贡献奖、文华指挥奖、“金钟奖”终 身成就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曾获法国文学艺术荣誉勋章、两枚俄中友谊荣誉勋章,是世界合唱比 赛-荣誉艺术主席团的永久成员
我和《中国妇女》杂志结缘是在1995年,那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妇女》杂志 1995年第9期以《女艺术家谈:中国妇女与艺术》为题, 刊登了参加北京世妇会“中国妇女与艺术” 论坛的 6位女艺术家的故事,我是其中之一。 文章中365体育足彩,:我的故事从 1990 年讲起, “北京出现了一个以在年轻一代中普及中外 典雅音乐为目标的女子乐团——‘爱乐女’ 室内乐团。作为音乐总监和创办人之一, 郑小瑛在首演式上说,我们这些来自 10 多 个交响乐团和音乐院校的女音乐家都是热 爱音乐的‘园丁’,我们自愿献出工作之余 的时间,不计报酬地在青年学生中播撒‘爱 乐’的种子,期待它们生根开花……”那 时大家都说“爱乐女”是严肃音乐“低谷 中的鲜花”,“演奏不仅技术精湛、风格纯正, 还有女性的严谨、细腻、深情”……当年,“爱乐女”不是演一场两场,而是 241 场,去 过的大学有六十多个,每场都大受欢迎。
1995年9月,由女性组成的中国爱乐女交响乐团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精彩亮
《中国妇女》杂志记者采访我的时 候正是 1995 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 女大会召开前夕,为迎接盛典,宣传 中国妇女的新形象,我们积极筹建中 国第一支女子交响乐团,在全国选拔 优秀的女音乐人。当时由于某种性别 偏见,我国交响乐团里完全没有女性 管乐手(长笛除外),为促进音乐领域 就业的男女平等,我们提前半年对从 青年学生中挑选出的女管乐手进行强 化培训,那时候我深信,我在20世纪60年代能被培养成中国第一位歌剧- 交响乐女指挥,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担 任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的女性,也一定能帮助我国新一代女性管乐手们登 上器乐舞台。历史证明了我的预期, 在30年后的今天,女性管乐手在我国 职业交响乐团就业已成常态!
1995年8月30日,天气晴朗,我带领爱乐女乐团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 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开幕式上亮相, 我们演奏了10首中外名曲,极大震撼了在场观众。最后,当我们带领着全场3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妇女代表一起 高唱贝多芬的《欢乐颂》时,整个会场 一片沸腾。这次演出充分展示了中国女性的音乐风采,是中国女性永远的骄傲。
时隔 29 年,我再次接受了《中国妇女》杂志的采访,我想分享一个女性在中国成为国家歌剧院指挥,在最高 音乐学府担任指挥系主任的价值。我 们的国家和社会从未打击过我的专业自信,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没有遭遇 过性别歧视,但也没有得到性别优待, 没有人因为你是女性,为了树一个标杆, 拱你在这个位置上,以此证明中国男 女平等。我总说指挥职业无性别,指挥领导的是几十上百人的职业音乐家, 你要是不称职不胜任,没有人愿意忍 受你的。所以我是作为一个平等的标志 生存在中国的舞台上,我的专业地位和 社会地位受到全世界女性同行的羡慕。
《中国妇女》杂志应该见证中国女性的成长与风采,就我了解,今天的职业华人女指挥至少已有 30 多位,其 中多位已在国外指挥了多部大歌剧,比如我们指挥系的学生张弦,她是美国新泽西交响乐团百年历史上的第一位 女性音乐总监,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乐团担任音乐总监、第一位在英国广 播公司(BBC)旗下乐团担任固定职 位的女性指挥家。前不久,张弦在美 国大都会歌剧院指挥歌剧《蝴蝶夫人》, 5000 人的剧院座无虚席,她是中国女 性的骄傲!她的成功让我“心跳加速”。
对我来说,年龄不是门槛。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提倡“洋戏中唱”,让歌剧更贴近中国大众。作为中国歌剧工作者,现在我们耕耘在“洋为中用” 的园地里,除了让同胞们能够高质量享受世界先进文化,也希望中国的音乐家们能够更好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 创造出属于中国、独特的新歌剧。这 条路很难,但我会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