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追梦人的破圈之路
2021年对我来说,付出了,奉献了,也收获了惊喜连连:先是当选浙江省工匠,后又入盟“长三角工匠联盟”,我的“任务导向工作法”被列入“工匠绝活”名册。如果说这是一种成功,那么我的成功之道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冯双双??杭州维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长三角工匠联盟”百名工匠之一。获全国传感器装调与技术应用子赛项智能传感器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大赛二等奖
沉浸其中,像海绵吸水
我是一名工业机器人软件工程师,任务是运用三维智能技术研发教学仿真软件,虚拟化解决工程训练成本高、场景少的问题。通俗地说,就是让学员借助仿真软件掌握实操技能。有人好奇:一项很“男生”的工作,为何一个女生“出了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时看春晚,见有小机器人在舞台上跳舞,又可爱又灵活。但它是怎么动起来的?对我来说,那是一个有趣的谜。2016年,我考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首选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技术应用方向)专业。
一入校我就通过招募选拔加入了机器人社团。每天跟着学长编程序、调设备、跑流程,动脑又动手,特别长见识。记得我第一次参与开发的仿真软件是一组包括变频器、电机、传送带在内的小设备,所有部件都可以实现虚拟驱动,电机还能正转、反转,而这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那种感觉很奇妙。
社团经常开展各种机器人竞赛,大学期间我都在各种各样的比赛中度过。备赛很枯燥,每个环节都要重复N多次,而每次重复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时我被一个问题“卡”住了,怎么绕也绕不过去,就一直琢磨,一遍遍推倒重来,经常忘了时间,直到问题解决,才发现已至凌晨。
看别人过得轻松自在的大学生活,我却每天课堂、培训室、宿舍三点一线奔波,有人替我惋惜,劝我:别总闷头干,要学会享受青春!我心想:和一群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也是一种快乐和享受吗?
因为设备不同,软件不同,每次研发都在向新的领域拓展。推开不同的大门,了解不同的知识,由此带来的收获和惊喜犹如“开盲盒”。我像海绵吸水,沉浸其中,并屡屡“出圈”,很快就成了机器人大赛的“重量级”选手。
不断破圈,天高任鸟飞
2018年,我和队友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备赛非常紧张,可真正投入比赛我又放松了——因为太忘我了。我坚信自己一定会“榜上有名”,之前各种赛事中我尚未遇到过对手。没想到比赛时出了意外,设备调试环节被扣了分,但我们仍捧回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和“制造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术”竞赛的二等奖和三等奖。
虽然未能夺冠,但我并不气馁。从小父母给我的教育是:不苛求结果,凡事只要尽力就好。这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能静下心来,追求专注、潜心深挖。赢了,欢喜;败了,接受。2019年我又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心里暗暗憋了一股劲。有了之前的大赛经验,我的准备更加充分,所有环节一气呵成,毫无悬念地拿到了“传感器装调与技术应用子赛项”一等奖。
因为成绩优异,毕业后我留校做了一名机器人竞赛指导老师。这是一份理想的职业,然而我感觉自己到了瓶颈期,摸到了“天花板”,又不想“躺平”,于是选择离开,重新再出发。
2020年,我入职杭州维读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研发工业机器人教学软件。时下AI+机器人行业发展蓬勃,疫情又催生了线上教育,虚拟仿真教学进入了大众视野,这个舞台足够大,我又找到了“天高任鸟飞”的感觉。
屡获大奖把我推向了工匠平台,也让我重新理解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习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无数追梦人还在奋斗奉献。我很骄傲,我是一个追梦人。我想,工匠们的守正创新、追求卓越正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必要支撑,我要脚踏实地拼搏,不负青春,强国有我!